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
语段阅读(共8小题)
1.(2020 孟津县)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老班长是因为高兴才笑的吗?目的是 )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此时“我”心里想的是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应该是 )
(1)在文中的横线上批注你的理解、体会。
(2)文章通过描写老班长的 、 来表现他的崇高精神。
2.(2020 西工区)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
材料三:
(1)材料三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请选择其中一个构图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2)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3)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说一说自己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至少两条)。
3.(2021 洛阳)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又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以上三则材料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总括内容
B.抒发感情
C.表达观点
D.提出倡议
(3)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中的图片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4)某市在推广公勺公筷的行动中,市民支持率是100%,但主动要求使用者仅占12.5%。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4.(2022 涧西区)可当我进到独木舟里时,却不禁吃了一惊,船里还蜷缩着一个俘虏,手脚也像西班牙人那样被捆绑着,他也是等着被宰杀的。此时,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已经被吓得半死。他从头到脚都被牢牢地捆绑着,连头也无法抬起来看看船外面的情况,又因为绑的时间太长,已是奄奄一息了。
星期五到船上后,我叫他告诉这个俘虏,他获救了。听说获救了,这个野人一下来了劲儿,在船里坐了起来。当星期五听到这熟悉的话音,再看到他的脸时,马上对他又是吻,又是拥抱,又是哭,又是笑,又是喊又是跳,最后竟边舞边唱起来。临了,他又是嚎啕大哭,扭绞着双手,打自己的头和脸,过会儿又是跳又是唱,像是一个疯了的人。过了好一阵子后,我才能叫他跟我说话,叫他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 笛福)
(1)文段中的“星期五”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叫他“星期五”呢?
A.鲁滨逊,随意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B.鲁滨逊,是为了纪念星期五获救的日子。
C.船长,随意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D.船长,是为了纪念星期五获救的日子。
(2)文段中“获救的俘虏”和星期五之间是什么关系?
A.父子
B.同伴
C.兄弟
(3)试着推测一下,上面文段最有可能选自于书中的哪一章节?
A.日记:食物和住所
B.野人归来
C.最初的日子
(4)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并说一说理由。(至少两点)
我最喜欢 ,因为 。
5.(2022 涧西区)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节选自《匆匆》朱自清)
(1)文段中,加点的“去的”是指 ,“来的”是指 。
A.走了的人
B.过去的时光
C.来到的人
D.未来的时光
(2)在朗读这段话时,语气不应该是 的。
A.无奈
B.热情
C.惋惜
D.惆怅
(3)如果将作者对时光的感叹用两句诗或名言表示出来,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4)日子还从哪里过去了呢?请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日子的流逝。
6.(2022 西工区)
名家笔下的春节
【选文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①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②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选文二】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①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枚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②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1)阅读下面的内容,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并完成填空。
选文【一】(略写 详写) 的是初一人们的活动,选文【二】中详写的内容是 。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一】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选文【二】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介绍童年的春节,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判断对错)
②选文【一】和【二】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突出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 (判断对错)
③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喜欢享乐爱表现的心理。选文【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花会”的有趣,说明正月初一的热闹。 (判断对错)
(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选一项你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推荐给外国友人。
7.(2022 白水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电信在抖音官方发布了5G与4G网速对比的小视频,视频中两部手机分别使用4G网络与5G网络下载同一款大小为1.6G的APP。视频中显示,5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的速度约为96MB/s,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约为15MB/s。
【材料二】在4G时代,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都受到了网速和延迟的限制,而5G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限制。例如5G出行。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比5G网络手机还要快一些。
②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③5G网络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
(3)【材料二】中,对于5G出行,为什么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我们知道了5G网络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8.(2022 嵩县)阅读下面语段,作答(1)(2)题。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惊惶,甚至恐jù ,在它面前徘徊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háo 耽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领yù 有所建树。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截然
惊惶
徘徊
擅长
(2)在语段括号处填入汉字。
恐jù
丝háo
耽ge
领y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8小题)
1.(2020 孟津县)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老班长是因为高兴才笑的吗?目的是 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此时“我”心里想的是 这么少的东西,老班长肯定连骨头也吃了,他的身体怎么受得了!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应该是 “我”不能把当前的困难、老班长身体的虚弱让两位小同志看出来。 )
(1)在文中的横线上批注你的理解、体会。
