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递】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 同步练测与本章练测:第二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专递】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二 同步练测与本章练测:第二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9-16 19:04:04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
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了X染色体
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2.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1∶0 B.1∶1 C.2∶1 D.3∶1
3.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下列表示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
A.AaXBXB B.AABb
C.AAXBXB D.aaXBXb
5.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B.男性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
C.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D.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也有X染色体
6.在XY型性别决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体细胞 D.环境条件
7.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又由儿子传给孙子。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在常染色体上
B.在Y染色体上
C.在X染色体上
D.在X、Y染色体上
8.下列属于配子基因型的是( )
A.X B.DD
C.Abb D.AbC
9.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是( )
A.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都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两种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10.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
A.胎儿出生时 B.胚胎发育时
C.形成受精卵时 D.合子分裂时
11.某色盲男孩的母亲色觉正常,则他母亲的一个卵原细胞可能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的基因型是( )
A.1个XB;3个Xb
B.1个Xb;3个XB
C.1个XB;1个XB,2个Xb
D.4个XB;4个Xb
12.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可能是( )
A.卵细胞,XAB、XaB
B.卵细胞,AB、aB
C.精子,AXB、AY、aXB、aY
D.精子,AB、aB
1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14.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的儿子。该儿子多出的X染色体来自( )
A.卵细胞 B.精子
C.精子或卵细胞 D.精子和卵细胞
1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子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子的基因型XX ③人类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患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6分)
17.(12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下图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下图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 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
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1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
基因和 基因。
②某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
③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
18.(6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因此建议 。
19.(8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
20.(5分)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F1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作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F1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即可)
21.(5分)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校生物研究小组用两个披针形叶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狭披针形叶。请回答:
(1)狭披针形叶是 性状。
(2)已知女娄菜的叶形遗传属于伴性遗传,该研究小组打算利用杂交实验对此加以验证,那么,他们应选择何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
请你预测并简要分析实验结果(判断遗传属性的理由)。 。
(3)另一个研究小组试图研究玉米的叶形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你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意义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据题分析,矮生性状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果成立,但不是因为携带了X染色体就矮生,B项不正确;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果成立;若是营养不良,结果成立;若发生了基因突变,结果也成立。
2.C 解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当公鸡发生性反转时,其性染色体组成变为ZW,正常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则ZW×ZW→ZZ、2ZW、WW,WW不能存活,所以母鸡与公鸡的比例为2∶1。
3.C 解析:根据F1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F2雌性全为红眼,雄性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可判定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C 解析: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AA这对基因纯合,BB这对基因也纯合。
5.C 解析:本题考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有关知识。黑猩猩等哺乳动物都是XY型的性别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但不是性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它与性别决定无关。
6.A
7.B 解析: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遗传途径是:父亲→儿子→孙子,说明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
8.D 9.B 10.C 11.C 12.C
13.B 解析:由于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确定突变型性状为显性性状。B选项中野生型(雌)×突变型(雄)的后代中,如果雌鼠均为突变型,而雄鼠均为野生型,则这种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无论雌雄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则这种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4.B 解析:因为儿子不是色盲,其基因型一定是XBXbY,而其母亲患红绿色盲,不携带XB,则精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BY。
15.AC 解析:由题意可知,P:aaXBXB×AAXbY→F1:AaXBXb、AaXBY→F2:雌性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2AaXBXB、2AaXBXb、aaXBXB、aaXBXb;雄性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2AaXBY、2AaXbY、aaXBY、aaXbY。从以上过程可知: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1(单就翅形而言);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不相等。
16.D 解析: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雄性体细胞中有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体细胞中有同型的性染色体XX,这两个染色体组型不能表示基因型;女孩的色盲基因既可由父方遗传而来,又可由母方遗传而来。
17.(1)Y的差别 (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 ③1/4 ④1/200 (3)①H IB ②HhIAIB ③7/16
