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2 熔化和凝固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全)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①演示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②视频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视频资源清单:
①由于ppt使用的是高质量素材(视频、插图等),故资源比较大(本ppt约60MB)。
②所用视频资源已全部内嵌在ppt中,不需另外下载。
③本节ppt共有65张,含有2个视频,可根据需要选择点播,比较方便。
④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制作,建议使用PowerPoint播放。
⑤本ppt画面比例为 宽屏16:9。
1
物态变化
2
熔化和凝固
第2节
3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
4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①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体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②了解熔化和凝固。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③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
④通过探究实验是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朵从哪里来?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漂泊倾盆,它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
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水是怎么变化的呢?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纷飞的雪花来自天神的羽毛枕头,你信吗?若不信,你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吗?
今天让我们走出神话,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
物态变化
01
PART
①物质的三态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液态:水、油等
固态:各种金属块、冰块等
气态:空气、水蒸气等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②物态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冬天,水结冰
铁在高温下熔化为铁水
水沸腾时变为水蒸气
注意:水蒸气是气体,人眼看不到。
【例题1】下列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尘土飞扬 B、冰雪消融
C、铁块变形 D、花开花落
B
冰雪消融是冰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态变化;尘土飞扬,铁块变形,物态没有发生变化。
花开花落与物态变化无关。 所以选B。
熔化和凝固
02
PART
①熔化(melting):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②凝固(solidification):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熔
化
凝
固
固态
液态
冰
水
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叫做熔化,
水结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①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②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
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①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
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实验器材
海波
石蜡
温度计
盛水烧杯
搅拌器
海波
石棉网
搅拌器
海波(硫代硫酸钠Na2S2O3 )、石蜡、铁架台、 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大试管、温度计 、搅拌器、水、火柴。
试管
④知道一些器材的作用
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
水浴法:把盛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水烧杯中加热,可使物体均匀、缓慢受热。
搅拌器:使物体均匀受热。
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⑤注意
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1)将石蜡和海波分别放入试管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变化,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把数据填入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6
石蜡温度/℃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实验过程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与论证
海波(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0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6 7 8
海波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石蜡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28 34 39 44 46 49 52 56 60 66
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温度达到48℃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继续吸热升温。
石蜡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现象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固液共存态。
石蜡熔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所以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实验结论
评 估
交流与合作
(2)除了图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图乙是奈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奈的
熔化温度为______,萘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 ,而且奈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1)将装有奈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例题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奈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均匀
慢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停表
80℃
熔点和凝固点
03
PART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例如:冰、海波、食盐、石英、萘、各种金属等。
① 晶体(crystal)
各种晶体
冰
水晶
明矾
食盐
②熔点(melting point)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③晶体的熔化图象
图像上每一段的温度和状态特点: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AB段:物质处于固态,
表示晶体吸热升温的过程。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熔点
B
A
C
D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②晶体的凝固图象:
①凝固点(solidifying point)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分析图像上每一段的温度和状态特点:
凝固点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DE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FG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EF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③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例如: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也是0℃。
小资料
几种晶体的熔点 (标准大气压)
由表看出:①不同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②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钨 3 410 银 962 冰 0
铁 1 535 铝 660 固态水银 -39
钢 1 515 铅 328 固态酒精 -117
灰铸铁 1 177 锡 232 固态氮 -210
铜 1 083 萘 80.5 固态氧 -218
金 1 064 海波 48 固态氢 -259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
-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达到-52.3℃时,水银已经凝固了,所以不可能再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温度。
查熔点表可知,这时可利用酒精温度计(酒精凝固点是
-117℃) 。
【例题3】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C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固态氢 -259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金 1 064
钢 1 515 钨 3 410
氢的熔点是
-259 ℃
钨的熔点高3410℃
水银的凝固点是
-39℃
①非晶体(amorphousmatter)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玻璃
松香
塑料
各种非晶体
沥青
橡胶
②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特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随着吸热,温度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逐渐变软、变粘、变稀、变成液态。
③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放热,温度持续降低,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状态逐渐变粘、变稠、变硬,变成固态。
(1)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
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2)1min时物质是____态、10min时物质是__________状态,18min时物质是____态.
