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递】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 同步练测与本章练测: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专递】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 同步练测与本章练测: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9-16 20:27:07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第三节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人们不是过度放牧就是垦荒种地,结果使许多牧场和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不仅牛没了、羊没了,甚至就连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几乎都不见了,这一现象明显地告诉了我们(  )
A.蚯蚓仅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B.岩石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土壤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D.蚯蚓和昆虫的活动影响生态结构
2.下列有关含有N、P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N、P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
B.含有N、P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C.含有N、P的污水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D.含有N、P的污水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3.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氮氧化物
B.SO2、CO2、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CO2、SO2
D.CO2、氮氧化物、SO2
4.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A.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增产
5.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
A.科学研究价值
B.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7.腐生的细菌、真菌能把生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自然界,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8.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其后果将是(  )
A.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B.导致海洋表层二氧化碳增加,与温室效应无关
C.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紫外线大量进入大气圈
D.留出大量生活空间,致使浮游动物大量增加
9.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0.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且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A.3、1、4、2 B.3、1、2、4
C.4、2、1、3 D.2、4、3、1
12.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染污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鱼类与贝类关系是 。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 ;发臭的原因是 。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导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 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
14.(2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未能再循环的工业废物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水和其他“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吸收它们的速度。我们还正在越来越大量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由生物过程降解的)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例如,森林被酸雨和人为破坏)、我们的农业系统(例如,庄稼被土壤退化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人类健康(例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家庭和学校地下的有毒垃圾堆),在未来一些年里,污染的流行病学很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学生们应该熟知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造成的后果以及为清除它们有待付出的代价。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
(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效应,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
(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在
、 和 三方面。
(4)除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重,请列出四种主要的消费污染: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草原植被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形成荒漠,而荒漠中既无水分又无营养,生物无法生存。据此不能得出岩石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但可得出只是其中的土壤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参与生物圈的构成。
2.C 解析:由于N、P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富含N、P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海洋中,会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H2S等有毒气体,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3.A 解析: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引起臭氧层空洞的气体污染物是氮氧化物。
4.A 解析:臭氧层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和动物免疫力下降,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甚至于使动物和人眼睛失明。植物和微生物会因为承受不了紫色线的强烈照射而死亡。在海洋中直接受到伤害的是浮游生物,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大量吸收温室气体。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浮游生物的死亡又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海洋中的其他生物相继死亡,并最终将影响人类的活动。
5.B 解析: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体现出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6.C 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既要用到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知识,又要掌握基因、染色体、细胞、物种、生态系统、种群、生物圈等概念的正确解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知,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7.B 解析: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系统功能包括自动调节能力、分解者分解作用、生产者生产有机物等,均属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是指尚未清楚的潜在价值;科研价值应为直接使用价值。
8.A 解析:大气中CO2的含量主要由海洋调节,而海洋调节实质是通过大量的浮游植物来实现的,若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大气中的CO2将剧增,加剧温室效应。
9.D 解析: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天然分布区等。由题意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10.B 解析:本题意在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
11.B 解析:池塘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
12.D 解析:根据曲线可看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首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使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
13.(1)6 捕食、竞争 (2)藻类爆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直接查出食物链。鱼类有的以贝类为食,有的以植物为食,所以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湖水被生活污水(有机污水)污染后,溶解氧很快被耗尽从而导致异养厌氧型细菌大量滋生,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时由于不彻底会产生一些带有臭味的气体,同时也会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物,供水藻利用,使水藻大量繁殖,湖水变绿。(3)从图上可看出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第5天差异最大。(4)水草疯长的原因是矿质元素多,打捞水草、开发利用、控制污水排入都可以控制水草疯长,但引水稀释浪费水资源,湖的蓄水量有限,水草可以主动吸收矿质元素并不能减少水草;使用除草剂会引起新的污染。(5)我们知道外来物种入侵的事实。
14.(1)A (2)温室 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 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如现在的农耕区将变成草原,亚寒带森林区将变成农耕区)
(3)破坏自然平衡 破坏农业系统 影响人类健康 (4)排放污水、使用塑料制品、家庭汽车、家庭燃煤、使用含氟冰箱、乱扔废弃物,等等。
解析: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应对所给材料中的有关事实认真阅读、分析,寻找解题依据,就不难得出和环境污染相关的问题。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本章练测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事例不能体现其相应价值的是(  )
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属于直接价值
B.广东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面积,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
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
D.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冰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5.下列有关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B.富营养化现象和碳循环的关系最为密切
C.水体中藻类大量滋生,水中溶氧量减少
D.当N、P等矿物质由少到多时,水体中藻类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6.生物圈稳态维持的原因之一是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物之间的食物网
C.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的适应性
7.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8.下面属于生物圈的是(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D.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圈
9.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盐酸 D.磷酸
10.下列有关生物圈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壳变迁影响着生物的进化
B.生物进化和环境进化同时进行
C.地球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作用
D.自然选择是生物圈形成的原因
11.如图是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提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臭氧空洞 D.森林锐减
12.硫循环不同于碳循环的是( )
A.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B.在食物链内的传递形式
C.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存在形式
D.在大气中的存在形式
13.下列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的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D.从农田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14.生物圈中决定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是( )
A.地球气候 B.生物本能
C.自然选择 D.环境恒定
15.无废料的生产体系是指( )
A.废料——产品
B.原料——产品——废料
C.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D.原料——产品——废料——产品
16.下列关于SO2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酸雨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
C.叶片对SO2敏感度为成熟叶>老叶>幼叶
D.SO2对植物的伤害首先是茎,然后是叶柄和叶片
17.下列各项中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其中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
A.酸雨 B.臭氧层衰竭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
18.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
A.1和2 B.1和3 C.2和4 D.3和5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9.(9分)下图是硫循环示意图,据图填名称或回答问题:
(1)硫元素是构成细胞的______元素,它参与构成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在硫进入生物群落后,完成循环的回路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大气中SO2的污染,人类应减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应加强的途径是________,要使这两方面得以实现,人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