解析:(1)根据该病只由父亲传给儿子,而不传给女儿可知,该病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在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因此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与X染色体不同源的部分,即Y染色体的差别部分。
(2)根据系谱图中Ⅰ1和Ⅰ2均不患甲病,但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中Ⅰ1和Ⅰ2均患乙病,但生了一个不患乙病的儿子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可知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Ⅱ2两病兼患(aaXBX-)但所生儿子不患乙病,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Ⅰ3和Ⅰ4所生的Ⅱ4患甲病,可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为Aa,Ⅱ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1/3AA、2/3Aa,Ⅱ3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2=3/4,则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3×3/4=1/4。根据该地每50个正常人中有一个甲病基因携带者可知,甲病的杂合子(Aa)在正常人中的概率为1/50,Ⅱ4患甲病,基因型为aa,则Ⅱ4与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1/50×1/2×1/2=1/200。(3)凝集原B是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具有凝集原B的人既具有H基因,又具有IB基因。根据Ⅱ2的基因型为hhIBi,Ⅲ1为O型(hhii),Ⅲ2为AB型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HhIAi,则Ⅲ2 的基因型为HhIAIB。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所生的孩子基因型为hh的全为O型,占1/4,基因型为HH和Hh的孩子中为O型的概率为3/4×1/4=3/16。因此O型血的概率为1/4+3/16=7/16。
18.(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1/3AAXBY或2/3AaXBY (4)1/60 000和1 / 200 1/60 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解析:根据第Ⅰ代中正常的1号和2号个体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可知甲种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乙种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第Ⅱ代中正常的6号和7号生出了患病的孩子,故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Ⅲ3可知Ⅱ的基因型为AaXBY,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1/3 AAXBY、2/3 AaXBY。Ⅲ2与Ⅲ1结婚后,对于甲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1/3 AA、2/3 Aa,母方的基因型为1/10 000 Aa,男孩的发病率=女孩的发病率=2/3Aa×1/10 000 Aa=1/60 000 aa;对于乙种病:父方的基因型为XBY,母方的基因型为1/100 XBXb,女孩的发病率为0,男孩的发病率为1/200,因此建议生女孩。
19.(1)A D (2)1/2 aaXBY Ⅱ8 (3)2/3 1/8 7/24
解析:(1)由患病的Ⅱ3和Ⅱ4生出正常的Ⅲ9,可以推断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Ⅱ7和Ⅱ8生出正常的Ⅲ12,可以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可推知Ⅱ5为纯合子(aaXBXB)的概率为1/2,Ⅱ6的基因型为aaXBY;Ⅲ13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只能来源于Ⅱ8。(3)对于甲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3的基因型为aa,他们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3Aa×aa=2/3;对于乙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为1/4 XBXb (Ⅰ1:XBXb→Ⅱ4:1/2XBXb→Ⅲ10:1/4 XBXb),Ⅲ13的基因型为XbY,他们的孩子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4×1/2=1/8,所以他们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1-2/3)×(1-1/8)=7/24。
20.(1)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3 5 (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F1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F1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F1的雄性全部表现为灰色,雌性全部表现为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F1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F1中的雄性全部表现为黄色,雌性全部表现为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F1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生物通过繁殖传递遗传信息(基因)。细胞核遗传时正交、反交结果一致,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细胞质遗传时表现为母系遗传,正交、反交结果不同,所以可以用正交和反交来确定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式。根据题意,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AA、Aa、aa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五种。由于杂种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所以在群体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的个体数量多,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区分显隐性。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而伴性遗传均会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区分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
21.(1)隐性 (2)披针形 狭披针形 若后代雌性个体全为披针形叶,雄性个体全为狭披针形叶,则一定是伴性遗传;若后代雌性个体出现狭披针形叶或雄性个体出现披针形叶,则不是伴性遗传。(3)无意义。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不存在伴性遗传。
解析:(1)两个披针形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狭披针形叶,说明狭披针形叶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2)在确定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典型的杂交组合:显性性状的雄性亲本×隐性性状的雌性亲本。因为这一组合的后代性状会直接反映出隐性基因的位置:若隐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后代雄性个体全为隐性,雌性个体全为显性;若后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两种性状,则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伴性遗传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无性别分化,自然也就无伴性遗传。第二章 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与染色体毫无联系
C.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正确
3.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 )
A.杂交法 B.测交法
C.荧光标记法 D.X射线衍射法
4.父亲将其染色体通过儿子传至孙女体细胞中大约有多少条( )
A.23条 B.46条
C.0~23条 D.0~22条
5.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6.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3/4 B.1/4
C.3/16 D.1/16
7.基因型为DdCc的动物个体中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假如卵巢中有8万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可以形成具有双隐性基因的卵细胞多少个?( )
A.8万 B.4万 C.2万 D.1万
8.细胞分裂过程中,A和a、B和b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分别是( )
A.AB、aB、Aa、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如何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
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细胞另一极
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细胞一极,另一半移向细胞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细胞另一极
10.“基因在染色体上”结论的得出用到以下哪些方法( )
A.类比推理法 B.实验论证法
C.假说—演绎法 D.实验模拟法
