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5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2022秋人教版八上物理精品课件】(共8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_5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2022秋人教版八上物理精品课件】(共8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9 14:10:59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八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5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全)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①课堂总结——《第1节 温度》
②课堂总结——《第3节 汽化和液化》
③课堂总结——《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视频资源清单:
①由于ppt使用的是高质量素材(视频、插图等),故资源比较大
(本ppt约127MB)。
②所用视频资源已全部内嵌在ppt中,不需另外下载。
③本节ppt共有75张,含有3个视频,可根据需要选择点播,比较方便。
④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制作,建议使用PowerPoint播放。
⑤本ppt画面比例为 宽屏16:9。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温 度
第1节
本节
知识点
摄氏温度
02
温度计
01
温度计的使用
03
体温计
04
温 度
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②主要结构: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
③种类: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体温计
构造特点:玻璃泡上部有一段很细且弯曲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单位: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定为℃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t表示
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②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④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测量范围:35 C~42 C ,分度值是0.1 C
④使用
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一不: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四要
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
知识点一、温度计
一、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中,里面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
3.温度计的构造
毛细管
玻璃泡
玻璃外壳
刻度
单位
液柱
体温计
寒暑表
实验用温度计
4. 温度计的种类
常用的温度计有: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知识点一、温度计
1. 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 ℃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 。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
一、摄氏温度
在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10
30
50
60
70
80
90
0℃
100℃
等分100份,1份
为1摄氏度(℃)
20
40
2. 摄氏温度的读写
例如:①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口腔温度)。
读作: 37摄氏度 。
②宇宙的最低温度-273.15 ℃(绝对零度)。
读作:负273.15摄氏度或零下273.15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把“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
0刻度线
分度值:1℃
①量程: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温度范围。
②分度值:一个最小格代表的值。
1. 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量程:- 20 ℃~100 ℃
+
-
知识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一、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体温计
寒暑表
③观察下列各种温度计,说出他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是-20 ℃~100 ℃,分度值1℃ 。
实验用温度计,对精确度要求不高,分度值较大,可以使测量范围大一些。
体温计量程是35℃~42 ℃,分度值0.1℃
体温计要求测量的精确度高,分度值较小,测量范围小(因为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
寒暑表量程是 -35℃~50 ℃,分度值1℃ .
寒暑表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故分度值较大,测量范围也满足实际气温。
实验用温度计
知识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将测不出温度
1. 会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知识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二、温度计的使用
①玻璃泡碰
到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未
全浸入液体中
②玻璃泡碰到
容器侧壁
④玻璃泡在液体中部
知识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2. 会放:与液体充分接触并居中间位置。
3. 会读: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再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①会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②会认: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③会放:与液体充分接触并居中间位置。
④会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再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⑤会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知识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4.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要点
①体温计的用途:测人体温度。
③测量范围是 ;
分度值是 。
②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
35 C~42 C
0.1 C
知识点四、体温计
一、体温计的量程与分度值
二、体温计的使用
①体温计的构造特点
很细且弯
曲的缩口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弯曲很细的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②体温计的使用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
【例题1】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器材。
①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和热水的温度,其中冰块的温度为_____℃,热水的温度为 _____℃。
B、A、C、E、D、F
-15
40
【例题2】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医生给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该同学体温偏 ________(选填“高”“低”或“正常”)。
35~42
0.1
37.7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该同学的体温是37.7℃,人的正常体温约37 ℃ ,所以该同学体温偏高。
【例题3】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错误的操作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
液体热胀冷缩
接触到容器底
(3)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A”“B”或“C)”,乙与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之差是______℃。
1
B
45
视频总结——《温度》
本节视频总结
熔化和凝固
第2节
本节
知识点
熔点和凝固点
03
物态变化
01
熔化和凝固
02
熔化吸热 凝华放热
04
物态变化
①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海波的熔化规律:海波在熔化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固体、液态和气体间可以相互发生转化
③石蜡的熔化规律:石蜡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温度。
熔化
和凝固
凝固
过程
②海波的凝固规律:海波在凝固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
③石蜡的凝固规律:石蜡在凝固时,放出热量,
温度持续下降,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
过程
知识结构
①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①物质的三态: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②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1.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
液态


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叫做熔化,
水结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二、固体熔化时温度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 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石蜡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海波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石蜡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48℃),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固液共存态。
石蜡熔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
2. 实验结论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一、熔点
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3. 晶体的熔化图象
③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① 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的过程。
②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
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 晶体的凝固图象:
1. 凝固点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凝固点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① DE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③ FG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② EF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二、凝固点
时间/min
温度/°C
A
B
C
D
AB段:固态,物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固态
液态
熔点(凝固点)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BC段:吸热温度不变(固、液混合态)
CD段: 液态,物质吸热温度继续上升
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3.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固态
固液共存
例如: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也是0℃。
2.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特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随着吸热,温度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逐渐变软、变粘、变稀、变成液态。
3. 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放热,温度持续降低,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状态逐渐变粘、变稠、变硬,变成固态。
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1.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三、非晶体
2.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收热量。
1. 晶体熔化的条件
知识点四、熔化吸热 凝华放热
一、熔化吸热
3. 熔化吸热的现象及应用:
下雪不冷化雪冷
在饮料中加冰块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1. 晶体凝固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收热量。
2. 非晶体凝固条件:放热。
知识点四、熔化吸热 凝华放热
一、凝固放热
北方的冬天气温低,
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北方秋季夜间,农民
会给秧苗周围灌水。
②除了图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③图乙是奈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奈的
熔化温度为______,萘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
能使试管受热 ,而且奈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①将装有奈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
【例题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奈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均匀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停表
80℃
①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
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②1min时物质是____态、10min时物质是__________状态,18min时物质是____态.
【例题5】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
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晶体
0℃

