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 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21 23: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上学期学校组织的交流团赴欧洲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访问。在美术馆我们看到外国学生如数家珍介绍地介绍他们的美术经典,言语中满满的自豪感。按照惯例,对方下学期要来中国进行回访,我校同学将带领外国同学参观当地美术馆并介绍中国的现代美术作品。
受领任务后的你肯定会开始思考:中国现代美术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艺术作品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又有什么关系?名作《开国大典》有哪些特色?现代中国美术在今天如何肩负起文化复兴的大旗?
情景再现
为人生而艺术
中国现代美术之时代与变革
__________
何为:为人生而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五四运动时期的一种文艺主张强调艺术要反应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关切民生疾苦,具有明确的现实主义倾向。
思考:何为为艺术而艺术?
《流民图》 将兆和 1943年
中国的历史重要时刻,无不在中国现代美术的河谷中回荡。百年来中华民族,曲折坎坷、不懈抗争、奋进、变革、发展的经典形尽在其中。
一、为什么说中国现代美术是时代的镜子
__________
中国现代美术是在历史的巨变中开启发展之路的。历史的涛声无不在中国现代美术的河谷中回荡,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形象地记录历史与社会之变,新中国成立是开天劈的大事,这一历史性绘画主题被艺术家反复发掘,并涌现出了许多杰作。
《 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唐勇力 2015年
《日出东方》 油画 赵方中 2007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年画 马泉 1983年
《 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唐勇力 2015年
油画《东方红.1949》段江华 1999年
小组讨论:
四件美术作品都是体现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历史题材,
不同时期的创作会传达出各自那些不一样的意蕴?
油画《东方红.1949》段江华 1999年
《日出东方》 油画 赵方中 2007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年画 马泉 1983年
《 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唐勇力 2015年
经典解读一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院创作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任务交给了当时只有37岁的董希文教授。我们一起走进这幅长4米、宽2.3米的巨作 ,观察它有何独特之处?
董希文(1914年—1973)
《开国大典》 董希文 230cmx402cm 1953年
《开国大典》 董希文 230cmx402cm 1953年
谈感受:请描述你观看《开国大典》后的直观感受?
开国大典盛况
利用透视线突出视觉主体
重构后,视野开阔、左虚右实 主次突出 气势磅礴
在董希文看来,必须要有一个共和国国过领导群体与广场群众囊括在同一画面中的“大团圆构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开国大典所具有的“人民胜利”的伟大意义为此他打破了写实的限制,按自己的理解选择画面的构图,重新建构了一个《开国大典》的构图。
构图两大创意:一是左实右虚,二是右边缺少了一根柱子。


“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梁思成
色彩品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领导屹立天安门城楼 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使人感到既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
毛主席观后感:是中国、是大国
__________
思考:试问你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开国大典》呢?
《开国大典》 董希文 230cmx402cm 1953年
二、艺术家是如何塑造新中国艺术形象的?
__________
天安门是中国形象的象征,在天安门前曾有无数个相似瞬间被一一定格,正是这些瞬间串联起一个民族共同的回忆。
《天安门前60年代》孙慈溪 153cmX294cm 1964年
《天安门前70年代》孙慈溪 孙路 153cmX294cm 2003年
《当代英雄》 中国画绢本设色 104.5cmx344.5cm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业务教研组 1960 年中国美术馆
亚明 《争分夺秒》76cm×58cm 1960年
刘宝纯 《厉家寨之春》76cm×123cm 1972年 家属自藏
《夯歌》 王文彬 1962年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
《红旗渠》 王君瑞 2021年
《天下黄河》 王宏剑 2005年
《粒粒皆辛苦》方增先 1955
《育羔图》黄胄 1981
三、为什么说以人民为中心是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特色
__________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摄影 吴印咸 1942年
在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讲话成为全国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指导着中国文艺的发展。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__________
经典解读 二
谈感受:
请描述作品给你传达的直观感受?
《父亲》 油画 布面油彩215cm x 150cm 罗中立1980年 中国美术馆
《父亲》 油画 布面油彩215cm x 150cm 罗中立1980年 中国美术馆
迷茫
清苦
忍受
伤痕累累
对生活满怀希望
父亲迷茫的眼神是否会深深刺激你的心灵
细节品鉴
1、苦命痣(确认为命中注定一辈子受苦)。
2、卷耳朵(老百姓说是怕老婆,意喻农民的天性善良、驯服, 不会反抗)。
3、 干裂的嘴唇(长时间高强度不间断地劳作)
4、手指上的伤痕(劳动环境恶劣)
5、锯过的粗瓷碗(生活环境清苦)。
细节品鉴
圆珠笔(表示有文化):历史的胎记
思考:你会怎么样向外国同学介绍油画《父亲》呢?
《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年
苏醒的春风吹过文革的原野,吹醒了一个关注人的时代。
《主人》徐匡 阿鸽 1978年
翻身做主的人们,在自由的空气里、挥洒汗水,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祖孙四代》 刘文西 1962年
幸福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儿孙孝顺、幼子健康成长、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丰收的原野。你们的幸福生活,正是国家的希冀!
《工棚》 徐唯辛 油画 2003-2004年 220 x200CM
农民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你们所希冀的幸福生活,正是国家想创造的。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下,用不同的美术媒介、语言和风格, 关注现实和人民的命运,表现人民的疾苦,表达人民的情感、心愿和心声,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 象。这些艺术形象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对劳动者 的真情实感,高扬着人本主义精神,体现出深刻的 情感体验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理念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鲜明特色。
情为民所系 艺为民所创
《诚城》 忻东旺 160×150cm 1995年作
能够感受你们诚心诚意想成为城里人的心愿......
四、现代中国美术经典的共同精神品格是什么?
__________
科勒惠支饱受战争之苦,亲人纷纷在战争中离世,她一生都在为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呐喊!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战争、对侵略的控诉和思考,这些品质好暗合了中国抗战时期版画的需要。
人桥 版画 套色木刻 20.3cm×36cm 古元 1948年 中国美术馆
《到前线去》
版画 黑白木刻 20cm×27cm 胡一川 1932年 中国美术馆
《怒吼吧!中国》李桦 1935
谈谈你的感受:
观看作品你感受了什么?
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什么手段表现出了这种感受?
《怒吼吧!中国》李桦 1935
大气磅礴的空间,伟人一个侧面背影展现的不仅仅是革命家的浪漫情怀,更是对民族担当的家国情怀!
《转战陕北》石鲁 中国画纸本水墨233cmX216cm 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
《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 1959
《狼牙山五壮士》顶天立地的构图,为中华民族梳理起一座“宁死不屈”的精神丰碑。
周思聪 《人民和总理》151cm×217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人民有难,周恩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人们群众中。
杨之光 《一辈子第一回》102cm×59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人生第一次获得选举权,正真实现当家做主
米巧铭油画《孤岛卫士》
五星红旗会记得您们的忠诚!
回望中国现代美术我们 强烈地感受到: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在中国现代美术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民族历经的苦难、人民辛勤的劳作,祖国壮丽的山河,在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国现代美术必将迎来更大的担当。
《回望》 詹建俊 155cm×128cm 1979年
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课后思考:
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现代美术要担当什么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