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17: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0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①
语段阅读(共8小题)
(2021 定州市)读句子,回答问题。
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1)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列数字
B.举例子 列数字
C.作比较 列数字
(2)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2021 清苑区)阅读《腊八粥》片段,完成习题。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①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②“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这一片段是八儿    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    (选填序号:A.详细B.简略)
(2)作者的语言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片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中,你对哪个句子或句子中的哪个字、词的运用感受深?谈一谈。
我选择第    句来谈,   。
(3)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八儿吃腊八粥,会是什么样儿呢?请发挥想象写几句。    。
(2021 安国市)阅读,让思维更丰盈。
课内阅读。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节选自《夏天里的成长》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中写到的“在生长”的事物有    (至少写出4种)。
(3)在这段话中,用“变丰满”这个词语表示“山在长”,用“   ”表示“   在长”,用“   ”表示“   在长”。
(2021 安国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
请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累计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
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
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2020年,90岁的袁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材料三:
材料四:(摘自袁隆平在母亲逝世21年时写的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儿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1)读着材料二中的这组数字,会发现这部分内容正照应了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句:   。(填写原文内容)
(2)材料三是为袁隆平做的一幅漫画,漫画内容照应的是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内容:   。(填写原文内容)
(3)从材料一至四中体会到的袁隆平的特点,不恰当的是    
A.胸怀天下,心系民众;
B.舍小家为大家;
C.极其不孝顺;
D.淡泊名利。
(4)从材料四中,可以体会到袁隆平对母亲的    之情。
(2021 高阳县)阅读。
材料一:
①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②垃圾分类对于城市的规划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合理的垃圾分类下,可使污染程度有效地降低,并且在回收以及重塑方面也会对社会以及企业有着充分的益处。
③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④垃圾分类能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⑤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垃圾分类宣传报
(1)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②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2)小明一家在周末大扫除时打扫出些废弃物,正在进行分类,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选其中一个错误的,结合阅读材料说明理由。
①爸爸说易拉罐和报纸属于可回收物。    
②妈妈把苹果皮和破陶瓷盆装入绿色的垃圾袋中。    
③小明说过期药品和塑料瓶是有害垃圾,要放入红色垃圾桶。    
   理由:   
(3)奶奶不理解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结合上述材料,给奶奶介绍垃圾分类有哪些方面好处。 (至少写出三方面)
   
(2021 蠡县)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填空。
“挽”字用音序查字法可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可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笔。“挽”字有以下义项:①挽留;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③追悼死人。在“遮挽”一词中“挽”的具体含义是    。
(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3)概括出本段的主要意思。
   
(4)从文中画线的词“叹息”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5)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请写出一到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020 阜平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药方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一个月明星亮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进水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呆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无音讯。
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然而这回,德诺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从文中找出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听到这个坏消息,妈妈顿时   ,旁边的人也止不住地流眼泪。
②华华最后还是离开了小山村,离开我们这些他认为最好的朋友,从此   。
(2)领悟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   ,德诺又是最幸运的,因为他   
②本文的题目是《生命的药方》。这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把文中划横线的话加以提炼和概括,简单地说:生命的药方就是   (用两个字的词语回答)。
(3)有人说艾滋病是世界瘟疫,据了解,我国感染艾滋病的人已近百万。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号召人们远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请你为此写一句广告语。
   
(4)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艾迪是一个   的人。
(5)请用“ ”画出最使你感动的一句话,并写出使你感动的原因。
   
(6)读了《生命的药方》一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020 望都县)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并用另一个音组词。
待了一会儿dāi   dài   
着急zhuó   zháo   
埋头mán    mái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   
幼稚﹣﹣   
避免﹣﹣   
含糊﹣﹣   
(3)“我哪能离开呢?”是一个   句,意思是:   。
(4)父亲这一次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呢?