11.右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1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14.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15.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在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假说。下列说法不符合其观点的是( )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6.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7.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重要作用。那么,从细胞学水平看,染色体能起遗传作用的理由是( )
A.细胞中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中能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9分)
18.(12分)下图表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请回答:
(1)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
(2)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3)属于非等位基因的是 。
(4)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 。
(5)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 。
(6)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
(7)此图除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表示
细胞和 细胞。
19.(12分)下图所示是染色体组成为MmNn的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细胞称为 。
(2)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 个DNA分子,有
对同源染色体。
(3)该细胞分裂过程中,M与M、m与m的分离发生在 ,M与N或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4)下图中图甲为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示意图。请在图乙的方框内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其他三个生殖细胞的示意图。
20.(12分)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B T ) T存在,B不存在(bbT ) T不存在(B 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 。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21.(13分)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在原核细胞中,DNA是裸露的;此外,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单独存在。在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如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个DNA分子。减数分裂描述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其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
3.C
4.D 解析:正常情况下父亲将23条染色体传给儿子,而儿子最多将其中的22条染色体传给孙女。因此,父亲的染色体通过儿子传至孙女最多为22条。
5.C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根据乘法原理,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3=27。
6.D 解析:在子代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亲代表现型相同且为纯合子,占子代总数的1/16。
7.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Cc的动物个体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4种,形成具有双隐性基因(dc)的卵细胞的概率是1/4,数目为8万×1/4,即2万个。
8.C 解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因此A和a、B和b一定要分离,所形成的子细胞中不能同时含有A和a,也不能同时含有B和b,并且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四个精细胞,但染色体组成的类型只有两种。利用排除法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如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的分裂,则只出现其中的一种情况;如果是一个生物体产生成熟生殖细胞,不同的原始生殖细胞可以遵循不同的途径,出现下列各种情况:
9.A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一条父方染色体和一条母方染色体组成,当然这两条染色体一般形状相同、大小相似。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要分开,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其余各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因此,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随机组合,不存在B、C、D项所述的情形。
10.ABC 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及其合作者用假说—演绎法和实验论证法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1.D 解析:(1)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染色体,8为Y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看,它能形成含X或Y的两种配子。(2)e位于X染色体上,它所控制的性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3)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B进入一个配子,a、b进入另一个配子,它们连锁在一起,因此,A、a与B、b之间不能自由组合。(4)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eY,能产生DXe、dX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
12.C 解析: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理论可知,只有C选项正确。
13.D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A 解析:非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强调的都是不同位置上的基因。B、C两项所述内容都属于非等位基因概念的一方面,D项所述是等位基因的概念。
15.D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性,在体细胞中两者都成对存在,来源上一个(条)来自父方,一个(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16.D 解析:(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7.D 解析:做对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注意审题,题干中强调的是通过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但落脚点是“从细胞水平看,染色体能起遗传作用的理由”。A、B选项是从分子水平说明染色体的组成,C选项也是从分子水平说明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的含量特点,只有D选项是从细胞水平上描述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18.(1)1和2,3和4 1和3,1和4,2和3,2和4 (2)A和a、B和b (3)A和B、A和b、a和B、a和b (4)A和B、A和b、a和B、a和b (5)A和a、B和b (6)A和B或b、a和B或b (7)精原 体
19.(1)初级精母细胞 (2)4 0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如下图所示(绘图时要注意染色体的形态、基因的分布等)
20.(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 (2)bbTT bbtt (3)bbTt bbtt
解析:本题是一道非等位基因互作的遗传题。
(1)雄株bbTT与雌株BBtt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Tt,按照已知条件其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若F1自交,F2各种情况都有,表现型比例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9/16B T ∶3/16bbT ∶(3/16B tt+1/16
bbtt)=9∶3∶4。
(2)雄株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T ,要得到这样的后代,亲代基因型必须为bbtt(雌株)和bbTT(雄株)。
(3)雄株基因型为bbT ,雌株基因型为B tt和bbtt,在没有雌雄同株后代的情况下,要得到1∶1的比例,bb这对基因要纯合,从而推知亲代雄株基因型应为bbTt,亲代雌株基因型应为bbtt。
