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1 23: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 目标 1.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意义。 2.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和意义。 3.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等史实。 4.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前导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开始时间:1947年。
2.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2)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南京解放:
(1)概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课堂助学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战争之间有何联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的原因:大别山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获得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战略战术制定得当,抓住准确时机,发动战略决战。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例题】新华社发表《庆祝南京解放》的社论指出,“南京的解放正式地表示了国民党统治的灭亡”,蒋介石及其死党的“末日真正到来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完全的胜利,除了疯子以外谁也不会有丝毫怀疑了”。这一社论的历史背景是(D)
A.重庆谈判的开展 B.辽沈战役结束
C.平津战役爆发 D.渡江战役胜利
【思路点拨】由“南京的解放正式地表示了国民党统治的灭亡”可知,材料与南京解放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达标检测
1.1948年出版的小说《暴风骤雨》,描写了党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斗争的故事。此时,中国共产党(B)
A.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开展土地革命与游击战争
D.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
2.(2022 常德)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B)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3.“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B)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的最后一次主力会战,彻底粉碎了敌人划江而治的企图。”材料描述的战役是(D)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侧重历史解释)“为什么最新式的美国装备还不能打胜仗呢?因为枪炮本身不能打胜仗,要拿着枪炮的士兵才能打胜仗,蒋介石的士兵都不愿意打内战,所以无论美国帮了多少军火,蒋介石不过是一个输送大队长,都把军火转送给共产党军队了。”该材料表明蒋介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C)
A.缺少农民的支持 B.美国的援助减少
C.失去了军心 D.官吏的贪污腐败
素能提升
1.(侧重历史解释)下表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C)
时 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2.某校历史社团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收集了下列相关史料,其中最能体现解放战争本质的是(B)
A.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记录
B.解放区支前民工口述资料
C.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新闻
D.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这三次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C)
A.都体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都体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C.都具备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4.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B)
A.《天朝田亩制度》耕者有其田
B.《中国土地法大纲》赢得民心
C.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5.(2022 广东)如图。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C)
A.平型关大捷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6.(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海战役中国国民党十八军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十八军的最后败溃,非战之罪,应该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摘编自王骅书等《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钟山,南京一景点,此处指代南京)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材料一,说说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几乎与此次战役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战略决战是什么。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另一场战略决战:平津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材料二中的诗词是毛泽东为哪次战役获胜所作?这场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战役:渡江战役。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