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课件:13.1 分子热运动(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课件:13.1 分子热运动(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1 22:2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思考
在经典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巨大的金属巨人分裂成无数的纳米金属虫,瞬间将一辆行驶的卡车吞噬,同时,这些纳米金属虫还可以不断的分裂下去,永无止尽,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也是如此吗?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学习目标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难点)
02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
01
0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物质的构成
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
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
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
小组3:打碎冰糖,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
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
活动
将碎纸片、玻璃、冰糖多次分割后,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思考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肉眼直接观察不到。
分子大小
一颗小露珠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
10-10 m
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小结
思考
在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史法兰中校仅凭闻香水味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行样貌。为什么他能够闻到空气中的香水味呢?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见下页
气体扩散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体扩散)
分析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液体扩散
固体扩散
将打磨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笤帚扫都扫不干净。
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扩散现象还可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间存在间隙
1.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扩散现象还可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小结
演示: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物
体的温度有关。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能够过滤掉非油性颗粒,是因为颗粒分子间存在斥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故不是分子
由分子热运动可知任何物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颗粒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不明显
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体现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一练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对于前一句是根据  这一物理知识来判断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变化。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的悬浮颗粒物,它在空中的运动   (“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不属于
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同时压缩它们又很难呢?
分子间的作用力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柱结合在一起?
实验观察:
点击播放
分子间的引力
实验观察: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要是压缩液体和固体呢?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
弹簧连接的小球
类比
点击右图观看实验
分子的弹簧模型
当r=r0 引力 = 斥力
当r>r0 引力 > 斥力
当r当r>10r0 无作用力
f
f '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f
f '
当rr > 10r0
当r>10r0时,分子间无作用力。
r0
f1
f1'
f2
f2'
f1和f1'为分子间引力, f2和f2'为分子间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受到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B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很小 很大 有 有
液态 较小 较大 无 有
气态 较大 极小 无 无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
分子热运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引力
斥力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作用力
研究问题的方法
转换法
类比法
课堂小结
C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随堂训练
D
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3.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可产生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