【例题4】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
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晶体
0℃
固
固液共存
液
(1)从图象可知,在5~10min这段时间内,固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属于晶体,它的熔点是0℃。
(2)1min时物质是固态、3min时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7min时物质是液态.
演示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04
PART
晶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加热,若停止加热熔化也会马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②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收热量。
物质在固态时能量低,在液态时能量高,物质熔化时,是从低能量状态到高能量状态,所以要吸收热量。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收热量。
③熔化吸热的现象及应用:
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一些冰块,并不是直接加冷水。这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的更多。
俗话讲“下雪不冷化雪冷”中的“化雪冷”就包含了熔化吸热的道理。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①晶体凝固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继续放出热量。
②非晶体凝固条件:放热。
物质在液态时能量高,在固态时能量低,物质凝固时,是从高能量状态到低能量状态,所以要放出热量。
③凝固放热的应用:
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于太低,菜不致于冻坏。
北方的秋季,夜间气温会比较低,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视频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课堂小结
05
PART
物态变化
①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海波的熔化规律:海波在熔化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固体、液态和气体间可以相互发生转化
③石蜡的熔化规律:石蜡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温度。
熔化
和凝固
凝固
过程
②海波的凝固规律:海波在凝固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③石蜡的凝固规律:石蜡在凝固时,放出热量,
温度持续下降,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
过程
(一)
①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动手动脑学物理
06
PART
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的凝固放热的例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利用冰熔化会吸热,可以防止饭菜变馊。
在北方初春融雪的日子,天气往往更加寒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2.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晶体、非晶体之间的差异。
3. 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点是80℃,持续时间约15分钟。
4. 水的凝固点是0 °C,酒精的凝固点是 -117 °C。冬天,室外已结冰。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到室外(室外温度大约-5 °C)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室外取回混合液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提出问题并尝试猜想,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合理的猜想,可以结合学生的猜想说明什么样的猜想是合理的。
提出问题:加入酒精后,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有结冰?
猜想: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应用:可以做防冻液。
课堂练习
07
PART
1. 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
温度℃
时间/min
A
B
C
D
E
F
G
处于液态的是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
温度升高的是 段,
温度降低的是 段,
温度不变的是 段,
吸热的是 段,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段,
放热的是 段,
AB和FG
CD和DE
BC和EF
AB和CD
DE和FG
BC和EF
AD
DG
2.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只有凝固过程。 B. 只有熔化过程。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C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铜块先熔化为液体,再凝固为固体(铜像),所以选C。
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乙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丙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变化,故甲图是非晶体凝固图像,丁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3. 如图所示,_____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_____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______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_____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乙
甲
丙
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不吸热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所以C正确。
5.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F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态
B.GH线段显示温度降低,说明该物质凝固点在降低
C.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对应的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
D.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C
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化,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
EF段处于液体状态; GH线段温度降低,是凝固过程,凝固点并不变。所以选C。
6. 把一块0°C的冰投入0°C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C ),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哪个正确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C
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而冰、水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均为0℃,所以水不能放出热量而凝固,冰也不能吸收热量而熔化.选项C正确。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最低气温低于水银的凝固点(与熔点–38.8℃相同),不可能达到酒精的凝固点–117℃,这样水银会凝固,所以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 选项C正确。
7. 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熔点为–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凝固点低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凝固点低
C
8.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 min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______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方案中,应该选择的最佳方案是 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
自下而上
乙
(2)图乙是利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受热均匀,且熔化过程较慢,便于记录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描点画出海波的熔化图象。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石蜡温度/℃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在此过程中,海波的温度_____,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是 ________的(以上两空均选填“不变”或“变化” )。
(5)在5~7 min时,海波处于
___________(选填“固”
“液”或“固液共存” )态。
4
不变
变化
固液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