固液共存

(1)从图象可知,在5~10min这段时间内,固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属于晶体,它的熔点是0℃。
(2)1min时物质是固态、3min时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7min时物质是液态.
汽化和液化
第3节
本节
知识点
蒸发
02
沸腾
01
液化
03
液化和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任何温度下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汽化
液化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特点:沸腾时温度不变,但仍吸热
沸点:液态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
沸腾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特点:液化放热晶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
汽化
方式
蒸发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态
气态
知识点一、沸腾
一、汽化和液化
1. 沸腾
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二、沸腾
液化
汽化
知识点一、沸腾
沸腾前,气泡上升体积变小
沸腾时,气泡
上升体积变大
2.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特点
知识点一、沸腾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100oC.
4. 沸点: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且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和沸腾是气化的两种形式。
二、蒸发
知识点二、蒸发
2. 蒸发吸热
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化现象且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达到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气压的大小
4.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知识点二、蒸发
1.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知识点三、液化
一、液化
②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液态水(小水滴);
①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 “白气”.;
③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汗”;
④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注意: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水蒸气看不到。
2. 液化现象
知识点三、液化
3.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 气体液化的应用
因为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所以气体液化时是放热。
为什么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5. 液化放热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放了这些热之后才变成100 C的水,其还能继续对人造成烫伤。
【例题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组装如图1甲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对一定量的水进行加热。当水温升高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第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94
(2)图2中图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a
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4)移去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但是温度计示数仍为98 ℃,继续加热,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继续 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水的沸点为____℃,此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98
低于
吸热
【例题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B.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D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这些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BC均为液化现象。
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属于蒸发现象。故选D。
【例题8】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常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室内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视频总结——《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第4节
本节
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与应用
02
升华和凝华
01
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④生活中的
升华和凝华
干冰升华时吸热,有制冷作用。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食品保鲜、舞台烟雾效果等。
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
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变黑;
雪、霜、雾凇及窗花的形成等。
⑤水循环
蒸发:江河、大海水蒸发;土壤中的水蒸发;
降水:雨、雪、冰雹等。
1.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
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3. 升华需要吸热,升华可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4. 凝华需要放热,凝华可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例题9】下列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A.刚出冷库的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整体重量增加。 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属于蒸发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A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②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二、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1. 升华现象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①霜、雪、冰花、雾凇等的形成都是凝华。
2. 凝华现象
②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
新灯泡
旧灯泡
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变成钨蒸气,使灯丝变细;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使内壁变黑,包含了两个过程:升华、凝华。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①干冰
特点:容易升华,有致冷作用。
3. 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应用
利用干冰能进行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为食物保鲜等。
人工降雨
食物保鲜
视频总结——《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例题10】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_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除了第二空,其余四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迅速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熔化
升华
吸收
凝华
液化
知识归纳
第三章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
一、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蒸气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升化(吸热)
二、水的三态变化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物态变化
雾、露 水蒸气液化成为小水滴 液化
霜 气温急剧降到 0 ℃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白色冰晶 凝华
雪 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 凝华
云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液化、凝华
雨 水蒸气不断液化成水,云中的小冰晶也熔化成小水滴 液化、熔化
冰花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凝华
雾凇 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挂在树枝等物体上 凝华
三、自然界中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总结:六个“三”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3.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4.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②凝固点;③沸点。
6.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综合练习
1.南极的气温终年很低,最低在-70 ℃以下,如果固态酒精和固态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和-39℃,那么我国南极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 )
A.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
B.选择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都可以
C.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
D.选择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都不可以
C
南极的气温最低在-70 ℃以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9℃,如果使用水银温度计,水银会凝固,不能测量。
所以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选C。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以下诗句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露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与雪的形成过程都要放出热量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所以选项ABC都错误。
冰与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其过程都要放出热量,所以该选项正确。
D
3.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D
利用冰块使食物降温,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4.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弥漫着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
舞台上弥漫着的白烟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
所以选D。
D
5.某同学记录了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了石蜡熔化的图象,下列给出的图象中,可能是他画的石蜡熔化图象的是( )
石蜡是非晶体,吸热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所以熔化图象是D。
B
6.小明用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在第2 min时是液态
B.甲在ab段吸热
C.甲的凝固点是48 ℃
D.乙是非晶体
甲物质凝固时,ab段温度不变,是晶体,凝固点是48 ℃;在第2 min时是液态,在ab段放热;
乙物质凝固时,温度一直下降,是非晶体。所以选B。
7.当室内温度为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是( )
C
酒精蒸发要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等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所以C符合题意。
8. 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乙所示,图_____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
(2)如图丙,是小明完成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当时的气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所用水的初温过低(或水量过多)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
表面和内部
97
小于
(a) 乙 (b) 丙
9.小雨用烧瓶做完水的沸腾实验后,将酒精灯撤掉,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用抽气机抽出瓶内的空气,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如图甲所示。
气压p/MPa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沸点/℃ 75.8 85.9 93.5 99.6 104.8 109.3 113.3 116.9 120.2
下表是小雨测得在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1)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系,____越高,水的沸点_______。这个关系可以用如图乙中的_____(选填“a”或“b”)图线来表示。
气压p/MPa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沸点/℃ 75.8 85.9 93.5 99.6 104.8 109.3 113.3 116.9 120.2
气压
越高
a
(2)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 ℃。我们应采取的办法是______。(填序号)
A.用小火加热糖汁 B.增大气压
C.减小气压 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
C
10.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A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甲所示;而B同学则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支试管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上升。
②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_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不会
不可能
③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你判断碘是升华而不是熔化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④分析A、B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______(选填“A”或“B”)同学的更合理。
可能
没有看到紫色液体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