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②
记叙文(共9小题)
(2021 竞秀区)阅读篇。
我的两个梦
①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了,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了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到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⑥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
⑧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
⑨新中国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1)我的两个梦中的“我”是谁?
A.邓稼先
B.钟南山
C.聂海胜
D.袁隆平
(2)文中的第自然段描写了“禾下乘凉梦”的场景。“禾下乘凉梦”的实质就是 。
A.水稻高产的梦
B.培育出一株巨大的水稻,获吉尼斯纪录的梦
C.安享晚年的梦
(3)“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文中的“90 后”指什么?
A九十年代出生的
B年龄到了九十岁了
C单指1990年出生的
(4)“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想想文中的主人公把梦变成现实会付出怎样的艰苦劳动和努力。请你发挥想象,结合所知的信息。编写一段话,放在⑦⑧自然段中间。
(2021 高阳县)阅读。
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作者:章月珍)
(1)仿照给出的示例,从看(做)法和情感的角度,概括文中我的“女儿”对待“奶奶”的态度,体会其中的变化。
五岁时,女儿 ;七岁时,女儿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女儿 ;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列句子中 、 与第①段“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相照应。
A.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B.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C.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
D.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②读读文章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与文章题目相呼应,突出主旨。
B.用“……”说明春天气温将会逐渐升高。
C.与前文“那个冬天,很冷……”,形成了对比。
D.表面写天气暖,实际是说女儿的成长使整个家庭充满亲情之暖。
(3)用横线在答题卡上画出第⑥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你体会到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读下面句子,加点部分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是否影响表达效果?
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
(5)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2021 蠡县)课外阅读。
李比希是德国化学家,他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呢?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从此,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有一次,他到一家化工厂考察。当时工厂正在生产名叫“柏林蓝”的绘画颜料。工人们把溶液倒入大铁锅,然后一边加热,一边用铁棒搅拌,发出很大的响声。李比希看到工人们搅拌非常吃力,就问工人:“为什么要这样用力呢?”一位工长告诉他:“搅拌的响声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高。”
李比希没有放过这个问题,他反复思考:搅拌的声音和颜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回去以后,他就动手实验,最后查出了原因。他写信告诉那家工厂:“用铁棒在铁锅里搅拌,发出响声,实际上是使铁棒和铁锅摩擦,磨下一些铁屑,铁屑与溶液化合,提高了柏林蓝的质量。如果能在溶液中加入一些含铁的物质,不必用力磨蹭铁锅,也会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那家工厂按照李比希的话去做,果然提高了颜料的质量,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1)解释下面词语。
凭空: 懊悔莫及:
(2)给短文起一个标题:
(3)李比希为什么读了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后懊悔莫及?
(4)李比希为什么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挂在床头?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2020 定州市)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也从没听经历过地震的人讲起过,当时我惊呆在了那里,像是丢了魂似的。大地的震颤像海浪的翻腾,使我的胃感到恶心。岩石坠落的巨响把我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惊醒,想着小山一旦崩塌,就会把我的帐篷和物品都埋在里面,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②第三次震感过后,有一阵子大地不再晃动,我的胆子渐渐地大了起来,可还没有足够的勇气翻墙回去,怕被埋在里面,因此我傻傻地坐在了地上,惶惶然不知所措,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沮丧。
③我正呆坐着,发现天色突然变暗,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了。少顷,风声渐起,又过了不到半个钟头,刮起了可怕的飓风。海面上马上yǒnɡ起翻滚的波涛,海岸边浪花飞溅,地上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这场剧烈的狂风一连刮了三个小时。之后,风势逐渐变弱,两小时之后,风停了,下起了瓢泼大雨。
④这一阵子,我一直坐在地上,内心非常恐惧和苦恼。后来,我突然想到风和雨有时是地震会带来的后果,看来地震已经过去,我可以大着胆子回我的洞室里看看了。想到这,我来了精神,另外下个不停的雨也敦cù着我回去,我翻过墙到了帐pénɡ里,谁知大雨如注,几乎快要压垮了帐pénɡ。我只好又回到洞中躲bì,尽管担心洞顶会坍塌下来砸到我的头上。
⑤这场暴雨不得不叫我开始一件新的工作,就是在我刚建起的围墙上záo一个洞作排水口,让积在院内的雨水流出去。否则的话我的洞室很快就会被雨水淹掉。我在洞里待了几个小时,没再觉得有地震发生,心情开始安定下来。我感到有必要给自己提提神,就走进储cánɡ间呷了口朗姆酒,只是一点点,我知道这酒喝完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总是节省着喝。
⑥整整一个晚上和第二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我只好待在家里,不过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开始考虑眼下最要紧的问题。我在想如果岛上常有地震的话,我就不能住在洞里,必须找一处开阔地,在那里建起一间茅草屋,屋子周围也要和这里一样,用墙围起来,以预防野兽和野人的xí击。如要我一直在现在的地方,早晚有一天会被土石活活地埋 zànɡ。
⑦想到这些,我决定搬家。因为我的帐pénɡ 就建在xuán崖底下,一旦再有地震,xuán在山顶的岩石肯定会掉下来砸在我的帐pénɡ上。于是,我在以后的两天里(四月十九日和二十日),一心谋划着往哪里搬家和如何搬。
⑧生怕被活埋,让我的觉再也睡不踏实,然而要是睡在外面,四周没有遮挡,我的生命同样会有危险。当我四下看着我的住地,看到这里的一切都被归置得这么井然有序,住宅被山体和围墙遮掩得这么好,非常安全,心里又舍不得搬走了。
⑨同时,我还想到搬qiān需要时间。在我搭起新的住房并在其周围建起安全的屏障之前,我只能满足于住在老地方,尽管这需要冒点儿风险。打定主意后,我的心暂时平静下来,决心用最快的速度在新住地先建起一圈与这里一样的围墙,然后在里面搭起帐pénɡ,在这些工作没有做完之前,我还得冒险住在原来的地方。(此时为二十一日)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 鲁滨逊漂流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