(5)在严峻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都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为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8小题)
(2021 定州市)读句子,回答问题。
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1)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B 。
A.打比方 列数字
B.举例子 列数字
C.作比较 列数字
(2)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让读者在理解运动常数时更清晰、容易。列数字使语句表达更准确、科学、具体,更具说服力。 
【解答】(1)考查语段的说明方法。通读语段可知,从句子“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中的是用“机械间谍振翅为例”可看出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句子中的“15厘米”“10厘米”“30次/秒”可看出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B。
(2)考查说出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读语段可知,作者在本语段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让读者在理解运动常数时更清晰、容易。列数字使语句表达更准确、科学、具体,更具说服力。
故答案为:
(1)B;
(2)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让读者在理解运动常数时更清晰、容易。列数字使语句表达更准确、科学、具体,更具说服力。
(2021 清苑区)阅读《腊八粥》片段,完成习题。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①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②“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这一片段是八儿  想要吃腊八粥 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  A (选填序号:A.详细B.简略)
(2)作者的语言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片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中,你对哪个句子或句子中的哪个字、词的运用感受深?谈一谈。
我选择第  ① 句来谈, 我对画线句子①和句中的“进进出出”这个词感受深,因为句中的这个词一是表现出八儿高兴地心情;二是表现出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看到腊八粥和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
(3)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八儿吃腊八粥,会是什么样儿呢?请发挥想象写几句。  八儿在吃腊八粥时,吃着这碗,望着那碗,喝了妈妈的,再喝自己的,巴不得满桌子上碗里的粥都是八儿的。他这样忙活了一阵儿,肚子鼓了起来,再也喝不下了,就挺着肚子靠在了妈妈身边 。
【解答】(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段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这一片段是八儿想要吃腊八粥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详细。故可填序号A。从文中的①“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和 ②“‘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这两句话领悟出来。
(2)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我对画线句子①和句子中的“进进出出”这个词感受深,因为句中的这个词一是表现出八儿高兴的心情;二是表现出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看到腊八粥和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的“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写出了八儿吃完腊八粥的样子。看他这样子,我们可想象出当时八儿是怎样吃腊八粥的。八儿在吃腊八粥时,吃着这碗,望着那碗,喝了妈妈的,再喝自己的,巴不得满桌子上碗里的粥都是八儿的。他这样忙活了一阵儿,肚子鼓了起来,再也喝不下了,就挺着肚子靠在了妈妈身边。
故答案为:
(1)想要吃腊八粥;
(2)①我对画线句子①和句中的“进进出出”这个词感受深,因为句中的这个词一是表现出八儿高兴地心情;二是表现出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尽快看到腊八粥和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3)八儿在吃腊八粥时,吃着这碗,望着那碗,喝了妈妈的,再喝自己的,巴不得满桌子上碗里的粥都是八儿的。他这样忙活了一阵儿,肚子鼓了起来,再也喝不下了,就挺着肚子靠在了妈妈身边。
(2021 安国市)阅读,让思维更丰盈。
课内阅读。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节选自《夏天里的成长》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这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中写到的“在生长”的事物有  草、树木、山、稻秧等 (至少写出4种)。
(3)在这段话中,用“变丰满”这个词语表示“山在长”,用“ 高起来 ”表示“ 地 在长”,用“ 变宽变深 ”表示“ 河 在长”。
【解答】(1)考查找出语段的中心句。用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可知,本段是围绕这句话“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写的,因此,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用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可知,这段话中写到的“在生长”的事物有草、树木、山、稻秧、甘蔗等。
(3)考查对于短内容的理解。用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可知,文中用“变丰满”这个词语表示“山在长”,用“高起来”表示“地在长”,用“变宽变深”表示“河在长”。可从文中的“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这些内容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
(1)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2)草、树木、山、稻秧等
(3)高起来 地 变宽变深 河
(2021 安国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
请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累计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
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
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2020年,90岁的袁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材料三:
材料四:(摘自袁隆平在母亲逝世21年时写的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儿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1)读着材料二中的这组数字,会发现这部分内容正照应了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填写原文内容)
(2)材料三是为袁隆平做的一幅漫画,漫画内容照应的是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内容: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填写原文内容)
(3)从材料一至四中体会到的袁隆平的特点,不恰当的是  C 
