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创作背景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时间: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主要内容:
(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3)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王少伦创作油画
开幕词
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特点:宣告性和引导性
内容: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
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
听音频,通读全文
思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题背后的深刻含义。
思考每一段作者表达的内容
第 1 自然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 2自然段:由参会人员的构成指出本次会议的性质——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第 3 自然段:进一步解释了人民大团结的原因: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了胜利。这充分说明, 这样的团结是不容破坏的,这次的会议也必然是一次成功的会议。
大多数、基本:用语准确
第 4 自然段:通过回顾三年前与国民党召开过的一次不成功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 说明了本次会议名称的由来, 证明只有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召开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协商会议。
品读词语:“任何”“一切”“唯一”“决无”
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分析下列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怒,惋惜
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定,并进攻解放区,掀起了内战。
重庆谈判
毛:“我们认为争取我党的合法地位很重要,国民党则注重于我党的军队和政权两项,所以一再坚持军令政令的统一,以求达到取消我党的军权和政权。史大林同志的话很正确:‘中国的革命,是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如果我党的军队和政权被取消,即使党能合法存在,又有什么力量呢?所以军队和政权,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蒋:“昨夜(十)毛共谈话,忽提政治协商会议以缓开为宜,并称回延安准备召集其所谓‘解放区民选代表会议’后,再定办法。又称国民大会提早至明年召开亦可。余闻之,殊为骇异。乃觉共党不仅无信义,且无人格,诚禽兽之不若矣。”
第 5 自然段: 在上一段的基础上, 再一次重申了本次会议的性质, 并指出了会议的职权以及会议具体的议程。
第 6 自然段: 明确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作者先是指出中国在近代曾经落伍过;
接着说明先人们一直为此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再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最终胜利说明,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内外压迫者才能翻身解放,当家做主;
最后,进一步阐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意义和内涵
骄傲,自豪
第 7 自然段:指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结束, 中国仍然面临着被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捣乱和破坏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继续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第 8—11 自然段:指明反对敌人复辟的武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以及掌握这个武器对国家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 12 自然段:铿锵有力地表明了国内外反动派必败, 中国将越来越强大的决心和信心。
蔑视,自信
第 13—16 自然段: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再读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述逻辑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介绍会议的性质、背景、职权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 7—12 自然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部分(第 13—16 自然段):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本文标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全文却并没有出现这句完整的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视频
标题有何含义?--回到原文中
中国人:
置于人类大概念之中、中华民族的角度
站立:“独立扬新令”“独立寒秋”“立碑”“立志”
骄傲、坚硬持久的姿态
此: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回顾了曾经的伟大与落伍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中间呢?
两个基础之上
站稳的姿态
置于中间:一路跋涉的结果;未来发展的前提;凸显这一时刻;具有历史转折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把握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
回顾过往,中国人民经过斗争打倒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印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展望未来,宣告中华民族从此开启新的航程,表达了对新中国建设的期望和规划。
激励着中国人民以英勇的姿态站立起来,开创新的时代。
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逻辑严密
铿锵有力--副词
表示范围--全中国、所有、任何
表示程度--完全、极其
表示时间--从来、每时每刻
表示肯定---务必、必须
本文在行文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用语准确
“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
第一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发出的响亮宣言,有着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援助的反动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其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参政议政;
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都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她必将屹立于世界,不会再被压倒。
第二题
本文紧紧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先回顾历史,分析这次会议得以召开的前提,重在论述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
然后立足现在,阐明会议的性质,提出会议中心议题,重在论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表征和意义;
最后展望未来,着眼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领域的建设工作,重在论述中国人民如何保持站立。
三个部分不仅按时间顺序排列,而且在内容上层层相因,渐次推进,使演讲不断掀起新的高潮。
第三题--选材组成
本文在回顾历史时,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历程,略述了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的一百多年来的反压迫斗争史。
这样的选材组材,强调了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得以召开的重要前提。
从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广大革命群众的愿望,又能引起民主党派人士、海外华侨等与会代表的共鸣,很好地体现出这次大会的性质。
第四题
“唯一”强调了三年前那次政治协商会议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和谎言,人民并无实质性的受益,强调了当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
“决无”强调了斗争的坚决态度,否定一切中间道路。
“二者必居其一”是语气极其肯定的判断句,以如此强烈的肯定语气渲染了斗争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加点部分都有加强语气的效果,使观点更加鲜明,态度更坚决。
第五题
本文回顾民族解放斗争的艰难历程,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证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性质和意义,对新中国的建设前景进行展望并作出指示。
这对我们看待当下的建设成果和理解当下的历史使命,很有启示作用。
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理解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必要性,学会保持奋斗的自信和豪情,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结束语:总结式
列宁1921年在全俄运输工人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之结尾:“对于你们这些铁路和水运员工的代表们来说,结论只有一个,而且也只应有一个,这就是百倍加强无产阶级的团结和无产阶级的纪律。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作到这一点,无论如何都要争取获得胜利”。
号召式
如毛主席1945年4月在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之结尾:“同志们,有了三次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我坚决相信,我们是能够完成我们的伟大政治任务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祝颂式
毛主席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即《新民主义论》)之结尾:“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第六题
演讲词的结束语形式多样,有总结式、号召式、祝颂式等,同时又有较强的体式特征。
结束语往往要考虑“概括演讲主题”“加深听众印象”“激发群众热情”等效果,所选用的形式要适合演讲的场合或类型。
如本文是首次会议开幕词,毛泽东用短而有力的句子,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心。同时缅怀先烈,庆贺胜利,并预祝会议成功是很得体的做法。
演讲词可讲性
本文多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反问句,并善于适时地发出口号,语气强烈,态度鲜明。
而在阐述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时,本文未作任何修饰,直接阐明,确保中心议题、核心思想准确无误地传达,并凸显此内容的严肃性。
因此,好的演讲词要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充分考虑听众对不同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接受效果,这样才能具有可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