yǒnɡ 起 躲bì 敦cù 帐pénɡ záo 洞
xí 击 储cánɡ 埋zàng 搬qiān xuán 崖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可以替换成哪个词?请写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①大地的震颤像海浪的翻腾,使我的胃感到恶心。
②岩石坠落的巨响把我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惊醒……
③少顷,风声渐起,又过了不到半个钟头,刮起了可怕的飓风。
④……看到这里的一切都被归置得这么井然有序……
(3)随着这场天灾的降临,鲁滨逊的心情不断发生变化。请仔细阅读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恐惧、苦恼
②平静下来
③惊恐、失魂落魄、沉郁
④不知所措、沮丧
⑤安定下来 ⑥心情转好
震中( ③)→震感过后 →暴雨中 →洞中躲雨时 →第二天 →两天以后
(4)读了这段选文,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最少总结三点。
他 ,因为 ;
他 ,因为 ;
他 ,因为 。
(2020 安新县)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鸡冠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 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她仔细端详花,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请你找出文中表达“她”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 ﹣﹣ ﹣﹣惊喜﹣﹣
(2)当老师提出让她帮忙时,她心里充满莫名的惊恐,这是因为 ;后来“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的意思是 。
(3)写出老师与她几次对话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4)文中与“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相照应的一处描写是 。
A.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
B.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C.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
(5)“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中带点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6)“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联系短文和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 阜平县)阅读理解。
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露露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露露想起了传达室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露露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从老花镜上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露露回到班里,脸憋得通红,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有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薇薇拉着露露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来到传达室门口,薇薇敲敲门,听见陈爷爷答语,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你能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吗?”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接递给薇薇。薇薇说:“谢谢您!”这时露露躲在薇薇的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红布。
后来,露露去传达室还钉锤,她学着薇薇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着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
露露仰起脸笑了,脸红得像朵花。
(1)给文章起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 ”画出露露借钉锤的句子,她没有借到钉锤的原因是 。
(3)用“﹏﹏”画出薇薇借钉锤的句子,她借到钉锤的原因是 。
(4)文章写了露露三次脸红的不同神情,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的不同含义。
①“露露的脸憋得通红。”是说她很 。
②“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红布。”是说她很 。
③“露露仰起脸笑了,脸红得像朵花。”是说她很 。
(5)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020 徐水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适当地让我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到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⑥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忍。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⑦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⑧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忐忑不安:
②稀奇古怪:
(2)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短文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本文围绕“ ”这一线索,通过写借阅四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故事,体现“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A.为读《 》, ;
B.为读《 》, ;
C.为读《 》, ;
D.为读《 》, 。
(3)阅读第②自然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父母看着顺眼”。
(4)读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做批注,体会好处。
(5)你有没有有趣的读书经历?请简单写一写当时的情形。(不少于50字)
(2020 雄县)课外阅读。
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
特殊时期,在家上网课成了学生们的日常,当孩子们端坐在屏幕前听课时,他们永远也想不到老师们在家开网课正经历着什么。
5月29日,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初一年级数学老师肖珊,在上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
“请大家把试卷拿出来,开启摄像头,听不清楚我的声音一定要举手告诉我……”29日上午9:40,穿着红色礼服、化好妆的肖珊准时和学生们在空中课堂见面。当打开摄像头的一瞬间,屏幕另一头的同学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老师和往日略有不同。
原来,肖珊老师正在湖南老家办出阁宴。她心想自己不能耽误学生上课,结婚期间也要坚持将之前安排好的四节数学课上完。肖珊说:“特殊时期,本来就比较担心他们的学习,要是隔一两天不上课,怕打乱了大家的学习节奏,知识点生疏了,忘了。”
课堂结尾,当学生们听到鞭炮声、音乐声,彻底“识破”肖老师的“秘密”后,肖珊才承认自己“正在结婚”。同学们惊讶兴奋之余,纷纷留言鼓掌的表情祝福老师。还有几个学生调皮地提议,让老师将当天的数学作业免了。肖珊随即泼了盆“冷水”:“虽然我要结婚,但你们该写的作业还是要写。就算坐在婚车上,我也会把你们的作业批改完的。”虽嘴上严厉,但得到同学们的祝福,肖珊还是乐开了花。
