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一节
流水地貌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1.了解流水作用,识记主要的流水地貌类型及特点。
2.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流水地貌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3.识记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理解其灾害成因、危害。
4.掌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学习目标
一、流水地貌
教材全解
引入
位于四川南充嘉陵江边的青居镇,镇的南北各建有一个码头,北边的叫上码头,南边的叫下码头。青居人家到曲水赶场、走亲戚,去时从上码头乘船是顺水,回来乘船在下码头上岸也是顺水,形成了可能是我国河道里唯一的“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的奇特航程。旧时,纤夫早上从下码头出发,傍晚投宿上码头,依然住进头天晚上的客栈,素有“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之说。
1.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
嘉陵江在此处形成这种特殊的河流形态,主要受地形的制约。当然河流流经此处时,对两岸的地貌形态也起着雕塑作用,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2.想一想,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流水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流水地貌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滑坡和泥石流
二、流水侵蚀地貌
V 字形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流占据。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型?
流水向哪个方向作用才会形成如此深切的河谷?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V 字形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流占据。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型?
流水向哪个方向作用才会形成如此深切的河谷?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着的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侵蚀中一步步缓慢地后撤,画面下部的那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
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呢?会向那个方向发展?这是什么侵蚀?
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河谷的演化发育过程
(3)成熟期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主要在河流的下游。
(2)中期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拓宽,出现凹凸岸,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流的中下游。
(1)初期
“V”形河谷,以下蚀为主,多形成瀑布与峡谷,分布于上游。
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淹没的部分称为河床。河床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2.河流阶地
1.河床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形成的,阶地面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3.河漫滩
河漫滩
【知识拓展】
河流的凹、凸岸
1.为什么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弯道环流的作用下,表层河水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携带的泥沙发生堆积。
凸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
凹岸:河道较深,流速快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2.凹凸岸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例如聚落、港口的分布)
河流阶地地势平坦,方便修建活动及交通设施;
地层深厚,适合耕作;
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方便取水;
河流是天然的防御设施。
阅读: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 504.6 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 6 009 米,江面最狭处仅 35 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2.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流水堆积地貌
1.冲(洪)积扇: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
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物大小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2.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三角洲: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黄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阅读:江心洲
江心洲系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 多位于河流
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洪水泛滥
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则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江心洲四面环水,常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些江心洲具有特别的利用价值,如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等。
四、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害
滑坡形成条件:
1.地势起伏较大
2.岩体比较破碎
3.植被覆盖差
诱发因素:
1.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
2.地震(滑坡体失衡)
3.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4.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
滑坡自救
1.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2.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在向下滑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泡都是很危险的。
3.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
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
滑坡防范措施
阅读:滑坡的治理
某滑坡位于四川境内 319 国道路堑(从原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的路基形式)段,长约 160 米,厚 6~8 米,滑坡前缘至滑坡后壁最远距离 52 米,滑坡体体积约 2.6 万立方米。
由于开挖路堑形成临空面,治理之前,滑坡一直处于活动状态。遇降雨天气,滑坡体每天滑移35~40厘米,坍落的泥土堵塞了公路边沟,影响了319国道的正常通行。对该滑坡修筑抗滑挡墙进行支挡,采用分段开挖砌筑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有效防止了滑坡状况的继续恶化。经过治理,滑坡体基本稳定。
活动:
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读图2-15,完成相关任务。
1. 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 生哪些重大危害?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活动:
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读图2-15,完成相关任务。
2. 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滑坡多发地区具有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地形陡峻,降水多且强度大等自然环境特征。
在滑坡多发区人们应采取防范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
(2)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消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
(3)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4)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019年8月20日四川汶川县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1人死亡,26人失联。
危害
泥石流往往给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泥石流条件:
1.地形陡峭
2.有丰富的松散物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泥石流松散物质来源
1.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石 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发育;
2.岩层结构松散,易受破坏。
3.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 修建公/铁路、水渠等不合理地表开挖及弃土渣水的堆放。
泥石流爆发的条件分析: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弃土弃渣的堆砌,大量松散物质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破坏山坡表层形成泥石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滥砍乱垦使植被消失,加重水土流失,破坏山坡稳定性,滑坡、崩塌发育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原因:
泥石流避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
3. 实施预防措施
4.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和环保意识.
