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课一练《哈姆雷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一回国就发现了克劳狄斯的罪恶和宫廷混乱,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悬殊。
B.哈姆莱特作为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失败了。
C.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喜爱莎士比亚,曾多次援引他笔下的人物和言论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经济。
D.课文节选部分中,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而克劳狄斯却步步逼近,哈姆莱特同意与雷欧提斯比武。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尽管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被称为诗人,但他们各自的诗心并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汤显祖的戏剧既然是用诗体来写的
②其着力点却最终落在叙事说理上
③中国文学无法摆脱“诗主情,诗言志”的隐形文化逻辑
④而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是用诗体写成的
⑤其着力点必然落在情字上
A.③①⑤④② B.①②④⑤③ C.③④⑤①② D.①⑤③④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一首歌曲叫《山那边》,歌词________悠扬,荡气回肠。
②他很________自己的话,可是我们问他话的时候,他回答起来却是毫无拘束。
③奔驰驻北京总裁回应奔驰漏油事件是________的事件,不是广泛问题!
A.婉转 吝啬 偶尔 B.委婉 吝啬 偶然
C.婉转 吝惜 偶然 D.委婉 吝惜 偶尔
4.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5.结尾哈姆莱特走向了死亡,但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你认为他的复仇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6.“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物形象。如歌德把他复仇的延宕归结为他的懦弱无能、多愁善感;柯乐律治认为是敏感与过多的思考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观点一 哈姆莱特是一个有思想的王子。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他父亲的灵魂揭发了事情的真相后,他马上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时代的颠倒混乱,自己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观点二 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在国外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世界都有新的看法。他是一个有着美好理想的青年。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8.体会下面的人物语言的作用。
(1)(哈姆莱特)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2)(奥斯里克)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说一句发自衷心的话,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
(3)(王后)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上的汗。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9.国王窥视的部分多次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请你至少找出三处,并说明其本体和喻体。
10.戏剧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为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
(1)在这场戏中,主要外在冲突是否表现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冲突?为什么?
(2)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上有什么特点?
(3)在这种情况下,哈姆莱特坚持个人复仇。结合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1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做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这段独白可以分为几层?
12.国王 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13.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这段话写出了哈姆莱特什么心理
14.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了四遍“出家去吧”,这是为什么?
15.对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报仇的原因。你认为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
16.罗森格兰兹 娘娘我们来的时候刚巧有一班戏子也要到这儿来给我们赶过了;我们把这消息告诉了他,他听了好像很高兴。现在他们已经到了宫里,我想他已经吩咐他们今晚为他演出了。这段话的作用
17.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做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塑造哈姆莱特形象的?
18.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
19.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他说的话虽然有些颠倒,也不像是疯狂。他有些什么心事盘踞在他的灵魂里,我怕它也许会产生危险的结果。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向他们追索延宕未纳的贡物;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换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你看怎么样?国王这句话的作用?
20.“哈哈!你贞洁吗?”你认为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口气?
21.“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奥菲利娅什么心理?
22.“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中“缘故”指什么?
23.王后 我愿意服从您的意旨。奥菲利娅,但愿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更愿你的美德能够帮助他恢复原状,使你们两人都能安享尊荣。这段话可看出王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24.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请分析上面这句话的含义
25.波洛涅斯 奥非利娅,你在这儿走走。陛下我们就去躲起来吧。(向奥菲利娅)你拿这本书去读,他看见你这样用功,就不会疑心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了。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这段话说明波洛涅斯什么特点
26.哈姆莱特在奥菲利娅面前装疯卖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7.结合剧本,思考哈姆莱特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复杂。
28.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这句话的含义
29.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_______________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维纳斯和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喜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悲剧)和____________等。
30.辨词义
犹豫·踌躇
(1)这情报送不出,误战机,毁大计,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除夕近万不能________彷徨。
(2)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________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吝惜·吝啬
(1)他不但见钱眼开,而且出了名的________。
(2)我们要全力以赴,搞好“希望工程”,绝不________财力或物力。
果然·居然
(1)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愣了半晌,突然说:“________不出我的所料!李黑牛介绍的经验,本就是咱王庄创造的经验啊!”