21.(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解析:(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互换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bb这对基因纯合,可以不考虑连锁互换,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3)有丝分裂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含有所有的基因。(4)DNA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发生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体含有两个D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时DD发生分离。(5)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测交和自交的方式都可以,如果采用测交,则所求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若采用自交,则所求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第二章 章末练测(浙科版必修2)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细胞质分离 ⑤联会 ⑥染色体复制 ⑦染色单体分离 ⑧着丝粒分裂
A.②①③④⑤⑧⑥⑦④
B.④⑥③②③⑤⑦①④
C.⑥⑤①③②④⑧⑦④
D.⑥⑤③⑧④⑦②①④
2.下图所示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正常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①上,基因b位于②上,则该动物体产生Ab配子的可能性是( )
①100% ②50% ③25% ④12.5%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4.下图所示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②③⑤
B.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的是②③④
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的只有②③④
D.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⑤
5.下图所示细胞来自下列哪项实验材料( )
A.大肠杆菌
B.人的造血干细胞
C.柳树雌株的胚囊
D.雄性果蝇的精巢
6.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7.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8.某动物通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为M条,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M和N B.2M和4N
C.2M和2N D.4M和2
9.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能用2n表示的是( )
A.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
10.下图所示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1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数雌雄异体动物细胞中均具有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
C.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具有性染色体
D.昆虫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XY型
12.果蝇产生眼色素B和D的反应如下:
底物A〖FY(〗酶X〖FY)〗色素B;
底物C〖FY(〗酶Y〖FY)〗色素D。
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子)有B和D两种色素,眼为红褐色。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缺色素B和D的果蝇为白眼。现将一白眼果蝇与一野生型果蝇杂交,其子代果蝇体内有关酶存在的情况及性状表现分别是( )
A.只有一种酶X,褐眼
B.只有一种酶Y,鲜红眼
C.酶X和酶Y都没有,白眼
D.酶X和酶Y均有,红褐眼
1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B.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开
14.下列对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该细胞中有中心粒⑨且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15.一个男性把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传给外孙的概率是( )
A.1/4 B.1/8 C.1/16 D.1/2
16.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均正常,其中妻子的弟弟是色盲患者。请预测,他们的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 )
A.100% B.50% C.25% D.12.5%
17.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男性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父
B.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C.常染色体必是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各占1/4
D.女性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母
18.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人数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
①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相等,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②女性产生两种卵细胞且比例相等,男性只产生一种精子 ③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女性产生的两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且比例为男∶女=1∶1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19.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的叙述(对二倍体生物而言),正确的是( )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4N ⑤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21.一对夫妇,他们的母亲都是红绿色盲患者,父亲都正常。这对夫妇生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完全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
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22.某男子既患色盲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这个男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况是( )
A.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一个色盲基因和一个毛耳基因
B.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色盲基因或一个毛耳基因
C.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和两个毛耳基因
D.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色盲基因,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毛耳基因
23.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变异性,这是因为( )
①后代继承了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产生了基因重组类型的配子 ④受精过程中会丢失父方细胞质中的绝大部分基因 ⑤杂种往往比纯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24.正常情况下,某男性色盲患者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含有( )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2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26.果蝇的体细胞内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3+X B.3+Y C.6+XY D.6+XX
27.下面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联会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染色体复制 ⑤细胞质分裂
A.④③①②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46分)
28.(14分)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 分裂时的 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 。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 。
29.(8分)下图是基因型为MmEe生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 细胞。
(2)该细胞经过一个分裂周期后如果形成一种基因型为Me的生殖细胞,那么其他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 。
(3)该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 ,形成两个四分体。
(4)该生物初级卵母细胞中有DNA分子
个。
(5)非等位基因M和e组合发生在减数
次分裂后期。
(6)该生物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 条。
(7)如果该种生物与基因型为mmEe的异性个体交配,后代有4种表现型,有 种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基因型占后代的 。
