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农业医学展厅
文艺展厅
国防展厅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
我国导弹试验何时成功?
1964年6月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氢弹
氢弹爆炸图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1号
史料1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史料2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中国必须研制出原子弹。
史料3
史料4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邓稼先
研制原子弹、导弹,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呢?
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袭击后的惨况
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什么?
原子弹杀伤力极强
漫步太空
中国航天科技从零起步,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一路高歌猛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辉煌的篇章。
1.漫步太空
(1)飞天之旅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工程
神舟五号升空
杨利伟顺利返回
(2)进入天空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太空漫步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航天员
文艺展厅
国防展厅
农业医学展厅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意义:
②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史料2
史料1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中国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屠呦呦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医学价值: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合作探究
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
3、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农业医学展厅
国防展厅
文艺展厅
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成 就 时 间 代表人物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邓稼先
钱学森等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艘无人飞船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五)
1970年
1999年
2003年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袁隆平
1966年
青蒿素
屠呦呦
成就总结
杨利伟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当堂练习
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3、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C
4、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 )
A.青蒿素 B.抗生素
C.青霉素 D.头孢
A
(任选原子弹专版、导弹专版、人造
卫星专版、籼型杂交水稻专版、两弹
元勋邓稼先专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专版)
动手制作:
科技小报
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这堂历史上的收获,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