(2)低头望着曲折蜿蜒的盘道,我奇怪自己________也能上来。
31.《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请你为本文写一个导语。不超过100字。
阅读训练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32.奥菲利娅在这段话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33.这段话对刻画哈姆莱特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4.这段台词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哈姆莱特(选段)
莎士比亚
王后及波洛涅斯【注】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后 都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帷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问我。
王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誓,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后 哎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吗?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后 哎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帷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妖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赌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疯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有改动)
【注】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35.“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剧情加以表述。
36.节选部分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国王克劳狄斯这一形象?
37.节选部分包含了哪些戏剧冲突?请加以概述。
38.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39.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从情节上可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0.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
41.文中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42.选文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哈姆莱特只能装疯卖傻。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43.这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上的力不从心在他内心深处掀起阵阵波澜。这时,他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哪些思索?
44.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分析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
45.莎士比亚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士比亚的语言深沉含蓄,极富有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重复赘余,“悬殊”包含“巨大”的意思;C项,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问题”;D项,“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有歧义,可以改为“哈姆莱特将自己回国的真相告诉了霍拉旭”,或“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了自己回国的真相”。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
阅读语句可知③是概括性中心句,应放在句首。排除B、D两项。根据“尽管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被称为诗人”可知,文段应先介绍汤显祖;同时后面根据先总后分的原则,①⑤介绍汤显祖,抓住“而”“却”两词可知,④②写莎士比亚。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
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①婉转:可以形容言辞委婉含蓄,也可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声音动听。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语境中形容歌词,应选“婉转”。
②吝惜:顾惜;不舍得。吝啬:过分爱惜财物而不用;小气。“吝啬”一般不能带宾语,应排除,本题选“吝惜”。
③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时候。语境中“奔驰漏油事件”,不是必然事件,应选“偶然”。
分析可知,C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C。
4.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订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戏剧中故事结局及观点态度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在充分理解剧作故事情节及结局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剧本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订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面对无比强大的对手——国王克劳狄斯,面对如此阴毒的诡计,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哈姆莱特的死不是偶然的,除了性格原因,还有新旧时代转变的原因。
5.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的。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他最后能够手刃自己的杀父仇人——克劳狄斯。另外,这场人伦与命运的悲剧并没有让人们对“监狱”一样的人世绝望,至少,人们看到了人性和美德的光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剧本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从复仇角度来说,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的。因为他复仇的目标已经达成。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他最后能够手刃自己的杀父仇人——克劳狄斯。最终哈姆雷特与仇人同归于尽,不是读者希望看到的,但是正是这场人伦与命运的悲剧,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和美德的光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6.哈姆莱特是个忧郁的王子。父亲被害,母亲再嫁,一系列变故接踵而来,他的理想破灭了,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的丑恶。为父亲复仇的意念,又引导他投入现实斗争。他对现实罪恶的认识越深,内心就越痛苦,以至对自己原有的理想都产生了怀疑,使自己陷入了思想危机,精神变得忧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鉴赏因人的个人思想、精神、情感、习惯的不同而带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当不同的人从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来鉴赏哈姆莱特这一形象时,他们的感受和理解必然会有差别。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的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新生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哈姆莱特是一个做事谨慎,爱好思考的人文主义者,他又是个忧郁的王子。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此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雷欧提斯是一个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他知道剑上有毒,在和哈姆莱特比剑时不忍心用力搏杀,自己也为毒剑所伤。在死前,告诉了哈姆莱特真相,并原谅了哈姆莱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剧本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雷欧提斯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首先他痛恨哈姆雷特,因为是哈姆雷特杀害了他的父亲,又间接害死了他的妹妹。同时雷欧提斯又是一位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在与哈姆雷特比剑的时候,他知道剑上有毒,在和哈姆莱特比剑时一直犹豫不绝,不忍心用力搏杀,最终自己也为毒剑所伤。在死前,告诉了哈姆莱特真相,并原谅了哈姆莱特。
