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文档属性

名称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8 20:22:43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孟浩然(689-740)作者简介《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写作背景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关于“干谒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水映天空天空冲击渡过安居,闲居不仕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抒情——诗人渴望出仕,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主题)望赠首联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静——名句颔联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动——佳句视觉,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颈联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发出感慨——双关: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尾联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
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
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
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
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
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
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
“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
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
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
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
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
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
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两
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
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
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
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诗歌赏析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
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
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
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
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
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诗歌赏析《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自主学习: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2)多媒体播放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配乐朗诵。
(3)师:请你们谈一谈什么是“隐者”?
(4)生自由谈对“隐者”的认识。
(5)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位古代隐者的诗歌。
(6)请欣赏: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背诵诗歌;
2、学会用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诗歌;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而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
三、丰富语言宝库,进行积累。
(1)(指导背诵)师: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没商量,我们怕诗也没商量,因为我们最怕背那些拗口的诗句,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学,又有创新的背诗方法——唱诗。方法就是给诗歌配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歌唱[背景音乐:《长亭送别》]。
(2)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自由练习唱、背诗歌。
(4)检查背诵。活动: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欣赏优美的唱诗,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六、拓展延伸:
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1)讨论: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
2)师:东莞市提出了“三现代”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就是做现代人。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选谁呢?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情入境。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也许会开启一扇早已封闭的心灵之门,教师必须善于学会倾听,并恰当地点拨。]
七、作业:(任选一题)(一)请你留住年轻岁月的声音:
(1)配上背景音乐,朗诵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2)配上熟悉的旋律,唱一唱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二)请你收集资料;
(1)收集孟浩然的其他诗作。
(2)收集描写洞庭湖的作品。
[搜集诗歌,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八、小结。
(1)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
(2)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谢谢!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