A.胸怀天下,心系民众;
B.舍小家为大家;
C.极其不孝顺;
D.淡泊名利。
(4)从材料四中,可以体会到袁隆平对母亲的  愧疚 之情。
【解答】(1)考查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从材料二中“在1978到1988年间”的亩产数字来看,从中发现这部分内容正照应了材料一中颁奖词中的这一句“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2)考查对材料三中漫画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三这幅漫画内容来看。袁隆平出名后,有人想以1000亿的身价打动他,袁隆平爷爷的回答是:用财富衡量科学家,太低级、太庸俗。从此可看出这幅漫画内容照应的是材料一中颁奖词中的这一内容“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3)考查理解本题中的材料内容,总结袁隆平的特点。通过对材料一至材料四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从袁隆平爷爷的所作所为可体会到袁隆平爷爷的特点是:胸怀天下,心系民众;舍小家为大家;淡泊名利。“极其不孝顺”不符合材料内容,说法不恰当。因为中秋节那天,袁隆平爷为迎接全国的同行,所以没回家陪母亲过节。因此,不能说是不孝顺。故选C。
(4)考查对材料四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材料四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从袁隆平在母亲逝世21年时写的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中对母亲的怀念可体会到袁隆平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故答案为:
(1)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2)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3)C
(4)愧疚
(2021 高阳县)阅读。
材料一:
①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②垃圾分类对于城市的规划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合理的垃圾分类下,可使污染程度有效地降低,并且在回收以及重塑方面也会对社会以及企业有着充分的益处。
③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④垃圾分类能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⑤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垃圾分类宣传报
(1)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B 
②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A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2)小明一家在周末大扫除时打扫出些废弃物,正在进行分类,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选其中一个错误的,结合阅读材料说明理由。
①爸爸说易拉罐和报纸属于可回收物。  √ 
②妈妈把苹果皮和破陶瓷盆装入绿色的垃圾袋中。  × 
③小明说过期药品和塑料瓶是有害垃圾,要放入红色垃圾桶。  × 
 ② 理由: 破陶瓷盆不属于餐厨垃圾,不能放在绿色垃圾袋。 
(3)奶奶不理解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结合上述材料,给奶奶介绍垃圾分类有哪些方面好处。 (至少写出三方面)
 ①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②垃圾焚烧可发电、供热;③砖瓦、灰士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可知,从“60%”这个数字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B。②阅读句子“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可知,这句话列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故选A。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二可知:破陶瓷盆不属于餐厨垃圾,不能放在绿色垃圾袋。塑料瓶是可回收物,不属于有害垃圾,不能放入红色垃圾桶。故①√②×③×。说明理由,从中选择一错误的说明即可。示例:我选择②,理由是破陶瓷盆不属于餐厨垃圾,不能放入绿色垃圾袋。
(3)考查了思维拓展。可结合材料一回答。示例:①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②垃圾焚烧电、供热或制冷;③砖瓦、灰士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故答案为:
(1)①B ②A;
(2)①√②×③×②破陶瓷盆不属于餐厨垃圾,不能放入绿色垃圾袋;
(3)①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②垃圾焚烧可发电、供热;③砖瓦、灰士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2021 蠡县)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填空。
“挽”字用音序查字法可查音序  W ,用部首查字法可查  扌 部,除部首外还有  7 笔。“挽”字有以下义项:①挽留;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③追悼死人。在“遮挽”一词中“挽”的具体含义是  ① 。
(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引起下文的作用。 
(3)概括出本段的主要意思。
 主要写了日子从我们的身边匆匆溜走。 
(4)从文中画线的词“叹息”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到作者惋惜、无奈的心情。 
(5)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请写出一到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答】(1)考查对字典的使用能力,以及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挽”字用音序查字法可查音序“W”,用部首查字法可查“扌”部,除部首外还有7画,“遮挽”一词的意思是拦阻、挽留。故选①。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可知,这个句子引出了下文。
(3)考查概括语段内容。通过对语段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可知,本语段主要写了日子从我们的身边匆匆溜走。
(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从“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知,“叹息”表现了作者惋惜、无奈的心情。
(5)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根据积累作答即可,例:出自《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
(1)W 扌 7 ①;
(2)这句话是引起下文的作用。
(3)主要写了日子从我们的身边匆匆溜走。
(4)体会到作者惋惜、无奈的心情。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20 阜平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药方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一个月明星亮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进水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呆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无音讯。
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然而这回,德诺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从文中找出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听到这个坏消息,妈妈顿时 泪如泉涌 ,旁边的人也止不住地流眼泪。