肖珊一共有两个班的四节数学课,家里一楼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她就在二楼选了个安静的房间给大家上课。怕太吵影响课堂效果,她又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堂测试卷发给大家,“一半时间教学,一半时间进行小测验。”
按照老家习俗,第二天肖珊老师将在婆家举行正式婚礼,“婚礼会更忙一些,所以专门安排在没课的周六。”肖珊说,婚礼当天,她还准备抽空把学生们测试的卷子批改完。
学生梅佳乐说:“没想到‘云’参加了老师的婚礼,看到肖老师这么拼,我们也没理由不努力学习。”“特别感动,老师们确实辛苦。”一名学生家长表示,肖老师也正是疫情期间为网课操劳的老师们的缩影,“这个假期很长,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十分担心,也多亏了这些老师们的付出,为他们点赞。”
(1)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词句的意思。“出阁宴”的意思是
A.女子出嫁、成婚的酒席宴会。
B.男子结婚时的酒席。
(2)第4自然段中,作者对人物主要运用了 和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3)读到第5自然段中“课堂结尾,当学生们听到鞭炮声、音乐声,彻底‘识破’肖老师的‘秘密’后……”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肖老师的“秘密”指的是 。
(4)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A.肖老师的成就。
B.学生的变化。
C.学生和家长对肖老师的评价。
D.家长的变化。
(5)这篇文章详写了肖老师 ,略写了肖老师 。
A.结婚的情景
B.为学生上课的前前后后
(6)读完短文,你觉得肖珊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评价。
(7)赞扬老师的话,下面的语句是否合适?请用“√”“×”判断正误。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20 望都县)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 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 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 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一下子把我( )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辨字组词。
陷
吞
焰
蚕
(3)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到文中括号处,只填序号。
①拉 ②抓 ③甩 ④顶
(4)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红军老同志 的崇高品质。
(5)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记叙文(共9小题)
(2021 竞秀区)阅读篇。
我的两个梦
①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了,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了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到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⑥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
⑧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
⑨新中国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1)我的两个梦中的“我”是谁? D
A.邓稼先
B.钟南山
C.聂海胜
D.袁隆平
(2)文中的第自然段描写了“禾下乘凉梦”的场景。“禾下乘凉梦”的实质就是 A 。
A.水稻高产的梦
B.培育出一株巨大的水稻,获吉尼斯纪录的梦
C.安享晚年的梦
(3)“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文中的“90 后”指什么? B
A九十年代出生的
B年龄到了九十岁了
C单指1990年出生的
(4)“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想想文中的主人公把梦变成现实会付出怎样的艰苦劳动和努力。请你发挥想象,结合所知的信息。编写一段话,放在⑦⑧自然段中间。 清楚地记得,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时,突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我们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攻克难关,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现在,我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作者的判断能力。由“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可知,“我”是袁隆平。故选D。
(2)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由“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可知,“禾下乘凉梦”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的梦。故选A。
(3)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由“90年过去了,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可知,“90后”指的是年龄到了九十岁了。故选B。
(4)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结合对袁隆平事迹的积累及上下文展开想象,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D;
(2)A;
(3)B;
(4)清楚地记得,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时,突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我们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攻克难关,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现在,我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2021 高阳县)阅读。
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作者:章月珍)
(1)仿照给出的示例,从看(做)法和情感的角度,概括文中我的“女儿”对待“奶奶”的态度,体会其中的变化。
五岁时,女儿 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 ;七岁时,女儿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女儿 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列句子中 B 、 C 与第①段“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相照应。
A.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B.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C.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
D.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②读读文章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B 。
A.与文章题目相呼应,突出主旨。
B.用“……”说明春天气温将会逐渐升高。
C.与前文“那个冬天,很冷……”,形成了对比。
D.表面写天气暖,实际是说女儿的成长使整个家庭充满亲情之暖。
(3)用横线在答题卡上画出第⑥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你体会到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读下面句子,加点部分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是否影响表达效果?
