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1 21: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王莽改制
特点:托古改制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新”朝 王莽改制
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都 城:
刘秀(光武帝)
洛阳
背 景:
建立者:
时 间:
公元25年
东汉
的建立
一、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材料二: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以致“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 《后汉书·冯衍传》
经济凋敝,百姓心怀怨恨
材料反映了东汉初年怎样的社会景象?
一、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砖
一、光武中兴
措施:
以柔术治天下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了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简化了政务;整治了官场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一、光武中兴
影响: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反映了“光武中兴”时百姓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光武中兴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 政局稳定 初步发展 休养生息 减轻刑法 轻役薄赋 使西汉走向强盛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 政权不稳 百废待兴 柔治天下 重振朝纲 轻役薄赋 重视文治 使东汉走向稳定繁荣
事件
背景
措施
影响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东汉衰败
1、土地兼并严重
2、著名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3、大地主富有、并拥有私人武装
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4、农民起义爆发(黄巾起义)
表 现
东汉衰败
东汉衰败
外戚宦官专权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 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
结果: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 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著名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衰败
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影响
政治隐患凸显,朝政日益腐败
剥削压迫使得民不聊生,社会隐患日益严重,民心尽失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起义军的装扮:
爆发范围:
张角
BC184年
全国各地
头裹黄头巾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亡)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启 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了盛世局面
以史为鉴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加强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点的记忆。
东汉的兴亡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都城为洛阳
光武中兴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黄巾起义:
184年 张角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1.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的瓦解;
2.220年曹丕建魏,东汉结束,三国开始。

小结
练习:选择题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C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D )
A. 汉武帝 B. 王莽
C. 汉景帝 D .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