(2)文章通过描写老班长的 语言 、 神态 来表现他的崇高精神。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可知,老班长之所以笑的目的是鼓舞战士们的士气。阅读句子“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知,此时“我”心里想的是:这么少的东西,老班长肯定连骨头也吃了,他的身体怎么受得了!阅读句子“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可知,“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应该是“我”不能把当前的困难、老班长身体的虚弱让两位小同志看出来。
(2)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可知,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阅读句子“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可知,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因此文章通过描写老班长的语言、神态来表现他的崇高精神。
故答案为:
(1)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这么少的东西,老班长肯定连骨头也吃了,他的身体怎么受得了!“我”不能把当前的困难、老班长身体的虚弱让两位小同志看出来。
(2)语言 神态。
2.(2020 西工区)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
材料三:
(1)材料三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请选择其中一个构图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2)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3)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说一说自己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至少两条)。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三,观察图标可知,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一可知,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是: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3)考查学生对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即:①节约资源;做到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随手关灯。②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坚持垃圾分类;在阳台上种植各种植物,营造清新、优雅的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
(1)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2)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3)①节约资源;做到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随手关灯。②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坚持垃圾分类;在阳台上种植各种植物,营造清新、优雅的生活环境。
3.(2021 洛阳)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又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以上三则材料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2)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B 。
A.总括内容
B.抒发感情
C.表达观点
D.提出倡议
(3)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中的图片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对公筷与个人食筷实行“差异化”。公筷和个人筷在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人们就会更加注意公筷和个人筷,从而避免使用混淆的问题。
(4)某市在推广公勺公筷的行动中,市民支持率是100%,但主动要求使用者仅占12.5%。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这一个现象说明了大部分公民对于使用公筷的安全意识较薄弱。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①餐饮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加强公筷宣传。②开展征集公筷公勺宣传标语,在媒体上广泛刊播,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这三则材料可知,这三则材料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一个观点: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可知,这两句话的作用是:总括全文、表达观点、提出倡议。故B表述错误。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图片内容回答即可。示例:对公筷与个人食筷实行“差异化”。公筷和个人筷在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人们就会更加注意公筷和个人筷,从而避免使用混淆的问题。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示例:这一个现象说明了大部分公民对于使用公筷的安全意识较薄弱。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①餐饮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加强公筷宣传。②开展征集公筷公勺宣传标语,在媒体上广泛刊播,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故答案为:
(1)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2)B;
(3)对公筷与个人食筷实行“差异化”。公筷和个人筷在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人们就会更加注意公筷和个人筷,从而避免使用混淆的问题。
(4)这一个现象说明了大部分公民对于使用公筷的安全意识较薄弱。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①餐饮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加强公筷宣传。②开展征集公筷公勺宣传标语,在媒体上广泛刊播,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4.(2022 涧西区)可当我进到独木舟里时,却不禁吃了一惊,船里还蜷缩着一个俘虏,手脚也像西班牙人那样被捆绑着,他也是等着被宰杀的。此时,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已经被吓得半死。他从头到脚都被牢牢地捆绑着,连头也无法抬起来看看船外面的情况,又因为绑的时间太长,已是奄奄一息了。
星期五到船上后,我叫他告诉这个俘虏,他获救了。听说获救了,这个野人一下来了劲儿,在船里坐了起来。当星期五听到这熟悉的话音,再看到他的脸时,马上对他又是吻,又是拥抱,又是哭,又是笑,又是喊又是跳,最后竟边舞边唱起来。临了,他又是嚎啕大哭,扭绞着双手,打自己的头和脸,过会儿又是跳又是唱,像是一个疯了的人。过了好一阵子后,我才能叫他跟我说话,叫他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 笛福)
(1)文段中的“星期五”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叫他“星期五”呢? B
A.鲁滨逊,随意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B.鲁滨逊,是为了纪念星期五获救的日子。
C.船长,随意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D.船长,是为了纪念星期五获救的日子。
(2)文段中“获救的俘虏”和星期五之间是什么关系? A
A.父子
B.同伴
C.兄弟
(3)试着推测一下,上面文段最有可能选自于书中的哪一章节? B
A.日记:食物和住所
B.野人归来
C.最初的日子
(4)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并说一说理由。(至少两点)
我最喜欢 鲁滨逊 ,因为 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善于创造,生活乐观的人。 。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通过通读原文可知,鲁滨逊救了他“星期五”,是为了纪念星期五获教的日子。起名“星期五”。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通过通读原文可知,文段中“获救的俘虎”是星明五的父亲。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猜测。因为“星期五”和他的父亲都是鲁滨逊救出来的野人,所以,文段最有可能选自野人归来。故选B。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写出最喜欢的人物并分析至少2点原因为何喜欢他即可。我最喜欢鲁滨逊,因为鲁滨逊是一个勇敢顽强、善于创造,生活乐观的人。
故答案为:
(1)B;
(2)A;
(3)B;
(4)鲁滨逊 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善于创造,生活乐观的人。