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
(5)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五岁时,女儿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七岁时,女儿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女儿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①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可知,“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与第①段“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相照应。
②考查了对文章结尾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那个春天,很暖……”可知,用“……”说明春天气温将会逐渐升高。故选B。
(3)考查了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从“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可知,“院子里开满了鲜花”是环境描写,交待了儿女和奶奶做游戏的地点,衬托了“我”愉快的心理。渲染营造欢乐的氛围。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儿看到奶奶被欺负挺身而出的迅捷和果断,生动传神的表现了女儿的成长以及对奶奶的尊重和呵护。如果删去会影响表达效果。
(4)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我”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我”爱女儿。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我”教子有方、循循善诱。
故答案为:
(1)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2)①B C;
②B;
(3)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环境描写交待了儿女和奶奶做游戏的地点,衬托了“我”愉快的心理。渲染营造欢乐的氛围。
(4)加点部分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儿看到奶奶被欺负挺身而出的迅捷和果断,生动传神的表现了女儿的成长以及对奶奶的尊重和呵护。如果删去会影响表达效果。
(5)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我”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我”爱女儿。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我”教子有方、循循善诱。
(2021 蠡县)课外阅读。
李比希是德国化学家,他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呢?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从此,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有一次,他到一家化工厂考察。当时工厂正在生产名叫“柏林蓝”的绘画颜料。工人们把溶液倒入大铁锅,然后一边加热,一边用铁棒搅拌,发出很大的响声。李比希看到工人们搅拌非常吃力,就问工人:“为什么要这样用力呢?”一位工长告诉他:“搅拌的响声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高。”
李比希没有放过这个问题,他反复思考:搅拌的声音和颜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回去以后,他就动手实验,最后查出了原因。他写信告诉那家工厂:“用铁棒在铁锅里搅拌,发出响声,实际上是使铁棒和铁锅摩擦,磨下一些铁屑,铁屑与溶液化合,提高了柏林蓝的质量。如果能在溶液中加入一些含铁的物质,不必用力磨蹭铁锅,也会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那家工厂按照李比希的话去做,果然提高了颜料的质量,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1)解释下面词语。
凭空: 指没有根据地。 懊悔莫及: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2)给短文起一个标题: 床头上的标签
(3)李比希为什么读了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后懊悔莫及?
他是为自己没有像青年波拉德那样把实验继续做下去,而是半途而废,就为试验下了结论而后悔莫及。
(4)李比希为什么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挂在床头?
为了自己在实验中不再有失误。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体会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解答】(1)考查解释词语。凭空:指没有根据地。懊悔莫及: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2)考查给短文加一个题目。通过阅读短文内容可知,短文主要讲述了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做化学实验时,发现了新元素“氯化碘”。后来被法国的青年波拉德用同样的实验推翻,李比希后悔莫及,他后悔自己没把实验做完,于是他把自己发现的元素的名字挂到床头上来鞭策自己以后要认真做实验,要有可靠的实验作根据,绝不凭空自造理论。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根据这个意思,本文可拟定题目“床头上的标签”。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李比希读了《海藻中的新元素》这篇论文后,后悔莫及,他是为自己没有像青年波拉德那样把实验继续做下去,而是半途而废,就为试验下了结论而后悔莫及。从文中这些内容“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可看出来。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李比希为了自己在实验中不再有失误,就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挂在床头来鞭策自己。
(5)考查说出从文中受到的启发。学习了本文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后,我受到了这样的启发:我体会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故答案为:
(1)指没有根据地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2)床头上的标签;
(3)他是为自己没有像青年波拉德那样把实验继续做下去,而是半途而废,就为试验下了结论而后悔莫及;
(4)为了自己在实验中不再有失误;
(5)我体会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2020 定州市)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也从没听经历过地震的人讲起过,当时我惊呆在了那里,像是丢了魂似的。大地的震颤像海浪的翻腾,使我的胃感到恶心。岩石坠落的巨响把我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惊醒,想着小山一旦崩塌,就会把我的帐篷和物品都埋在里面,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②第三次震感过后,有一阵子大地不再晃动,我的胆子渐渐地大了起来,可还没有足够的勇气翻墙回去,怕被埋在里面,因此我傻傻地坐在了地上,惶惶然不知所措,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沮丧。
③我正呆坐着,发现天色突然变暗,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了。少顷,风声渐起,又过了不到半个钟头,刮起了可怕的飓风。海面上马上yǒnɡ起翻滚的波涛,海岸边浪花飞溅,地上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这场剧烈的狂风一连刮了三个小时。之后,风势逐渐变弱,两小时之后,风停了,下起了瓢泼大雨。