②华华最后还是离开了小山村,离开我们这些他认为最好的朋友,从此 杳无音讯 。
(2)领悟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 不幸染上了艾滋病 ,德诺又是最幸运的,因为他 有艾迪这个好朋友。 
②本文的题目是《生命的药方》。这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把文中划横线的话加以提炼和概括,简单地说:生命的药方就是 友情 (用两个字的词语回答)。
(3)有人说艾滋病是世界瘟疫,据了解,我国感染艾滋病的人已近百万。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号召人们远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请你为此写一句广告语。
 防治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4)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艾迪是一个 善良有同情心的 的人。
(5)请用“ ”画出最使你感动的一句话,并写出使你感动的原因。
 “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原因:比起可怕的艾滋病,德诺最怕的还是孤独,作为一个孩子,他希望有小伙伴陪他玩耍。在德诺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是艾迪给了德诺友情和快乐。 
(6)读了《生命的药方》一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病魔无情人有情,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关爱艾滋病人,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解答】(1)考查了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写成语的能力。①泪如泉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伤或害怕之极。根据上下文,这句话中应填“泪如泉涌”这一成语;②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根据句子意思,横线上应该填“杳无音讯”这一成语。
(2)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①阅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讲了德诺在输血时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然而德诺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的好朋友艾迪。在与病魔抗争的时间里,艾迪一直陪伴在德诺身旁,使他不感到孤独。②“生命的药方”原意是指拯救生命的方法。在短文中我们看到艾迪给了德诺友情,让他在生病的日子里不在感到孤独。治愈了德诺孤独的“病”。友情是治愈孤独最好的药方。
(3)考查了学生学写广告语的能力。广告语应该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在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要求。如:防治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4)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当德诺不幸染上艾滋病后,小伙伴们都远离德诺,只有艾迪一直陪伴在德诺身边,帮助他,鼓励他。可以看出,艾迪是一个有爱心,善良,富于同情心的孩子。
(5)考查了学生对文段中句子的理解与掌握。阅读短文后,“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这句话最让我感动,原因是:比起可怕的艾滋病,德诺最怕的还是孤独,作为一个孩子,他希望有小伙伴陪他玩耍。在德诺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是艾迪给了德诺友情和快乐。
(6)考查了学生阅读短文后的感受。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如:病魔无情人有情,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关爱艾滋病人,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故答案为:
(1)①泪如泉涌;②杳无音讯;
(2)①不幸染上了艾滋病有艾迪这个好朋友;②友情;
(3)防治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4)善良有同情心的;
(5)“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原因:比起可怕的艾滋病,德诺最怕的还是孤独,作为一个孩子,他希望有小伙伴陪他玩耍。在德诺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是艾迪给了德诺友情和快乐;
(6)病魔无情人有情,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关爱艾滋病人,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2020 望都县)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并用另一个音组词。
待了一会儿dāi √ dài 等待 
着急zhuó 着手 zháo √ 
埋头mán 埋怨  mái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 安详 
幼稚﹣﹣ 天真 
避免﹣﹣ 防止 
含糊﹣﹣ 含混 
(3)“我哪能离开呢?”是一个 反问 句,意思是: 我不能离开 。
(4)父亲这一次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呢?
(5)在严峻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都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为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解答】(1)考查了汉字的读音。“待”读“dài”时意思是等,等候,如等待。读dāi时意思是停留,逗留,迟延。如待一会。组词:等待。结合语境故选“dāi”。“着”读“zhuó”时意思穿(衣):穿~.组词:穿着。读“zháo”时意思是感受,受到。结合语境故选“zháo”,划去“zhe”。“埋”读“mái”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读“mán”的意思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组词:埋怨。结合语境选择“mái”。
(2)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慈祥:和蔼。安详。故近义词为“安详”。“幼稚”的意思是头脑简单幼稚的想法。故近义词为“天真”。“避免”的意思是使不发生。故近义词为“防止”。“含糊”的意思是言语不清楚。故近义词为“含混”。
(3)考查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阅读句子“我哪能离开呢?”可知,这是一个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含义,意思是我不能离开。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可知,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5)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在严峻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都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因为他还有工作,他肩负着党的使命,表现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精神。
故答案为:
(1)dāi√;等待;zháo√;穿着;mái√;埋怨;
(2)安详;天真;防止;含混;
(3)反问;我不能离开;
(4)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5)在严峻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都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因为他还有工作,他肩负着党的使命,表现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