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022·湖北鄂州·八年级期末)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最终放弃攻打的中心城市是( )
A.南昌 B.武汉 C.汉口 D.长沙
2.(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洪湖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3.(2022·湖北荆州·八年级期末)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 B.广州起义 C.二次革命 D.武昌起义
4.(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从1927年起的十年,中国革命道路极为艰难曲折。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5.(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把革命推向全国
C.北上抗日 D.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6.(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1924年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两 党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的核心精髓是( )
A.推翻封建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打倒军阎,推翻帝国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7.(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诗说明南昌起义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8.(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描述道,大革命失败后,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了
A.领导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C.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D.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9.(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古田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29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
B.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C.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0.(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通过对历史地图研究能够获得更多历史信息,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依据下图内容判断,该历史地图的名称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 B.武昌起义形势示意图
C.二次革命进军路线示意图 D.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12.(2022·湖北恩施·八年级期末)《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
13.(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14.(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中共分成了两个性格各异的实体,由莫斯科培养的党员所领导的中央政治局在上海转入地下活动,而毛泽东则在湖南和江西农村自行其是。”材料中“自行其是”指的是
A.召开“八七会议 ” B.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攻打中心城市长沙 D.发动海丰陆丰武装起义
15.(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6.(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C.1949年,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D.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终结。
17.(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正确道路。下列最能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8.(2022·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中国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足以证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下列史实中,能够用来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中华民国的创建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9.(2022·湖北荆州·八年级期末)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国民大革命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国共合作 D.第五次反围剿
20.(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21.(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瓜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没漫的掀进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加渡赤水 C.强渡乌江 D.会宁会师
22.(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二万五千里长征 C.渡江战役 D.井冈山会师
23.(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体现的精神财富是( )
A.反帝反封建,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24.(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25.(2022·湖北荆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第一块“红色区域”的名称是什么?
(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6.(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1)材料一中 “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中国在这时期走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什么是长征精神?
27.(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材料解析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著《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材料三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意义?
(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
(3)请写出材料二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写出一例即可)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根据材料三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28.(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纪念,就让我们一起回首那段峥嵘岁月吧!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材料二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芒,全党全军齐欢庆。万忠欢呼毛主席,战略路线指航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两次重要的会议,并分别说出召开的时间
(2)在党的百年历程中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影响?
29.(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观察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图片信息,请你给此图取个恰当的名字?
(2)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中涌现了很多战争场面和克服困难的故事,请你写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3)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4)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会议至关重要,这个会议是什么?这个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如何?
30.(2022·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二: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该“战略转移”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1.(2022·湖北恩施·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屡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新华网
(1)材料一中“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率军在井冈山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4)“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32.(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年手!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抉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自《敬告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敬告青年》一文的发表吹响了哪一场运动的号角?这场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二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摘录)
1918年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反对封建思想,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11月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9年在《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翻译并发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氏资本论释义》等译文。
1920年初,组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会员人数一度达250多人。
1920年7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史》《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
自1918年到1921年7月,在各地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宣传社会主义的演 讲十多次。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增购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外文刊物,引导青 年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舒悦《五四时期李大钊向青年学生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研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 远的意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 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的具体表现二
材料四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对莫斯 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找到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什么?他“将农 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项符合题意;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洪湖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部队,猛攻武昌城的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A项正确;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与叶挺无关,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战役,与叶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是1927年4月;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1936年10月;④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所以只有选项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红军被迫长征。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姿势可知,由于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促使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排除B项;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大革命的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D正确;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呢国在大革命以前,排除A;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期间,排除BC。故选D。
9.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D是对人民军队的军魂进行分析和阐述,属于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都是对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0.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在打败吴佩孚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所以材料“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可知,“一炮”指的是北伐战争,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11.D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描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北方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进军路线、冯玉祥五原誓师”可以判断是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D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是自都城天京出发,而不是从广东出发,其北伐的对象是清政府,A项排除;武昌起义与“冯玉祥五原誓师”无关,B项排除;二次革命与“冯玉祥五原誓师”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