④这一阵子,我一直坐在地上,内心非常恐惧和苦恼。后来,我突然想到风和雨有时是地震会带来的后果,看来地震已经过去,我可以大着胆子回我的洞室里看看了。想到这,我来了精神,另外下个不停的雨也敦cù着我回去,我翻过墙到了帐pénɡ里,谁知大雨如注,几乎快要压垮了帐pénɡ。我只好又回到洞中躲bì,尽管担心洞顶会坍塌下来砸到我的头上。
⑤这场暴雨不得不叫我开始一件新的工作,就是在我刚建起的围墙上záo一个洞作排水口,让积在院内的雨水流出去。否则的话我的洞室很快就会被雨水淹掉。我在洞里待了几个小时,没再觉得有地震发生,心情开始安定下来。我感到有必要给自己提提神,就走进储cánɡ间呷了口朗姆酒,只是一点点,我知道这酒喝完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总是节省着喝。
⑥整整一个晚上和第二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我只好待在家里,不过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开始考虑眼下最要紧的问题。我在想如果岛上常有地震的话,我就不能住在洞里,必须找一处开阔地,在那里建起一间茅草屋,屋子周围也要和这里一样,用墙围起来,以预防野兽和野人的xí击。如要我一直在现在的地方,早晚有一天会被土石活活地埋 zànɡ。
⑦想到这些,我决定搬家。因为我的帐pénɡ 就建在xuán崖底下,一旦再有地震,xuán在山顶的岩石肯定会掉下来砸在我的帐pénɡ上。于是,我在以后的两天里(四月十九日和二十日),一心谋划着往哪里搬家和如何搬。
⑧生怕被活埋,让我的觉再也睡不踏实,然而要是睡在外面,四周没有遮挡,我的生命同样会有危险。当我四下看着我的住地,看到这里的一切都被归置得这么井然有序,住宅被山体和围墙遮掩得这么好,非常安全,心里又舍不得搬走了。
⑨同时,我还想到搬qiān需要时间。在我搭起新的住房并在其周围建起安全的屏障之前,我只能满足于住在老地方,尽管这需要冒点儿风险。打定主意后,我的心暂时平静下来,决心用最快的速度在新住地先建起一圈与这里一样的围墙,然后在里面搭起帐pénɡ,在这些工作没有做完之前,我还得冒险住在原来的地方。(此时为二十一日)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 鲁滨逊漂流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
yǒnɡ 涌 起 躲bì 避 敦cù 促 帐pénɡ 篷 záo 凿 洞
xí 袭 击 储cánɡ 藏 埋zàng 葬 搬qiān 迁 xuán 悬 崖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可以替换成哪个词?请写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①大地的震颤像海浪的翻腾,使我的胃感到恶心。 震动
②岩石坠落的巨响把我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惊醒…… 心惊胆战
③少顷,风声渐起,又过了不到半个钟头,刮起了可怕的飓风。 不久
④……看到这里的一切都被归置得这么井然有序…… 收拾 井井有条
(3)随着这场天灾的降临,鲁滨逊的心情不断发生变化。请仔细阅读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恐惧、苦恼
②平静下来
③惊恐、失魂落魄、沉郁
④不知所措、沮丧
⑤安定下来 ⑥心情转好
震中( ③)→震感过后 ④ →暴雨中 ① →洞中躲雨时 ⑤ →第二天 ⑥ →两天以后 ②
(4)读了这段选文,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最少总结三点。
他 畏惧又勇敢 ,因为 地震来临,心惊胆战,但是又勇于面对 ;
他 有智慧 ,因为 知道震后有暴雨,雨后查看洞室,并且凿排水口 ;
他 胆大、心细 ,因为 独自面对天灾,四处查看,排查安全隐患 。
【解答】(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储藏”的“藏”不同于“埋葬”的“葬”。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震颤: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震动”意思是颤动或使颤动。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非常惊慌的样子。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少顷:指不长时间;没有多久。归置:整理、收拾。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秩序样子。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
(3)考查了人物情感变化分析。如题干所述,作答此类题,要对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仔细阅读,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主人公的心情。第1自然段讲震中,通过“当时我惊呆在了那里,像是丢了魂似的”“使我的胃感到恶心”“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可知,震中时“我”的感受是惊恐、失魂落魄、沉郁;第2自然段开头说“第三次震感过后”可知,这段话讲的是震感过后,通过“我傻傻地坐在了地上,惶惶然不知所措,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沮丧”可知,震感过后“我”的心情是不知所措、沮丧的;阅读可知,第3、4自然段写的是暴雨中的情况,根据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这一阵子,我一直坐在地上,内心非常恐惧和苦恼”可知,“我”的心情是恐惧和苦恼的;第5自然段讲“我”躲在洞中,根据“我在洞里待了几个小时,没再觉得有地震发生,心情开始安定下来”可知,“我”的心情是安定的;根据“整整一个晚上和第二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我只好待在家里,不过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可知,第二天时“我”的心情已经好转;根据第8自然段“我的心暂时平静下来”可知,两天以后,“我”的心情是平静下来。
(4)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鲁滨逊是一个这样的人:①他对生命充满希望,自信乐观,有惊人的毅力和超强的意志。②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③他有勇有谋,不怕困难,勇于探险,英勇无畏。④他在困境中求生存,是个与大自然斗争取得胜利的强者。
故答案为:
(1)涌 避 促 篷 凿 袭 藏 葬 迁 悬;
(2)①震动/颤动/颤抖 ②心惊胆战/惊魂未定/魂飞魄散 ③不久/随后/很快 ④收拾/拾掇 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3)④①⑤⑥②;
(4)畏惧又勇敢 地震来临,心惊胆战,但是又勇于面对有智慧 知道震后有暴雨,雨后查看洞室,并且凿排水口胆大、心细 独自面对天灾,四处查看,排查安全隐患。
(2020 安新县)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鸡冠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 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她仔细端详花,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请你找出文中表达“她”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 激动 ﹣﹣ 渴望 ﹣﹣惊喜﹣﹣ 豁然开朗
(2)当老师提出让她帮忙时,她心里充满莫名的惊恐,这是因为 她一直很自卑,自以为没人重视她 ;后来“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的意思是 她不再自卑 。
(3)写出老师与她几次对话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4)文中与“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相照应的一处描写是 B 。
A.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
B.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C.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