8.(1)这句话表现了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即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呼应前文“冥冥中的力量”,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2)奥斯里克运用“完善”“最卓越”“指南针”等词语盛赞雷欧提斯,想激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帮助国王实施阴谋。
(3)王后的话表现了她与哈姆莱特的母子情深。正是她的爱间接地让她喝了国王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她的死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再生波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思想的反映,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语言,除了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还必须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1)“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这句话表现了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即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他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与命运抗争,正是由于哈姆雷特有着这样的思想,所以他虽然机智敏感,但是做事缺乏计划,动作迟缓、延宕,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2)奥斯里克对雷欧提斯极尽赞美之词,都是为了国王交待的差事,想激哈姆雷特同意比剑,从而帮助国王实现其阴谋。从而表现了奥斯里克是国王忠实走狗的真实面目。(3)王后说哈姆雷特太胖,喘不过气来,是担心他有危险。王后替他饮下那杯酒,是怀疑酒中有毒,表现了她与哈姆莱特的母子情深。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也改变了国王预设的阴谋,推断了情节的发展。
9.第一处,“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本体是死亡,喻体是“睡眠”;
第二处,“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本体是死亡,喻体是“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第三处,“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本体是哈姆莱特,喻体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手法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先在国王窥视部分中找出项相应的比喻句,然后根据比喻句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国王窥视部分一共有三处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一句比喻句是“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莎士比亚将死亡比作睡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姆莱特对死亡产生的顾虑,体现了他对事物犹豫不前的惯性思维。
第二句比喻句是 “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哈姆莱特惧怕的是死亡,这里将“死亡”比作了“神秘国度”。
第三句比喻句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这是奥菲利娅说的话,她表达的意思是哈姆莱特疯了,这里将“哈姆莱特”比作了“娇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姆莱特在她心目中地地位。
10.(1)不是。因为哈姆莱特的直接复仇对象是国王。他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应为主要冲突。奥菲利娅因不明真相,并以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而无法与哈姆莱特沟通,矛盾仍从属于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是被人利用。
(2)差距悬殊:强大(强大到一个封建集团),弱小(弱小到一个人)。
(3)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强调个人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对人的自我极大的肯定。这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戏剧的矛盾冲突。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1)在这场戏中,奥菲利娅只是被国王给利用地人物,她和哈姆莱特之间并没有矛盾点,他只是以为哈姆莱特疯了,没有办法沟通,真正地矛盾还是哈姆莱特和国王之间地矛盾。所以这场戏中,真正地冲突应该是哈姆莱特和国王之间地矛盾冲突。
(2)冲突地双方是国王和哈姆莱特,二者之间地力量对比比较悬殊,国王身居高位,权力颇大,势力颇多,而哈姆莱特孤身一人,只能通过装疯卖傻来保全自己。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地鉴赏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哈姆莱特明知自己和国王力量对比悬殊地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个人复仇,反映了哈姆莱特地什么思想特点。首先,考生要明确《哈姆莱特》地时代背景。《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而哈姆雷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正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以思想的具体体现。
11.这段独白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整个文本,通过抓住中心句子的方式,找到其中的结构层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部分是第一层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做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这部分是第二层,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
12.国王要设计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已疯,写出了国王的阴险毒辣。这一幕开始就将哈姆莱特与国王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本题“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