12.C
【详解】由材料“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这里的“巨大的成就“应是指北伐胜利进军。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3.B
【详解】叶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5年11月21日他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所以答案选B。
14.B
【详解】依据题干“毛泽东则在湖南和江西农村自行其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会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攻打中心城市受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地区,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B正确;C排除;“八七会议 ”在湖北汉口召开,A排除;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至11月,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共广东区委在汕尾市海陆丰地区领导了两次武装起义。D排除;故选B。
15.C
【详解】1929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故选C;中共一大标志中共建立,A错误;八七会议确定“政权是由枪杆子里面取得的”著名论断,B错误;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是党的一次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D错误。
16.B
【详解】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这是对三湾改编意义的分析,属于历史评价,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对史实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陈述,排除ACD。故选B项。
17.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故B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A不合题意;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失败后,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故C不合题意;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战略转移,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D项正确;中华民国的创建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结果,和中国国情不相适应,排除A项;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均是战争,不是建设道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根据图示“1934年、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由于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图示“1935年、重大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示“1936年、转危为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年到1927年,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排除C项;第五次反围剿是在193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所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21.A
【详解】依据题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结合课本所学,红军长征途中,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军扩大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符合题意;BC项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但不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D排除。故选A。
22.B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因此材料中的“伟大传奇”指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B项正确;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并不涉及到题目材料中的红军战略转移,A项成为;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的一次决定性意义的战役,1949年4月21日进行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不涉及到题目材料中的红军战略转移,C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因此材料中的“伟大传奇”指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不是井冈山会师,D项错误。
23.D
【详解】材料“《清平乐·六盘山》”是有关长征的诗词。材料“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体现了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故D项正确;A与五四运动有关,B与中共诞生有关,C与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ABC。故选D项。
24.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内容是毛泽东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人民军队制定的纪律。正是因为工农红军有着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阶层的信任和支持,工农革命军才能够在根据地站稳脚跟。所以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注重军民关系,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25.(1)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五四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块“红色区域”的名称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后,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6.(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严守纪律、爱国为民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1)依据材料一“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可知,材料一中 “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依据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但是损失严重。之后,毛泽东率军向江西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始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依据所学可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左”倾领导人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精神的内涵是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严守纪律、爱国为民的精神。
27.(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00;区别: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
(5)认识: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 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敢实践,使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等。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2021-1921=100)100周年;由“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3)
根据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可知涉及的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秋收暴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
根据材料三“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5)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 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敢实践,使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等。
28.(1)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是1921年7月和1935年1月。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上午大事,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采意给分)
【分析】(1)
根据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可得出此次会议是中共一大,由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先在上海,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小船,召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根据材料二“遵义会议放光芒,全党全军齐欢庆。万忠欢呼毛主席,战略路线指航程。”可得出此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由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故中国共产党召开两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是1921年7月和1935年1月。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9.(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
(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4)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由图片信息“瑞金、泸定桥、吴起镇、会宁”可知,图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军长征路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
(2)结合所学知识,长征途中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等。
(3)结合所学知识,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4)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0.(1)中共一大;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可知,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开展上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
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党内在军事指挥上“左”的误,第五次反国则失败。
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
由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可知,“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
革命活动:根据“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可归纳出开展上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
根据“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屡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可归纳出原因是党内在军事指挥上“左”的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觉悟到”的问题是在遵义会议上解决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本题考查了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5)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32.(1)①新文化运动②民主与科学
(2)方式:翻译著作;写文章、办报刊;组织研究团体;购买书刊供青年学习;开设课程讲解、发表演讲等。(说出三个要点)
(3)表现:新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说出三个要点)
(4)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敬告青年》一文的发表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2)方式:根据“翻译并发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氏资本论释义》等译文”得出翻译著作;根据“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得出写文章、办报刊;根据“组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会员人数一度达250多人”得出组织研究团体;根据“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增购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外文刊物,引导青 年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得出购买书刊供青年学习;根据“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史》《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在各地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宣传社会主义的演 讲十多次”得出开设课程讲解、发表演讲等。
(3)表现:根据“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出新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根据“它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得出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 远的意义”得出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根据“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得出新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找到的“新的革命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