(5)“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中带点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带点的字表现出“她”当时很意外、惊讶,因为她从没注意过花盆。
(6)“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联系短文和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同样,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身体上有缺陷没有关系,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只要你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成功的脚步。
【解答】(1)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把握。通过阅读短文,可从这些地方“‘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可看出小樱子在浇花过程中心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用其中的关键词语可表示为:惊恐→激动→渴望→惊喜→豁然开朗。这些变化,使小樱子由一个自卑的女孩转变成一个豁然开朗的女孩。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可知:当老师提出让小樱子帮忙时,她心里充满莫名的惊恐,这是因为小樱子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自以为没人重视她。后来“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的意思是她不再自卑,发生这些改变的原因是老师与她几次对话,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4)考查对相互照应写法的理解。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仔细读文可知,文中与句子“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相照应的一处描写是“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5)考查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可知:句子“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中带点的字“竟”表现出“她”当时很意外、惊讶,因为她从没注意过花盆。
(6)考查理解句子。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我对句子“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的理解是: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同样,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身体上有缺陷没有关系,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只要你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成功的脚步。
故答案为:
(1)激动 渴望 豁然开朗;
(2)她一直很自卑,自以为没人重视她 她不再自卑;
(3)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4)B;
(5)带点的字表现出“她”当时很意外、惊讶,因为她从没注意过花盆。
(6)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同样,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身体上有缺陷没有关系,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只要你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成功的脚步。
(2020 阜平县)阅读理解。
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露露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露露想起了传达室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露露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从老花镜上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露露回到班里,脸憋得通红,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有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薇薇拉着露露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来到传达室门口,薇薇敲敲门,听见陈爷爷答语,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你能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吗?”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接递给薇薇。薇薇说:“谢谢您!”这时露露躲在薇薇的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红布。
后来,露露去传达室还钉锤,她学着薇薇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着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
露露仰起脸笑了,脸红得像朵花。
(1)给文章起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借钉锤
(2)用“ ”画出露露借钉锤的句子,她没有借到钉锤的原因是 没有礼貌 。
(3)用“﹏﹏”画出薇薇借钉锤的句子,她借到钉锤的原因是 讲礼貌 。
(4)文章写了露露三次脸红的不同神情,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的不同含义。
①“露露的脸憋得通红。”是说她很 生气 。
②“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红布。”是说她很 羞愧 。
③“露露仰起脸笑了,脸红得像朵花。”是说她很 高兴 。
(5)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解答】(1)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加标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标题要能体现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本文主要写了璐璐借钉锤一事,由此可加标题:借钉锤。
(2)考查了阅读短文,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露露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一句可知,璐璐不讲礼貌。
(3)考查了阅读短文,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薇薇敲敲门,听见陈爷爷答语,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你能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吗?’”一句可知,薇薇讲礼貌。
(4)考查了阅读短文,分析信息的能力。由“露露的脸憋得通红”可知璐璐因为没有借到钉锤很生气。由“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红布”可知璐璐看到薇薇讲礼貌借到了钉锤,她很羞愧。由“露露仰起脸笑了,脸红得像朵花。”可知璐璐有礼貌的还钉锤,受到了陈爷爷的表扬,此时很高兴。
(5)考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短文围绕“借钉锤”一事展开的,用不同的方式去借钉锤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告诉人们要懂礼貌,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
故答案为:
(1)借钉锤
(2)没有礼貌