这句话从内容上是国王国王要设计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已疯,写出了国王的阴险毒辣。这从文章后文中老国王给哈姆莱特托梦,告诉自己是如何被其害死的过程,可见这个新国王那个叔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是毫不顾念手足之情,足见新国王的阴险毒辣。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开启后文的内容。为后文“新国王和哈姆莱特的所有较量内容”做铺垫,包括哈姆莱特的装疯,哈姆莱特让人演话剧来试探新国王等。这一幕开始就将哈姆莱特与国王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
【点睛】
“句子理解”是文本阅读常见题型。主要考查两类句子:含蓄句子理解和重要句子理解。高考命题方式有(1)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划线句子有何寓意(3)解说划线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13.这里写出了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都”王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通过心理活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本段是对哈姆莱特内心独白的描写。“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表现了哈姆莱特的迟疑;“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自己已意识到自己的迟疑;“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这里哈姆莱特内心也在不断追问自己优柔寡断的原因,表达他的矛盾和挣扎,“忧郁”“孤独”。
14.一方面是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现在文本找到这句话的位置,然后分析这句话表达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后根据前后语境分析说这句话的原因。当然要分析当时说话人所流露出的情感。
哈姆莱特“出家去吧”,“进尼姑庵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进尼姑庵去吧。你的父亲呢?”,话语和他整个人的平常的态度截然不同,表现了极度的疯癫和不合逻辑的状态,与自己平时的言行大相径庭,一方面是装疯的表现;更深层含义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文章结局也印证了他的话,奥菲利娅以及每一个人,均已悲剧收场。”
15.观点一:科勒律治在《关于莎士比亚和其他戏剧家的讲演和注释》一书里说:“莎士比亚将这一角色放在必须当机立断、马上行动的环境里。哈姆莱特勇敢,对于死无所谓;但是他由于敏感而动摇,因为多思而拖延,在努力下决心的过程中失掉了(马上)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的感官与思考器官之间失掉了平衡,想得太多了,从而失掉了采取行动的力量。
观点二: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发现他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弑君篡位的问题,不能一刀将他叔父杀死了事。问题太复杂,太可怕了,他感到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哈姆莱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比别人看得更远,认识更深刻。他的拖延并非由于想得太多,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他的任务的复杂性。整顿乾坤一事使他犹豫起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缺乏处理这样的大事的胆识与能力,他踌躇了,以致造成了悲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16.为后面写哈姆莱特用演戏来试探真相做铺垫。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本题是罗森格兰兹的话,主要内容是通过其口来说明哈姆莱特请来了戏班的人,为后文哈姆莱特请戏班人来演戏试探现任国王作铺垫。从而引起下文新国王看到戏班演出后而离开的剧情。
17.①侧面描写。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②正面描写。作者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做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是正面描写,作者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点睛】
一篇好的作品,人物、情节、环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都可能含有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从正面,对故事人物进行比较直接的描写,特点就是足够的直接,足够鲜明,足够的形象。正面描写包括了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鲜明体现出黛玉聪慧却娇弱多病的形象。侧面描写。利用其他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写,突出要描述的对象。《社戏》中看戏时,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变得兴味全无,就是通过描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而不是直接说自己变得兴味全无。
18.莎士比亚用了七个短语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使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本容归纳概括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
书中相关内容是: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从而得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19.表现了国王的狡诈,不管哈姆莱特真疯还是假疯,都引起了他的警惕,他不打算听之任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理解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他说的话虽然有些颠倒,也不像是疯狂。他有些什么心事盘踞在他的灵魂里,我怕它也许会产生危险的结果。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表现了国王的狡诈,不管哈姆莱特真疯还是假疯,都引起了他的警惕,他不打算听之任之。和前文“你们不能用迂回婉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国王要设计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已疯一样,写出了国王的阴险狡诈。
20.因为奥菲利娅受人利用,要试探哈姆莱特,于是把哈姆莱特送给她的东西还给他。结果,戏演得过头了,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抛弃了他。此外,哈姆莱特也有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而又不被人发现的目的。所以他才说出如此伤害奥菲利娅的话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答题时现在文本找到这句话的位置,然后分析这句话表达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后根据前后语境分析说这句话的原因。当然要分析当时说话人所流露出的情感。
“哈哈!你贞洁吗?”,因为奥菲利娅受人利用,要试探哈姆莱特,于是把哈姆莱特送给她的东西还给他。结果,戏演得过头了,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抛弃了他。前文奥菲利娅受新国王的利用,受自己父亲的教唆,去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了,这让不明就里的哈姆莱特很是伤心和失望;
哈姆莱特也有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而又不被人发现的目的。所以他才说出如此伤害奥菲利娅的话来。他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让国王相信他真的疯狂。
21.表现出奥菲利娅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她由此产生了极为担忧和痛苦的心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现在文本找到这句话的位置,然后分析这句话表达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后根据前后语境分析说这句话的原因。当然要分析当时说话人所流露出的情感。“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奥菲利娅什么心理?
