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1 20: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三节
河流
——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1)
导入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敬酒》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
桃花峪
河口
渤海
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讲解
河口
桃花峪
上游
中游
下游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5
难点巩固
1.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所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黄河“地上河”最为明显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以上都不对
3.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B.中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C.中下游疏浚河道 D.下游修固黄河大堤
D
C
B
【课堂小结】
小结
中游
支离破碎,土质疏松
地表裸露,植被稀少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
下游
地势低平,河道变宽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加固河堤
“地上河”
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2)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且支流众多。由于黄土高原土层松弛, 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
地表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
开垦、采矿修路,破坏地表、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上河又称“悬河”,
是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
什么是地上河?
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变慢。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渐渐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
人们为了防止灾害,被迫不断加高堤坝,因此黄河成为“地上河”。
为什么下游地区有地上河
黄河的地上河带来的灾害
历史上的黄河多次决堤改道,导致供水泛滥,民不聊生;
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坝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底面的高差越来越大。
黄河的地上河造成无支流汇入,使黄河下游水量越来越少,进而出现断流现象
黄河下游断流
黄河的地上河带来的灾害
修筑堤坝防洪的工程量和难度逐年增加,投入的费用也逐年增加。
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是人口最多的平原,用水量大,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措施
一、中游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二、在下游治理“地上河”的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合理放牧;
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加固黄河大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西 藏
青海
重庆




上海
湖北

西
云南
四川
湖南
长江流经省区图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长约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上游
中游
下游
长江流域图
“水能宝库”
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上游:水能丰富
长江上游
峡谷多、水流急
长江的治理(川江)
1.川江:滩多流急
治理措施: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图








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中游
中游:多曲流, 多浅滩
长江的治理(荆江)
九曲回肠的荆江
治理措施:1.裁弯取直
2.疏通河道
长江流域图









长江下游:水流平稳,
长江下游
长江干流剖面图
江阔水深
课堂小结
1最、长度最长
2最、流域面积最广
3最、水能最丰富 “水能宝库”
三最一美称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