(3)来到传达室门口,薇薇敲敲门,听见陈爷爷答语,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你能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吗?”讲礼貌
(4)①生气 ②羞愧 ③高兴
(5)露露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们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
(2020 徐水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适当地让我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到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⑥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忍。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⑦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⑧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忐忑不安: 心神不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②稀奇古怪: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2)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短文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统领全文 ,本文围绕“ 迷恋读书 ”这一线索,通过写借阅四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故事,体现“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A.为读《 封神演义 》, 为班里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 ;
B.为读《 青春之歌 》, 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疙瘩 ;
C.为读《 破晓记 》, 去猪圈里找,被马蜂蜇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 ;
D.为读《 三家巷 》, 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去 。
(3)阅读第②自然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父母看着顺眼”。
(4)读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做批注,体会好处。
(5)你有没有有趣的读书经历?请简单写一写当时的情形。(不少于50字)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如:“忐忑不安”就是心神不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短文可知,短文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文,本文围绕“迷恋读书”这一线索,通过写借阅四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故事,体现“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为:为读《封神演义》,“我”为班里一个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为读《青春之歌》,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疙瘩;为读《破晓记》,去猪圈里找,被马蜂蜇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为读《三家巷》,“我”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去。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可知,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父母看着不顺眼,是因为父亲一直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4)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句子中的“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景,给人如身临其境之感。
(5)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根据实际选择自己有趣的读书经历来写,如:第一次看喜欢的《鲁宾逊漂流记》,我从同学家借来的,那是一个周末,当时姨妈带了表弟来我们家做客,表弟年龄小,总嚷着要下楼去玩,妈妈要我带表弟出去玩一会,可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我就悄悄地躲到了厕所里,坐在马桶上津津有味地读了两个小时,妈妈以为我自己跑去玩了,最后才由上厕所的爸爸把我捉出来,一家人看我读书入迷的样子哭笑不得。
故答案为:
(1)①心神不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②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2)统领全文 迷恋读书 封神演义 我为班里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 青春之歌 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疙瘩 破晓记 被马蜂蜇 三家巷 此书被抢。
(3)因为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4)“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景,给人如身临其境之感。
(5)第一次看喜欢的《鲁宾逊漂流记》,我从同学家借来的,那是一个周末,当时姨妈带了表弟来我们家做客,表弟年龄小,总嚷着要下楼去玩,妈妈要我带表弟出去玩一会,可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我就悄悄地躲到了厕所里,坐在马桶上津津有味地读了两个小时,妈妈以为我自己跑去玩了,最后才由上厕所的爸爸把我捉出来,一家人看我读书入迷的样子哭笑不得。
(2020 雄县)课外阅读。
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
特殊时期,在家上网课成了学生们的日常,当孩子们端坐在屏幕前听课时,他们永远也想不到老师们在家开网课正经历着什么。
5月29日,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初一年级数学老师肖珊,在上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
“请大家把试卷拿出来,开启摄像头,听不清楚我的声音一定要举手告诉我……”29日上午9:40,穿着红色礼服、化好妆的肖珊准时和学生们在空中课堂见面。当打开摄像头的一瞬间,屏幕另一头的同学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老师和往日略有不同。
原来,肖珊老师正在湖南老家办出阁宴。她心想自己不能耽误学生上课,结婚期间也要坚持将之前安排好的四节数学课上完。肖珊说:“特殊时期,本来就比较担心他们的学习,要是隔一两天不上课,怕打乱了大家的学习节奏,知识点生疏了,忘了。”
课堂结尾,当学生们听到鞭炮声、音乐声,彻底“识破”肖老师的“秘密”后,肖珊才承认自己“正在结婚”。同学们惊讶兴奋之余,纷纷留言鼓掌的表情祝福老师。还有几个学生调皮地提议,让老师将当天的数学作业免了。肖珊随即泼了盆“冷水”:“虽然我要结婚,但你们该写的作业还是要写。就算坐在婚车上,我也会把你们的作业批改完的。”虽嘴上严厉,但得到同学们的祝福,肖珊还是乐开了花。
肖珊一共有两个班的四节数学课,家里一楼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她就在二楼选了个安静的房间给大家上课。怕太吵影响课堂效果,她又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堂测试卷发给大家,“一半时间教学,一半时间进行小测验。”
按照老家习俗,第二天肖珊老师将在婆家举行正式婚礼,“婚礼会更忙一些,所以专门安排在没课的周六。”肖珊说,婚礼当天,她还准备抽空把学生们测试的卷子批改完。