这句话是奥菲利娅对天上的神明的祈求,无论中外,只有到了无计可施,才要呼天抢地,这里足见奥菲利娅的担忧和痛苦的,同时,之所以如此痛苦,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奥菲利娅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
22.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想知道未来的急切的好奇心,即“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中“缘故”指的是,“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想知道未来的急切好奇心,即“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就是哈姆莱特在忍受了诸多煎熬之后,终于决定复仇。他在想象着复仇之后的情景,他希望马上就能复仇。
23.王后是一个懦弱的女人,自己没有主见,只听命于新国王,但是她又确实很爱自己的儿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内容主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我愿意服从您的意旨”,表明王后是一个懦弱的女人,自己没有主见,只听命于新国王。其实新国王,真正的本意是用奥菲利娅来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了,可是王后却对国王的话没有任何反驳和质疑,完全听命新国王,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愿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更愿你的美德能够帮助他恢复原状,使你们两人都能安享尊荣”,表明她又确实很爱自己的儿子。这段是通过王后的语言来分析判断其性格,表明王后是一个懦弱的女人。
24.这个句子写出了哈姆莱特对于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来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尤其是生死抉择的共同心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答题思路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
“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哈姆莱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哈姆莱特知道老国王死亡真相以后,每天都是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对于是否复仇,如何复仇,一直是优柔寡断,包括以后的决斗,都是哈姆莱特一直对于生死的严肃思考。
这个句子写出了哈姆莱特对于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来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尤其是生死抉择的共同心声。
25.波洛涅斯绝对服从国王,不惜让女儿充当他的探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奥菲利娅,你在这儿走走。陛下我们就去躲起来吧。(向奥菲利娅)你拿这本书去读,他看见你这样用功,就不会疑心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了。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这句通过波洛涅斯的语言可看出,他完全从国王的利益考虑问题,是新国王的忠实奴仆和走狗,不惜牺牲自己女儿的感情幸福,去帮国王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发了疯。以致后来哈姆莱特知道真相后,与奥菲利娅的反目,奥菲利娅的伤心,波洛涅斯作为父亲全然不顾及。
26.一方面,通过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27.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想要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他的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失望、苦闷、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剧本,思考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28.这集中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进行人类生命本体进行哲学探讨。这是一个敢于死还是敢于生的问题。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痛苦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思路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是哈姆莱特的思考两种抉择。哈姆莱特的经历大的改变,父亲被杀,母亲改嫁,而杀害自己父王正是自己的叔父,而且自己的母亲还改嫁了仇人,任何人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都是难以面的和接受的,最后在痛苦中他抉择了后者,决定复仇。他不仅思考现实,还进行人类生命本体进行哲学探讨。这是一个敢于死还是敢于生的问题。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痛苦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9. 文艺复兴 《亨利四世》 《理查三世》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略。
30.(1)犹豫(2)踌躇(1)吝啬(2)吝惜(1)果然(2)居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1)“犹豫”与“踌躇”,两者是同义词,都表示疑豫不决的意思。如果说区别的说,踌躇相对书面一些,犹豫相对口语一些。第①小题是唱词,偏口语,应选“犹豫”,第②小题偏书面语,应选“踌躇”。
(2)“吝惜”与“吝啬”,吝啬:过分地舍不得。指对自己财物的爱惜过分,非常小气,常说“吝啬鬼”。吝惜:表示心理活动,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财物、生命、精力、才能、力量或时间等。能带宾语。第①小题,由“见钱眼开”,可知此句含贬义,应选“吝啬”;第②小题,由“绝不”看是否定句,“吝惜”一般用于否定句。应选“吝惜”。
(3)“果然”与“居然”,居然:竟然,表示出乎预料。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第①小题,根据后面的“不出我所料”,可知,应选“果然”。第②小题,语意中有出乎预料的意思,应选“居然”。
31.这是一个争名逐利的世界,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这是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这是一幕令善良与丑恶的心同时震颤的戏剧,这是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导语的能力。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主要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王复仇的经过。莎士比亚在剧中说:“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
导语应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可以以这句话开头,然后使用一组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最后注意字数的要求。
32.赞美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33.通过奥菲利娅的扼腕痛惜,从侧面描写中表明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34.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奥菲利娅的这段台词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句,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解析】
【分析】
32.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情感的能力。
奥菲利娅的一段话,主要是对哈姆雷特的赞美,如“高贵的心”;说自己的感受也是从一个方面表达对于哈姆莱特的崇拜,主要的目的还是赞美,如“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
3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
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但是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荚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是借助奥菲利娅的痛惜来侧面展现哈姆雷特的高贵而伟大。
3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课文中可举的例子较多,如哈姆莱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波洛涅斯的台词,都是极为个性化的语言,且都显示了戏剧语言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同学们可举几个例子来说,答案不必强求一致。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作的戏剧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他故意用粗俗的语言来装疯卖傻。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点睛】
35.母亲,您嫁给了杀害了我父亲的现任国王,对不起我的父亲。
36.比喻和对比。把老国王比作高山,比作降落在山巅的神使;而把克劳狄斯比作荒野,比作荒野中一株霉烂的禾穗。拿高雅优美的老国王与克劳狄斯对比,突出克劳狄斯外表的猥琐和内心的卑劣。②侧面烘托。通过对王后“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党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等的谴责,从侧面表现出克劳狄斯的卑劣。
37.由哈姆莱特对其母亲背叛父亲嫁给现任国王的不满引发的母子之间的冲突。②由哈姆莱特的指责引发的王后内心的矛盾冲突。③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以新任国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冲突。④哈姆莱特面对母亲时爱与恨的矛盾心理的冲突。
