第三节 电阻
章节/课题 第三节 电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 形成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体验动手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后的喜悦。
学习重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到电阻时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学习难点 设计并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电流表、小灯泡、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
教学流程 学 习 内 容 与 方 法
激 确趣 立引 目学 标 师:舞台灯光的亮度需要调节,收音机的音量需要调节,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 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来实现)目标:1、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 形成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设 探 计 索 活 新 动 知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猜一猜:将元件连成如课本图所示的电路,你能有几种方法改变电流大小?你能设计出它的电路吗?1、根据电路图,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展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所需的物理器材4、提问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二、电阻概念的建立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2、 电阻的符号R 元件的符号 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体 揭会 示感 规 悟 律 活动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A、猜一猜 说出你的猜想B、问题思考1、在实验中如何将导体的电阻“显示”出来?2、你将如何进行实验?如要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要选择哪两种导体?如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要选择哪两种导体?如要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要选择哪两种导体?如要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把实验结果填入书表格。C、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并讨论
知 达 识 标 梳 检 理 测 1、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粗细关系,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越细,导体的电阻应该越大;电阻的大小还跟温度有关系,一般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2、本节课,我们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 3、今天你的收获还有哪些?
布 置 作 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同步练习册内容
板书设计 16.3电阻 一、电阻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2. 电阻的符号和单位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