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1 23: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 目标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2.理解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认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理解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前导学
一、七七事变
1.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
2.经过: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3.结果: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4.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爆发时间:1937年8月13日。
2.经过: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3.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南京失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 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课堂助学
1.如果把本课第91—92页的三幅图片归纳为A组图片,第94页的四幅图片归纳为B组图片,这两组图片所反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A组图片:抗击日本侵略 。B组:日本的侵华暴行。(意思相符即可)
2.结合本课内容及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文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现实意义。
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符合题意、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答案均可)
1.七七事变相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时局变化:
(1)日本: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2)中国:国共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所以,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例题】“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中国共产党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D)
A.促成国共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彻底消除国共之间的矛盾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思路点拨】由题干中“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达标检测
1.(2022 伊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C)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2.以下书籍出版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C)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推动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军入侵
3.(侧重历史解释)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并提出“打倒国民党”口号。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共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
A.土地革命的完成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红军实力的壮大
D.国际形势的缓和
4.某班同学在表演历史剧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D)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5.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A)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6.(2022 营口)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D)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7.(侧重史料实证)1937年12月,外国某传教士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幕:日军进城(南京)后,商店被洗劫一空,大多数被烧毁的商业街成了一片废墟。这一记录(D)
A.印证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
B.说明了日本的财政危机
C.夸大了南京城的破坏程度
D.揭露了日军的侵华暴行
8.1938年11月毛泽东说:“新环境中,敌人的方针必然集中于反蒋反共……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毛泽东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C)
A.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北洋军阀
B.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D.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素能提升
1.(侧重时空观念)如图是丰子恺在1938年的漫画作品《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B)
A.军阀混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C)
A.在中共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
3.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C)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4.(侧重史料实证)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能共同印证的史实是(B)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1940年5月1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1943年5月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5.“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统帅机关速决战的战略计划,不得不将侵华主战场从华北转移到华东;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工业内迁……文化、科技和人员后撤赢得了时间,对中国实行抗日外交战略,孤立日本,争取国际支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材料中的“战役”(A)
A.持续3个月,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6.(侧重史料实证)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如果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D)
A.华人学者的著作《南京大屠杀》
B.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C.电影《南京1937》
D.1937年日本报纸“百人斩”新闻
7.(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为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将迁都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集体西迁,大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移,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
——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及国民政府的安置措施》
材料二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
材料三 (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多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3个人侥幸地逃脱了。
——《罗伯特 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时代背景。
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
(2)材料二中左权在信中透露出了哪些真实的历史信息?请你举出两例。
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八路军采取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式。(任举两例即可)
(3)罗伯特 威尔逊当时所写的这则日记有哪些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