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教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2.5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教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1 21: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溶液》
第5课时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
(2)了解晶体和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解度曲线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分离可溶性固体;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结晶方法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结晶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根据物质结晶的原理选择不同的结晶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在学习溶解度的时候,课外学习活动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实物展示)。
这些美丽的晶体是怎么得到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实验的过程(视频)。
给刚才的晶体一些放大的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 都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用放大镜观察NaCl固体,感受镜头下氯化钠的形状。
板书: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 → 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但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如:面粉,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面粉是不规则的固体。
非晶体:不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水合物:有些晶体中还含有结晶水,它们在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而形成结晶水合物。
如:明矾 KAl(SO4)2·12H2O 胆矾 CuSO4·5H2O 石碱 Na2CO3·10H2O
在生活中有很多结晶的例子:
(
蒸发
) (
蒸发
)如,海水晒盐: 蒸发结晶
海水(NaCl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析出晶体
蒸发结晶的应用不止海水晒盐一种,一般情况下,固体从溶液中析出都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
蒸发结晶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如老屋的墙上会有白色晶体析出,也是蒸发结晶的结果。
过渡:古人是怎样从硝土中提取KNO3的呢?
过程很复杂,先通过一些工艺除去硝土中的杂质,再通过蒸发浓缩,得到KNO3的热饱和溶液 → 放在阴凉处
降温,析出硝酸钾晶体。
思考:显然不是蒸发结晶,降温为何会使KNO3析出?
KNO3的溶解度随T升高而增大,降温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KNO3的溶解度减小,一定质量的水中不能
溶解那么多KNO3,所以KNO3晶体析出。
思考:KNO3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NaCl是否也可以呢?
实验:KNO3和NaCl100°C的饱和溶液(10g水),放在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现象:KNO3溶液迅速析出晶体,NaCl溶液一开始无变化,后有少量晶体析出。
分析:在降温的过程中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都有固体析出,这是因为二者的溶解度都随T降低而减小。
为什么KNO3析出的量较多,NaCl析出的量较少呢?
↓ ↓
S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S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思考:二者中分别析出多少晶体呢?
20 100
KNO3 31.6 246
NaCl 36 39.8
KNO3 : 100°C饱和溶液 → 20°C饱和溶液:
10g水溶解24.6g 10g水溶解3.16g → 析出21.44g
NaCl : 100°C饱和溶液 → 20°C饱和溶液:
10g水溶解3.98g 10g水溶解3.6g → 析出0.38g
大部分硝酸钾晶体都从溶液中析出了,所以硝酸钾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其他物质,若像硝酸钾这样,
溶解度随T升高而增大,且受T影响变化较大,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使晶体大量析出。
NaCl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绝大多数都可用。
思考:在实际生产时,从硝土中提纯硝酸钾往往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这是为什么?
硝土中除去部分杂质后得到的KNO3的热饱和溶液混有少量NaCl,若采用蒸发结晶,KNO3和NaCl都析出,
采用降温结晶,有大量KNO3析出,NaCl不析出或很少析出。
为什么要提纯硝酸钾呢?
KNO3的用途: 纯度 → 性质 → 用途
NaCl的用途:
小结:
结晶 蒸发结晶 不含结晶水 NaCl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体
降温结晶 含结晶水 CuSO4·5H2O
如何选择?
根据S、T……
作业:
1.查阅晶体图片并制作成PPT,与同伴交流
2.练习册 P33 8~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