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语言应用: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思维能力: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3.学习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
语言应用:理解课文描写动作、神态的句子。
思维能力:学会点面描写的手法。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的伟大精神。
课时重难点
学习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并了解了描写场面的一种方法:点面结合。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二、走近英雄:结合提示,同桌互学:默读第三至九自然段,找一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
聚集“点”,比较异同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二自然段 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对五个战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
第三至第九自然段 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这是一点一面交织。
三、他们是一群怎样的战士呢?让我们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1.引上绝路—明壮志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位战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从第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路——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牺牲自己 那到底怎么选呢?
2)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斩钉截铁:说明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从“热血沸腾。紧跟” 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朗读指导:朗读“走”时,要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决,判断之果断。
3)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点”的描写)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面” 的描写)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①观察图示,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千米。环山共有五陀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东西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②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不是,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2.顶峰歼敌—看壮举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后,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朗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五壮士英勇杀敌的词语。
1)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抢 夺 插 举(当机立断、有勇有谋和对敌人的仇恨。)
石头像雹子一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石头砸得很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朗读指导: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时,要坚定、果断,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2)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点的描写)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面的描写) 点面结合
3)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拾起一块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扔!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体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朗读指导: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4)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短跑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带着自己的决心,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向终点奔去。
5)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五壮士是如何战斗的。
壮士们战斗时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3.英勇跳崖—感壮言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找出五壮士跳崖的语句。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这是对五壮士的神态描写,同时也是“面”的描写。体现了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2)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这里有语言动作的描写)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既突出了班长的身先士卒,又让我们体会到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
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齐读这句话: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观看五壮士跳崖的视频,感受他们的英勇。
6)这是一群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战士。
4.课堂互动: 这时,你认为称他们“五壮士”合适,还是“五战士”合适?为什么?
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但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上绝路,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5. 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附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见壮行
见壮志
见壮举
见壮言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接受任务
见壮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