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水的组成。
② 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
③ 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① 认识化学实验基本过程,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② 通过交流与讨论,形成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严谨态度。
② 初步养成分类思想,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水作为生活中常见物质,学生对水的认识已有生活经验,而且其他学科也学过水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比较熟悉。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是完全了解。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在本课题学习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
1.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气?
2.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 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② 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① 通过电解水实验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水的组成、结构。
② 会判断常见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③ 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师:经过水厂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通过蒸馏制得的蒸馏水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巩固旧知,引入课题,并为后面物质的分类做铺垫。)
过渡:纯净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一种“元素”吗?这个问题在18世纪时就有科学家在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几位科学家的脚步,来探究水的组成。
首先我们模仿一下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的魔术——“空瓶爆炸”【教师表演魔术】。
1781年,卡文迪许也进行类似实验,并断定普利斯特里实验生成的液体是水。但他们没有深入研究,仍然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83年,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确认了水的组成。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拉瓦锡具体是如何探究水的组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利用现代化的仪器,一起进入本节课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小魔术和故事,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为学习氢气的性质和研究水分解产物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探究一:氢气燃烧(实验改进:在玻璃导管口点燃氢气时,受钠离子干扰,火焰呈黄色,可改用金属导管或大注射器针头)
师:边演示氢气燃烧边介绍。实验装置,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氢气验纯及燃烧时的现象,并从中分析氢气的一些性质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生:观察现象,小组合作填写学案探究一的内容(见下),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讨论总结,使学生在直观现象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使重点得以突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回顾文字表达式写法,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探究一.氢气(H2)燃烧
1.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色、 无臭、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
2.氢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性(产生________色火焰)。
3.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4.通过下图验纯实验可得到氢气哪些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水的电解
1.通电时实验现象:
正负两电极上都产生________,一段时间后V正 :V负=________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点燃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气体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你能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生: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由此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师:小结讨论结果。进入第一个课堂测评环节。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任何实验结论都离不开科学的探究。培养他们根据实验现象和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活动3【测试】三、课堂测评
PPt展示下列测评题,学生抢答。
有关水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2.证明了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3.试管Ⅱ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试管Ⅰ和试管Ⅱ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5.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活动4【讲授】四、动画播放
过渡:刚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水的组成,接下来我们从微观上来认识一下水的构成。
动画播放:水分子分解模拟动画,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
活动5【讲授】五、互动探讨,突破难点
探究三:物质的简单分类
过渡: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像水这样的纯净物我们称之为化合物;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像氢气、氧气这样的纯净物我们称之为单质。怎么理解单质和化合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第三自然段,理解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含义。依据其组成特点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铁(Fe) ②二氧化碳(CO2)③氧气(O2)④氯化钾(KCl)
⑤四氧化三铁(Fe3O4)⑥红磷(P) ⑦高锰酸钾(KMnO4)
生:阅读教材P81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学案探究三内容(见下);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通过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逐步理解启发、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知道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究三、物质的简单分类
1.请阅读教材P81第三自然段,理解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含义。
依据其组成特点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铁(Fe) ②二氧化碳(CO2) ③氧气(O2) ④氯化钾(KCl)
⑤四氧化三铁(Fe3O4) ⑥红磷(P) ⑦高锰酸钾(KMnO4)
单 质________________;归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归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归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通过上述学习,再结合前面所学纯净物、混合物知识完成物质简单分类图。
生:完成下列物质简单分类图,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物质分类,培养学生由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6【测试】六、课堂测评
1.你能准确快速地将下列物质归类吗?
①臭氧( O3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氯酸钾(KClO3)④氧气(O2)
⑤氧化铁 ⑥水蒸气 ⑦洁净的空气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3)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透破难点。)
活动7【讲授】七、分享收获,巩固练习
活动1:请学生从多种角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PPt展示本节课的知识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他们学会分享。)
活动2: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8【练习】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 )1、有关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D.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 )2、有关水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 证明了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C.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 氢气 + 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 )3、电解水时,若正极产生10mL气体,则理论上负极产生气体体积为
A. 5 mL B. 10mL C. 20 mL D.30 mL
(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不可能是混合物 B. 不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是单质
二、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写序号)
① 洁净的空气 ② 液态氧 ③ 水蒸气 ④ 高锰酸钾 ⑤ 铁粉
⑥ 氮气 ⑦ 海水 ⑧ 冰水混合物 ⑨ 稀有气体 ⑩ 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