30.(16分)下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A、a、W表示基因。试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的性别是什么?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别是哪些?
(2)此果蝇的基因型是什么?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则减数分裂过程中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几种?该果蝇可产生哪几种基因型的配子?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有哪些?
(3)若W、w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和短,则短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什么?
(4)从果蝇的眼色遗传中可以反映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何?
31.(8分)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实验小组对一对亲本杂交所得子代的性状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统计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76 24 49 50
(1)由表中数据可知,亲本豌豆的基因型为 、 。
(2)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是 ,F1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3)在下图中画出F1中绿色圆粒的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用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应选择 育种方法。
(5)F1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连续自交两次,则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C 2.C
3.B 解析:MM、mm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m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A 5.D
6.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A项错误;此细胞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所以B项错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C项错误;此细胞经分裂后产生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仅卵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7.C 8.B 9.A 10.C 11.A
12.D 解析:由题干可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bbdd,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BBDD,其子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bDd,两种显性基因都具有,表现为酶X和酶Y均有,状性均表现为红褐眼。
13.C 14.D 15.D 16.C
17.C 解析:男性会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一条Y染色体,女性会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一条X染色体。由于受精作用,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18.C 19.A 20.D 21.C
22.D 解析:假设色盲基因是b,毛耳基因为r,则此男子的基因型为XbY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X、Y一定要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存在它们中的一种基因。然而由于在分裂前要进行复制,故每一种基因在一个细胞中有两个同时存在。
23.B 24.C
25.C 解析: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这也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还表现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26.A
27.B 解析:减数分裂的步骤依次是染色体复制、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
28.(1)有丝 染色体 (2)e、b (3)a、d、e ④⑤⑥ (4)a、d、e (5)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29.(1)初级精母 (2)Me、mE、mE (3)联会 (4)8 (5)第一 (6)8 (7)61/2
30.(1)雄性;8;X、Y;Ⅱ、Ⅲ、Ⅴ。(2)AaX?wY;2;AX?w、AY、aX?w、aY;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aaX?wX?w。(4)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分配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就每对等位基因而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就一个精原细胞来说,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则可产生多种配子。
31.(1)YyRr Yyrr (2)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1/4 (3)如下图所示。
(4)单倍体(5)3/4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2.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3.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08·广东高考)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5.(2008·广东高考)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6.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7.(上海高考)下图是动物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8.观察下图的细胞特点,该细胞与下列哪项叙述相符( )
A.有丝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9.某生物的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 )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10.假定某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N=4,请根据下图指出:细胞②③④⑤⑥各为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 )
A.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⑤、⑥为有丝分裂后期
C.②、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
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
11.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现象是( )
①DNA复制一次 ②有着丝粒分裂 ③有新细胞产生 ④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⑤能进行基因重组 ⑥有纺锤丝出现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12.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右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13.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4.如下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3个第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1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6.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与其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的一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17.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
A.蓖麻子种子 B.洋葱根尖
C.菠菜幼叶 D.蝗虫的精巢
18.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有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
A.2n B.4n C.n D.3n
1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是动物个体形成时的一种必要的细胞分裂
B.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10条染色单体
C.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发生联会现象
20.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并分离
C.有纺锤丝形成
D.着丝粒分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
