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21: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爱 莲 说
周敦颐
赏莲之形象
,承君子之德

花中诗词,飞花巧入境
1.品读写莲语句,探寻莲的形象。
2.学习写莲手法,理解君子之志。
3.悟读莲花品质,发扬君子之德。
学习目标
易错难点
濯( ) 蔓( )

水陆草木之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横生藤蔓,
名词作动词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重点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读“识莲”,晓畅字句
朗读展示
诵读法:三读(节奏、重音、语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托物言志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小组合作探究:
1.勾画描写莲花的关键语句。细读品析语句,做好相关批注。
2.总结思考:
(1)作者独“爱”莲花哪些方面的美?
(2)由莲及人,作者借助莲花赞美了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
3.质疑互究: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
我们小组从“ ”这句话,读出了作者“独爱”莲花的 美,感悟到了君子 的品质(或者情怀)。
合作学习展示
质疑互究
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
(1)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作者在写“莲”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质疑互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宜乎众矣。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莲,花之君子者也。
同予者何人?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正衬
反衬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啊、唉、咦、呜呼、呵
啊!
唉!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安。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yú)。
——苏轼
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jì)月。
——黄庭坚
世人皆赞
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
“燃灯”校长 张桂梅
抗疫英雄 张定宇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我要像莲一样 ,

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
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
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
让君子之德扬传天下
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
作业布置
1.对比阅读:《爱莲说》与《寒松赋》,领悟君子之风。
2.以《爱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