5.(2022 涧西区)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节选自《匆匆》朱自清)
(1)文段中,加点的“去的”是指 B ,“来的”是指 D 。
A.走了的人
B.过去的时光
C.来到的人
D.未来的时光
(2)在朗读这段话时,语气不应该是 B 的。
A.无奈
B.热情
C.惋惜
D.惆怅
(3)如果将作者对时光的感叹用两句诗或名言表示出来,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4)日子还从哪里过去了呢?请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日子的流逝。
【解答】(1)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因此“去的”是指“过去的时光”,故选B;“来的”是指“未来的时光”,故选D。
(2)考查对朗读时的感情基调的理解。作答时,要先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作者朱自清用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和惆怅。故选B。
(3)考查对名言警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劝说世人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叹,结合句义,故选A。
(4)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句子的仿写。画线句子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时候,日子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排比句为: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脚下溜走;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中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
故答案为:
(1)B D;
(2)B;
(3)A;
(4)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脚下溜走;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中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
6.(2022 西工区)
名家笔下的春节
【选文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①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②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选文二】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①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枚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②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1)阅读下面的内容,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并完成填空。
选文【一】(略写 详写) 详写 的是初一人们的活动,选文【二】中详写的内容是 “花会” 。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突出过年时的热闹 。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一】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选文【二】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介绍童年的春节,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 (判断对错)
②选文【一】和【二】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突出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 √ (判断对错)
③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喜欢享乐爱表现的心理。选文【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花会”的有趣,说明正月初一的热闹。 × (判断对错)
(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选一项你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推荐给外国友人。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写作手法的理解。选文(一)以较多的篇幅写了初一时人们的活动,这是详写。选文(二)主要写了“花会”的有趣场景,因此这部分是详写。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突出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①②表述正确;③题中“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不思进取、爱表现的心理”说法错误。“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这个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优秀品质。
(3)考查发散思维。写出自己最喜欢的春节活动并进行介绍即可。
故答案为:
(1)详写“花会”突出过年时的热闹;
(2)①√;
②√;
③×;
(3)我最喜欢的春节活动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去给父母和长辈拜年,我们给长辈行个大礼,还要说上新年祝福语,长辈们笑着给我们递上红包,我们开心极了!
7.(2022 白水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电信在抖音官方发布了5G与4G网速对比的小视频,视频中两部手机分别使用4G网络与5G网络下载同一款大小为1.6G的APP。视频中显示,5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的速度约为96MB/s,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约为15MB/s。
【材料二】在4G时代,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都受到了网速和延迟的限制,而5G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限制。例如5G出行。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通过网络下载速度对比,5G速度比4G速度快。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4G网络手机平均下载速度比5G网络手机还要快一些。 ×
②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
③5G网络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 √
(3)【材料二】中,对于5G出行,为什么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我们知道了5G网络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5G网速更快而且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通过网络下载速度对比,5G速度比4G速度快。
(2)考查了对文本的理解。①有误,5G速度比4G速度快。②③正确。
(3)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5G网速更快而且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
故答案为:
(1)通过网络下载速度对比,5G速度比4G速度快。
(2)①×②√③√;
(3)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
(4)5G网速更快而且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视频实时直播等技术。
8.(2022 嵩县)阅读下面语段,作答(1)(2)题。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惊惶,甚至恐jù 惧 ,在它面前徘徊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háo 毫 耽ge 搁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领yù 域 有所建树。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截然 jié
惊惶 huáng
徘徊 pái
擅长 shàn
(2)在语段括号处填入汉字。
恐jù 惧
丝háo 毫
耽ge 搁
领yù 域
【解答】(1)考查学生给加点字注音的能力。“截然”中“截”的读音是“jié”。“惊惶”中“惶”的读音是“huáng”。“徘徊”中“徘”的读音是“pái”。“擅长”中“擅”的读音是“shàn”。
(2)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恐惧”中“惧”的读音是“jù”。“丝毫”中“毫”的读音是“háo”。“耽搁”中“搁”的读音是“ge”。“领域”中“域”的读音是“yù”。
故答案为:
(1)jié huáng pái shàn;
(2)惧 毫 搁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