21.(9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左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关系;右下图甲、乙、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图中的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中 细胞处于图中的BC段,图中 细胞处于图中的DE段。
(3)就图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22.(6分)下图若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
(2)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3.(15分)下图表示某生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试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虚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 ,表示受精作用的点是 。
(3)分别写出可以肯定为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的点: 。
(4)处于合子阶段的是 。
(5)处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阶段分别是

(6)染色体复制阶段有 ,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的点有 ,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子细胞的点是 。
24.(10分)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1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1)请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2~5时期的细胞名称是 ,这个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有 对同源染色体。
②图中8时期是减数 ,细胞的名称是 。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其子细胞经变形后的名称是 。
(2)请在下图的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参考答案
1.B 解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结果。题干中的2对等位基因若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会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细胞中会形成2个四分体,1个四分体中只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或4个绿色荧光点。
2.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图示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
3.C 解析: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桃花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其中3个退化,1个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量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二者不宜作为实验材料。
4.C 解析:①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同源染色体分离;②图为两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③图为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图染色体不相同,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5.CD 解析: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因此选C、D。
6.C 解析: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具有同源染色体,不出现基因重组;乙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可出现基因重组;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由丙图可推知,“某生物”为雌性生物,卵巢中可能出现这三种细胞。
7.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依次为:染色体复制→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分离;细胞数目变化为1→2→4。
8.C 9.B 10.C
11.C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产生新细胞的一种形式,分裂间期DNA都复制一次,分裂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和纺锤丝的出现。而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基因重组通常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12.C
13.A 解析:从给出的三个细胞分裂图中的染色体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甲图可能是丙图的子细胞。
14.D 解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会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第二极体,其中一个第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一致,另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一致。
15.D 解析:由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6.A
17.D 解析:体细胞主要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有丝分裂无联会现象,因而没有四分体。减数分裂的方式能产生有性生殖细胞,蝗虫的精巢是产生精子的部位,产生精子的过程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能够观察到四分体。A、B、C选项中的各种材料均为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观察不到四分体。
18.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如果某动物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含有2n条染色体。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19.C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有丝分裂过程没有的现象,因此,有时误认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就没有同源染色体了。二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无论是精子还是卵细胞中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这是因为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去。
20.B 解析:两种分裂方式共同点较多,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在分裂过程中两者都出现染色体的复制、纺锤丝的形成和着丝粒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出现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后期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21.(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粒分裂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2.(1)减数第二次 后期 (2)6
23.(1)DNA 染色体 (2)F~K A~D E (3)O、A、B、D (4)E~F (5)F~G、G~H、H~I、I~J、J~K (6)O~A和F~G C和I B
解析:首先根据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特点回答第(1)小题。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分开,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点回答第(2)小题。根据第(3)和第(4)小题给出的细胞,认真分析各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的特点,回答第(3)小题和第(4)小题。在回答第(5)小题时,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变化填出曲线在坐标中对应的阶段。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I点上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表示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开始了,细胞中染色体分成相同的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当染色体到达两极时,标志着后期的结束。后期结束,末期开始时,母细胞并没有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并没有从4N减到2N,只有当末期结束子细胞形成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才是2N,即图中的“K”点。
24.(1)①初级精母细胞 20 10 ②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③同源染色体 ④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精子 (2)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