学生梅佳乐说:“没想到‘云’参加了老师的婚礼,看到肖老师这么拼,我们也没理由不努力学习。”“特别感动,老师们确实辛苦。”一名学生家长表示,肖老师也正是疫情期间为网课操劳的老师们的缩影,“这个假期很长,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十分担心,也多亏了这些老师们的付出,为他们点赞。”
(1)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词句的意思。“出阁宴”的意思是 A
A.女子出嫁、成婚的酒席宴会。
B.男子结婚时的酒席。
(2)第4自然段中,作者对人物主要运用了 A 和 C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3)读到第5自然段中“课堂结尾,当学生们听到鞭炮声、音乐声,彻底‘识破’肖老师的‘秘密’后……”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肖老师的“秘密”指的是 肖老师正在结婚 。
(4)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C
A.肖老师的成就。
B.学生的变化。
C.学生和家长对肖老师的评价。
D.家长的变化。
(5)这篇文章详写了肖老师 B ,略写了肖老师 A 。
A.结婚的情景
B.为学生上课的前前后后
(6)读完短文,你觉得肖珊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评价。
(7)赞扬老师的话,下面的语句是否合适?请用“√”“×”判断正误。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解答】(1)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结合上文二三自然段可知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初一年级数学老师肖珊,在上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这句“原来,肖珊老师正在湖南老家办出阁宴”中的“出阁宴”的意思是女子出嫁、成婚的酒席宴会。故选A。
(2)考查对写法的认识,第4自然段中,句子“她心想自己不能耽误学生上课,结婚期间也要坚持将之前安排好的四节数学课上完。”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句子“肖珊说:‘特殊时期,本来就比较担心他们的学习,要是隔一两天不上课,怕打乱了大家的学习节奏,知识点生疏了,忘了。’”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故选A和C。
(3)考查对文中词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内容,读到第5自然段中“课堂结尾,当学生们听到鞭炮声、音乐声,彻底‘识破’肖老师的‘秘密’后……”这句话,我知道肖老师的“秘密”指的是肖老师正在结婚。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学生和家长对肖老师的评价。故答案选C。
(5)考查文章的详略写法,纵观全文可知,这篇文章详写了肖老师为学生上课的前前后后,略写了肖老师结婚的情景,更加突出了肖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6)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这篇文章写了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初一年级数学老师肖珊,在上网课间隙,“抽空”结了个婚的事,表现了肖珊老师是一位无私、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一心装着学生的好老师。
(7)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花的作用。这两句诗常用来描写老师的精心培育学生的,所以①打对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缠绵的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眼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这句诗也可以形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所以②打对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是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赞美春天景象的,不是赞扬老师的,所以③打错号。
故答案为:
(1)A;
(2)A C;
(3)肖老师正在结婚。
(4)C;
(5)B A;
(6)无私、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一心装着学生的好老师。
(7)①√②√③×。
(2020 望都县)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 shǎn 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 zhài 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 shēn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 là 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④ ),一下子把我( ③ )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 ①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② )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辨字组词。
陷 深陷
吞 吞没
焰 火焰
蚕 蚕茧
(3)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到文中括号处,只填序号。
①拉 ②抓 ③甩 ④顶
(4)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的 动作 描写和 语言 描写,表现了红军老同志 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5)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解答】(1)考查字的正确读音,“陕北”中“陕”的读音是“shǎn”;“金寨斑竹园”中“寨”的读音是“zhài”;“土豪劣绅”中“绅”的读音是“shēn”;“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中“落”的读音是“là”。
(2)考查形近字,“陷”和“焰”读音不同,字形相近,“焰”的部首是“火”,读音是“yàn”组词为“火焰”,“陷”的部首是“阝”,读音是“xiàn”,组词为“深陷”
“吞”和“蚕”读音不同,字形相近,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相同,下部不同,一个是“口”,一个是“虫”,组词分别为:吞没、蚕茧。
(3)考查动词的正确运用,结合具体语境,文中句子“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一下子把我( )在一边”,这两处应依次选“顶”和“甩”,句子“我使劲伸手去(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应依次选“拉”和“抓”,所填序号依次是:④③①②。
(4)考查文章写法及作用,文中画破折线句子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老同志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5)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他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句子中的“光明大路”指的是通向陕北的革命胜利之路。因为我们革命队伍中有这样的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我们的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1)shǎn zhài shēn là;
(2)深陷 吞没 火焰 蚕茧;
(3)④③①②;
(4)动作 语言 舍己为人;
(5)指通向陕北的革命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