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我说话算数,一年的家务,我……我全包!”
2.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是对偶句,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开篇就流露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
B.“潮平两岸阔”中“阔”字传神地表现了潮水涨满,江水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C.颈联描写景物、节令,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的哲理。
D.尾联写作者想要借归雁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3.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我在。”
4.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润湿________ 应和_______ nèn叶_______ wǎn转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______、______等修辞,突出表现了春风温暖和芳香的特点。
(3)划线句子中“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本文指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应用:本假条有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秋光里的黄金树
①这里就正是秋天。
②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③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④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⑤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⑥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⑦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⑧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⑨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⑩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8.认真阅读文章,用词语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
9.文中第⑩段划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消失?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
10.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1.本文文尾有一句“对树充满敬意”,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阅读林清玄的《季节十二帖(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二月 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壅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 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 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jiǎ)角。
九月 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处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
13.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4.“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最后一朵木棉落下的心情。
15.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B
6. rùn hè 嫩 宛 引用 拟人 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1)应该有致敬语;(2)正文第一句多余累赘,应删去;(3)“化验”后的分号改为逗号或顿号;(4)“大约”“左右”重复,保留其一;(5)“务必”不得体,应删去。
8.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姿式高雅优美;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9.“这一刻”指代“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此时,作者既有因黄金树“辉煌”“成熟”的一种自豪,也有因下一刻就会消失的忧伤和遗憾。
10.文中的含义是如果人类用科学复制一棵“真正”的树,那将是十分荒唐可笑的“科学”。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尊重自然,试图用“科学”解决自然问题的担忧、愤怒和谴责。
11.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感情表达,我们人类应该把它们当作是有生命的精灵,给予他们应有的呵护、尊重,和他们和睦相处,完美融合。
12.示例:芒种农夫插秧图;小暑玫瑰花开图;白露登高眺远图。
13.“挣扎”原指用力支撑。在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玫瑰花开花的过程很艰难。
14.示例:木棉一边在风中起舞一边想:“树,别了。有你的支持,才有我火红的绚烂。兄弟姐妹们,我来了,这个冬天没有寒冷,因为我们的心紧紧靠在一起。繁华落尽后,不是落寞,而是一地的璀璨…”
15.示例:我最喜欢“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一句,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芒种时节特有的优美景致,句式整齐,语气渐强,突出了作者对芒种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