20.(10)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N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N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健康。脱N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N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 和NO3 ,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 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 。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 和NO3 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
21.(9分)下图为硫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④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中硫元素主要通过[ ]______作用,被释放到大气和土壤中。
(3)非生物环境中的SO42-通过[ ]______进入生物环境。
(4)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污染日趋严重,也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的______弱。
参考答案
1.B 解析: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因此①②⑤正确,③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破坏生态环境,④中围湖造田也破坏生态环境。
2.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比如水土保持。研究苍蝇属于直接价值中的科研价值。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已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故A项正确;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故B项错误;外来物种引入不当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故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利用,故D项正确。
4.A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是全球气温上升,这会导致冰川或者冻土融化。水体富营养化是N、P等无机盐引起的,酸雨是SO2等酸性气体引起的,臭氧层被破坏是氟氯烃过度排放导致的。
5.C 解析:因污水排放造成水中N、P等矿物质增加,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的同时,也会大量死亡,所以水体中藻类数量并非呈“J”型曲线增长;藻类死亡后被细菌分解,造成水中溶氧量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与N、P等矿物质多少有关,并不是周而复始的规律变化。
6.C 解析:生物圈的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构成生物圈的生物种类的多少,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了调节能力,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是调节的基础。
7.C 解析: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主要是减少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在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只是改变了土壤的pH。
8.C 解析: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土壤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即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9.B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0.D 解析: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壳变迁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理化环境,进而又影响着生物的进化。
11.B 解析:从图中可见地球出汗了,说明全球气温升高,反映了“温室效应”这一环境问题。
12.A 解析:SO2可以直接被绿色植物吸收而进入生态系统,而CO2是被固定成有机物。
13.D 解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环境中再生资源的再生过程前提下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原则。如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是采伐量小于或等于森林生长量;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小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在农业生产中,收获农作物时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田中,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高产。
14.C 解析: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壳变迁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5.C 解析: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到无废料生产体系“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无废料生产。
16.D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SO2过多,其次还因氮氧化物的存在,故A项正确。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是破坏生物膜结构,最先受害的部位是光合作用最活跃的栅栏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然后是海绵组织的细胞膜,随之叶绿体和叶绿素相继被破坏。所以D项最先受害部位是茎不正确。在一定的SO2浓度范围内,叶片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幼叶。
17.C 解析:人口急剧增长是世界性问题,但不是三大环境问题。
18.B 解析:化肥和普通洗衣粉中富含氮和磷,氮磷是藻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含氮磷的污水会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赤潮。
19.(1)大量 蛋白质 [③]分解者 (2)化石燃料的燃烧 火山爆发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A、D E
植树造林,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解析:(1)硫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主要参与合成蛋白质,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等最终被分解者分解或燃烧后,又将硫元素以SO2或SO4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或土壤中。
(2)要减少大气中的SO2,必须从SO2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在大气中SO2的来源中,人类可以控制的途径是植物残枝落叶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即图中A和D途径。大气中SO2的去向主要是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大对SO2的吸收量。
20.(1)异养需氧型 分解 (2)能量 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繁殖 (4)氢
解析: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分解者大量繁殖,和硝化细菌形成竞争关系,同时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等物质使pH改变,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产物是丙酮酸和还原性[H],因此反硝化细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为还原反应提供了氢。
21.(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燃烧 (2)[C]分解者的分解 (3)[F]吸收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由硫循环示意图知: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中硫元素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回到无机环境。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较多,释放的二氧化硫较多,也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非生物环境中的SO42-通过生产者的吸收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全球人口的动态 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3)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9分,共81分。)
1.关于生物圈的稳态表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结构十分稳定,不发生变化
B.生物圈的功能很完善、稳定
C.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定不变状态
D.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关于生物圈的概念,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无机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稳定
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3.生物圈稳态是因为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生物多样性
D.沧海桑田的变迁
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然后才有可能下降
5.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自然资源增多、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
6.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7.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在此项功能中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是( )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能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循环形式是(  )
A.地表物质循环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氮元素循环
9.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物质丰富 B.科学技术进步
C.人类数量增多 D.生物圈的稳态
二、非选择题(共19分)
10.(19分)建设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人口的数量是一个重要因素。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
(3)长期以来,某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该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_________,可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参照该法,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圈,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行__________的生产模式。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生物圈稳态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2.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它的基本组成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3.C 解析:解题出错是由于不理解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原因之一,即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圈中生物的多样性使一种生物灭绝后,生物圈中起相同作用的生物就会取代它的位置,使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物圈是由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所组成的总和。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其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物的多样性。
4.C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D 解析:人口膨胀会导致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
6.D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
7.C 解析:生产者为生物圈提供物质和能量,而分解者将生物圈中有机物质归还给无机环境。
8.B 解析:通过水分蒸发、降雨及生物的呼吸、排泄等过程,水循环能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9.D 解析: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生物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生物圈,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0.(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强,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 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解析:本题以人口自动调控图为载体,考查种群特征、人口政策、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1)在自然界中,人口和其他种群一样,由于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2)人口容纳量是一个环境的最大承受力,人口增加,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加大,生存质量下降。(3)该国每年的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净增人口数量大,因此,应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来控制人口出生率,使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老鼠繁殖力强,通过杀死老鼠来控制老鼠数量办法是短暂的,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只有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想办法控制害虫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等均可,使害虫数量维持在不危害植物生长的水平。(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圈,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改变“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