生态措施
工程措施
植树种草
护坡工程
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1)简述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多发生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地区,其成因:地貌原因是(地形陡峭,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气候原因是(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地质原因是(山体断裂发育),人为原因是(对植被的破坏严重)。
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2)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议一议,为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我们可以运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实时动态监测和灾后重建能力。此外还可采取设立滑坡和泥石流观测点,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地预防泥石流灾害。
2.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再进一步下切侵 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读图2-18,完成相关任务。
(1)描述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并具有疏松性、直立性的特点;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人类活动强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易形成“沟壑纵横、地表破碎”的特征,黄土、壤、罪为其基本的地貌形态。
2.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再进一步下切侵 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读图2-18,完成相关任务。
(2)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貌特征,可能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在这样的地貌特征下,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再进一步下切侵 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读图2-18,完成相关任务。
(3)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 坝淤地等。讨论这些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黄土高原采用生物措施(种草植树)和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减轻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减少其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从而使黄河“变清”。
3.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2-19,完成相关任务。
(1)图中有两个废弃的曲流,试在图中标记出来,并说明理由。
依据图中树龄等值线范围(0—12年、10—20年)、陡坎(原河岸)等信息,可标注出上、下游两个废弃的曲流。
3.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2-19,完成相关任务。
(2)推测上游曲流发生裁弯取直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依据上游河段曲流中树龄的年代范围是10—20年,可推测裁弯取直时间应在20年前(只有河道出露水面变成陆地后,树木才能生长,该处最大的树木年龄为20年,说明裁弯取直时间应在20年前。)
(3)从图中,你还可以获取哪些有关河道演变的信息?
图中可获取的信息还有:河流两侧流水作用的差异、冲积平原的形成受河岸两侧地形的控制(边界)、上下游河流弯曲度的差异等。
课堂小结
读下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滩
2.图中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沉积
课堂练习
1.C 2.D 解析:1. 图中所示地貌位于山口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剧减,所挟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2.由上题可知,图中所示地貌为冲积扇,其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3.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平坦,侧蚀作用强 B. 落差大,下蚀作用强
C. 长江上游,流量大 D. 长江上游,流速快
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
A. 加速洪水下泄 B. 增加河床淤积 C. 减少上游来水量 D. 扩大径流量
3.A 4.A 解析:3. 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4. 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提高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A 项正确、B 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 项错误。径流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当地气候等因素影响,与裁弯取直无关,D 项错误。
读下面某河流示意图,完成 5—6 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
A. 中游落差小 B. 地转偏向力作用 C. 河流含沙量大 D. 入海口潮差小
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
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 C. 侵蚀作用 D. 堆积作用
5.A 6.C 解析:5. 甲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因流水速度减缓沉积而形成的。中游落差大小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地转偏向力会影响河口三角洲向左岸发展还是向右岸发展。入海口潮差小,河口三角洲容易向海洋推进。6. 瀑布最终消失的原因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下页上图为某次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
7.图中③表示的是 ( )
A. 泥石流的供给区 B. 泥石流的通过区
C. 泥石流的堆积区 D. 堰塞湖
8.泥石流堆积区的特点是 ( )
A. 高低不平,大小石块混杂
B. 地形平坦,沉积物有明显分层
C. 地势平缓,沉积物分选性好
D. 波状起伏,沉积物磨圆度好
7.C 8.A 解析:7. 据材料可知,泥石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可知地势高的区域为泥石流的供给区、地势低的区域为泥石流的堆积区。③处有河流流经,地势低,为泥石流的堆积区;①处地势高,为泥石流的供给区;②处为峡谷,是泥石流的通过区;④处为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8. 据材料可知,泥石流堆积区是由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堆积而成的,故沉积物没有分层,分选性不好,石块、碎屑混杂在一起,所以大小石块混杂;因由洪水堆积而成,故地势高低不平。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 9 —10 题。
9.③坡是 ( )
A. 迎水坡,流速慢 B. 迎水坡,流速快
C. 背水坡,流速快 D. 背水坡,流速慢
10.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 )
A. 维持原地 B. 往复摆动 C. 向上游移动 D. 向下游移动
9.A 10.C 解析:9. 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可判断出③坡为迎水坡;由材料可知,迎水坡以堆积作用为主;图中③坡后期沙波覆盖了前期沙波,以堆积作用为主,流速慢。10. 从图中看,迎水坡以堆积作用为主,可判断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向上游移动。
11.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从而使河道变迁。读下面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 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D. ③⑥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2)研究小组认为 A 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正确吗?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
(3)此类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什么灾害?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
(4)此类河道可能位于 ( )
A. 黄河下游 B. 长江中游 C. 珠江上游 D. 雅鲁藏布大峡谷
11.(1)C (2)正确。原因:弯曲河道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原弯曲河道被废弃成湖。(3)灾害:洪涝。原因: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措施: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4)B
解析:(1)河道弯曲处受水流的惯性离心力影响,凹岸流速快被侵蚀,凸岸流速慢被堆积,而且南、北半球相同。由于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不断向凹岸所在方向迁移,三段河曲的迁移方向分别为③→②→①.、④→⑤→⑥、⑨→⑧→⑦。(2)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见右图)。(3)弯曲的河道,使河流流程变长,水流更加缓慢,遇上洪水,就会因排泄不畅而泛滥。人工裁弯取直,可加快水流排泄速度。(4)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