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22: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
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父亲的病》
2.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四部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
(1)《朝花夕拾》(2)《红星照耀中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傅雷家书》
a.且不说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黎汝清
b.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之情。——柳斌杰
d.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
A.d a c b B.a b c d C.d b a c D.c b a d
3.【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4.从题材上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不必说碧绿的(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里去了。①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④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 ,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1)依次填入文本括号中的词语,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桑葚(shèn) 轻捷(jiě) 云霄(xiào)
B.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云霄(xiāo)
C.菜洼(wā) 桑葚(shèn) 轻倢(jié) 云宵(xiào)
D.菜洼(qí) 桑葚(shèn) 轻倢(jiě) 云宵(xiāo)
(2)依次填入文本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长吟 低唱 缠络 远未定型
B.长鸣 歌唱 缠绕 远未定形
C.长鸣 歌唱 缠络 远未定型
D.长吟 低唱 缠绕 远未定形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B.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D.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是摘自文本中的一句话,现在请你把它放回原处,你认为哪一处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三、综合性学习
7.李教授解读《朝花夕拾》时,以“原来鲁迅这么好玩”话题分享再掀阅读热潮。为此,朝华文学社开展“朝花夕拾,再读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宁同学共同参与,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识花·阅读情况】小宁绘制了社员《朝花夕拾》阅读情况图,请总结下图反映的信息。
反映信息:_____________
(2)【拾花·消除隔膜】为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李教授提供了四种解决方法,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社员们解答一项疑问。
精彩选段 社员疑问 解决办法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①”,“马头②”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我至今一想起,还在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注:①[抬阁]一种民间游艺。一个木制四方形的小阁,里面有两三个扮饰戏曲故事中人物的儿童,由成年人抬着游行。 ②[马头]一种民间游艺。让孩子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①这些民俗活动为什么让“小鲁迅”那么神往? ②“小鲁迅”为什么期待自己生重病?大家也有这样的经历体会吗? ③“大鲁迅”为什么至今还在诧异?哪篇文章也涉及过这样的问题? A.结合注释查资料,理解文章内容B。知人论世看背景,把握情感主旨C。梳理篇目找关联,解读共同问题D。联系生活入文本,丰富童年体验
我选择___________项方法解答第__________项疑问。
解答:________
(3)【传花·续写对联】小宁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上联,请选择合适的词语续写下联。
再听 重温 经典 经历 消隔膜 障碍无
上联:再读鲁迅寻足迹
下联: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收不收 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收了之后骂不骂 决议曰:骂。理由: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 )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吧……”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圆,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作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轻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 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节选自《范爱农》)
8.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世故 拮据 漂流 B.圆滑 拮据 飘浮
C.圆滑 困穷 漂流 D.世故 困穷 飘浮
9.选文中,范爱农得知“我”准备去南京后,为什么既赞成,又颇凄凉
10.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从加点词的角度)
11.从原著看,“我”对范爱农的情感具体经历过哪几次变化
12.《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塑造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除挚友范爱农以外,还有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_________,在日本学医时的恩师___________,以及多嘴多舌且心术不正的邻居___________等。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节选自《琐记》)
(B)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节选自《父亲的病》)
13.请结合选段(A)(B),分析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14.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的一件事情(语段事情除外)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15.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C
2.D
3.C
4.D
5.A
6.(1)B
(2)A
(3)C
(4)A
7.(1)朝华文学社社员绝大多数读过《朝花夕拾》,但没有完全读懂。
(2) 示例:我选择A项方法。 解答第①个疑问 从注释中可知高跷、抬阁、马头是孩子也能够参与的民间游艺,体现了迎神赛会的热闹有趣,也反映出小鲁迅的童真、可爱、“好玩”。
示例2:我选择D项方法解答第②个疑问。因为羡慕参与赛会的人大出风头,自己生重病母亲就可以去庙里许下心愿参与赛会。我小时候觉得戴眼镜是斯文帅气的表现,躺在床上看书希望自己早点近视。
示例3:我选择C项方法解答第③个疑问。大鲁迅是诧异孩子与父亲的“代沟”之深,反映出孩子对家长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还有《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中也涉及了儿童教育的问题。
(3)重温经典消隔膜
8.D
9.这是范爱农心境真实的写照,“赞成”是因为他对辛亥革命感到失望,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凄凉”是因为他对作者的远离感到不舍和无限伤感。
10.(1)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范爱农对作者来电的希望与憧憬,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范爱农的愧疚之情。
(2)“直立”即“竖直、竖立”的意思,“直立着”给人一种触目惊心之感,象征着范爱农傲岸不屈的性格,也仿佛是范爱农对黑暗社会最后的控诉。
11.①横滨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时,“很不满”;②东京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③故乡邂逅,前嫌尽释,成为好友;④惊闻疆耗,哀悼与怀念。
12. 长妈妈(阿长)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衍太太
13.①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表现出她爱搬弄是非、内心阴暗;②在父亲临终前让“我”不停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愚昧迷信。
14.阿长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我”对阿长从“不大服”到充满敬意:衍太太怂恿别人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15.示例:
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