38.一种观点:同意这种安排。围绕“舞台说明会增加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强化矛盾冲突”及“‘镜子’这一道具的双关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这种安排。围绕“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的想象”及“哈姆莱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没必要设置这一道具)”等方面来闻述,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句子含义题,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解答本题可以从王子哈姆莱特的角度来表述。这句对白中的“父亲”指的是哈姆莱特的亲生父亲;然后抓住关键词“得罪”,分析哈姆莱特的母亲做了什么对不起哈姆莱特亲生父亲的事,哈姆莱特才说“大大得罪”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6.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解答此类题目,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勾画出直接描写的内容(语言、动作、细节等),确定其使用艺术手法;然后看文中有无其他人物的对比、烘托,环境描写的衬托,以及作者倾向或他人评价;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使用这些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形象特点。本文节选部分,塑造国王克劳狄斯这一形象,主要通过哈姆莱特与王后对话时的语言描述。结合语句“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他降落在高吻苍穹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可知,这是将老国王与克劳狄斯进行对比,对比时还使用了比喻。结合哈姆雷特指责王后的句子“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可知,这是从侧面展现了克劳狄斯的卑劣形象。据此分点整理作答即可。
3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冲突的能力。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剧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然后找出涉及的人物,并明确人物关系;再结合具体内容,认真分析人物与人物或人物自身所存在的分歧、争斗、冲突等;最后整理答案,分点作答。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自己的弟弟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窃居王位,迎娶王嫂。哈姆莱特通过父亲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写哈姆莱特与已经改嫁给杀夫凶手的的母亲的对话。解答本题可以从哈姆莱特和母亲的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和新国王的矛盾冲突,哈姆莱特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作答。
38.本题考查探究舞台说明的存在价值的能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交代环境有一定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舞台说明增加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强化矛盾冲突及“镜子”这一道具的双关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也可以不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想象以及哈姆莱特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没必要设置这一道具)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39.第一部分,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主要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量试探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第二部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主要写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第三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主要写了他们试探后的密谋。
40.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文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41.①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②戏剧通过冲突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42.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扼腕伤心,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43.①具有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的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②深刻而具体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人文主义的思想。
44.①哈姆莱特是一个富有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了“英雄”的个性,②他又是一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的王子。
【解析】
39.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文节选部分从情节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可依据不同人物的出场来划分,分别是“国外与侍臣、王后的对白”“国王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第一部分国王与侍臣密谋以及国王与王后对白,国王与侍臣密谋如何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了。第二部分奥菲利亚被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第三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在试探哈姆莱特后的密谋。
4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人物,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4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人物,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总之,这场戏戏剧冲突尖锐复杂,情节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有力且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特别是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塑造,是戏剧通过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最为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
4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
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上的力不从心,在他内心深处掀起阵阵波澜。
4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这段内心独白深刻地展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的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这仿佛是首富于揭露性和晢理性的诗,作者借哈姆莱特之口,深刻而具体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人文主义的思想。
4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热情激昂的背后,他软弱犹豫的性格特征。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
①哈姆莱特是一个富有理想、敢于行动的人。从哈姆莱特的台词和行动中可以分析得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 勇敢果断使他具有了“英雄”的个性。
②哈姆莱特又是一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的王子。哈姆莱特要为父复仇,但敌人是势力强大的国王,自己的继父,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如果过早暴露自己的目的,就会遭到无情的杀害。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的力量。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
【点睛】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2、揣摩人物的言外之意。戏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它是戏剧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如果在阅读时只是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潜台词,就很难体会到戏剧的魅力所在。所以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的冲突关系。有人说,“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而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应从分析冲突入手。其方法是分析戏剧一共写了多少冲突,哪些是主要冲突,以及引起各种冲突的原因等。
45.示例:
我,一个与孤单、寂寞做伴的我
我,一个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哭泣的我
我,一个小丑一般的我
很清楚不管怎么样心里的孤独也不会消除
但仍旧奢望我是会被眷顾的一个
有一天阳光会照到我的身上
让我感受到温暖,快乐
让我的心灵得到一丝的安慰
不知这是不是奢望
也许注定要一个人走下去
写完属于自己的这部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内心独白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内心独白要能够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从内容来看,内心独白要能够体现特定情境下人物特定的心理。
题目要求“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考生首先要明确独白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其次要为内心独白时创建特点的场景,明确人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