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7.1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7.1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06: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B.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到一个月,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号,已“搭便车”在网上热卖。
D.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蒿(hāo) 璀璨(càn) 羟基(jǐng) 撒手人寰(yuán)
B.目眩(xuàn) 畏葸(sī) 栅栏(zhà) 孜孜不倦(zī)
C.疟疾(nüè) 湮没(yān) 福祉(zhǐ) 自鸣得意(míng)
D.肘腋(zhǒu) 杜撰(zuàn) 褶皱(zhě) 衍生物(qiǎn)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银河系的直径达到了10万光年,在银河系中,和太阳一样的行星就有2 000亿颗,相比银河系,太阳系真的是沧海一粟。
②在同一单位,普通员工往往只看重薪水,安于现状,因身无长物,很少去想丰富工作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而优秀员工则看重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③时下文学又有了“手机段子”这个新品种,它常让你捧腹大笑而拍案而起,但永远上不了书。你要体验那个味道只有打开手机。
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来越窄的狭小天地。
⑤在2019亚洲击剑锦标赛中,中国女子佩剑队战胜韩国队,喜获亚锦赛团体冠军,这令在场的观众目瞪口呆。
⑥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不正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除有效地施行减税降费措施外,为使地方收支平衡,还要增加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
B.各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维护学生利益。
C.一年多来,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四处挑起贸易争端,恣意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D.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屠呦呦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满以为胜利在望,不想一连串儿的麻烦在等着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用于人类。有人背着屠呦呦,把不知从哪弄来的、带有挥发性的东西喂给猫狗吃,让军代表看猫狗食后抽风的模样,以证实屠呦呦所制药物的危害性。有人还就相信了这种诽谤。
①接着有人贴出大字报
②公开声称屠呦呦实验工艺有问题
③烧毁很多设备
④首先是在屠呦呦中午离开实验室时
⑤实验室内莫名其妙地着了一把大火
⑥青蒿提取物有毒
A.③①②⑤⑥④ B.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④⑤③①②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通过学习,我知道 19 世纪有一场大争论,就是光怎样在真空中传播。 令人惊奇的是,直到如今,物理学家对这一难题仍然没有作出真正的回答,但数十年来。我们却对这样的思想习以为常:即使没有什么媒质,光照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①声波需要空气,水波需要水,而在真空中却没有可以使光波动的东西,人们对此深感疑惑。
②但是,如果光是波的话,那就需要一些使它发生“波动”的媒质。
③没有使光波动的媒质,它怎能成为波呢?
④然而,实验却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以太”并不存在。
⑤实验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⑥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捏造出一种所谓的以太物质,这种物质作为光的媒质而充满整个真空的空间。
A.⑤①⑥④②③ B.①③⑤⑥④② C.⑤②①③⑥④ D.①②⑤③④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在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后,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
B.屠呦呦具有全球视野,她站在世界的高度,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探索从传统医学中研究、发现良药,从而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发的青蒿素,却对人类健康的改善起到了及时迅速的作用。
D.本文重点阐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和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叙述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8.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9.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0.应如何理解“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这句话?
11.请结合本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速度相当快。
B.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形式,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罕见。
C.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血流剪应力。
D.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学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会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更多新贡献。
13.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有何作用?
14.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 )
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
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
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15.根据读音写出相应字形。
沧海一sù ( ) 五彩 bān lán( ) 怪dàn( )
撒手人huán ( ) páo ( )根究底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蒿 ( ) 精髓( ) 疟( )疾 悖( )论
浸渍( ) 羟( )基 砒( )霜 畏葸( )不前
17.文学常识。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________”。
18.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________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________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19.给加点字注音
青蒿( )素 疟( ) 疾 精髓 ( ) 肆虐( )
羟( )基 衍( )生物 拯( )救 砒( )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耳闻目睹,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努力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2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经》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句子,是写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小鹿还象征人才。可见,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平实凝练,重点突出。
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低调的她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她把青蒿素获奖看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B.作为科学家,屠呦呦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如,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钻研、谦虚朴素、专心致志等,这些品质是她取得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
C.屠呦呦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整理历代医籍,搜集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等等。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对她的医学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结尾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充分说明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对全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22.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
——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
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黄家驷不满足私塾所授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的指引下较快掌握了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得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了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号召留美学生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地搭乘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他完整无缺地带回了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边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边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他总是坚守在医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了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他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及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设备购置等问题。现在国内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
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是直接赴西北,年逾花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带着黄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黄老师的希望,我来到了甘肃古城武都。正是黄老师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
“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的热情担负起了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1979年,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他被任命为组长。
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笔耕不辍。由于《外科学》再版将定位为大型外科参考书,要大量充实内容,他夜以继日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 5月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
黄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裘法祖两位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将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对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他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摘自《历史上的今天》)
②黄家驷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去、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
(摘自方国栋《纪念黄家驷老师逝世三十周年》)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亲人因病早逝,不仅使他蒙受创伤,更使他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B.黄家驷少年时期不满足私塾教育,就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学习医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并在高一时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C.医学报国是黄家驷的毕生追求,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后,黄家驷“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D.黄家驷为我国胸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致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培养等问题。
E.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依然笔耕不辍,从事外科学的研究,撰写、主编了《外科学》等著作,成为我国胸心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4.作为一代医学宗师,黄家驷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25.本文在介绍黄家驷时,插入了一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方国栋的回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具体分析。
26.“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2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8.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29.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10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人类有史以来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横空出世,长久以来“活在传说中”的黑洞终于    真容。尽管在《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中,我们曾多次    黑洞的瑰丽,但那只是导演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人们对于黑洞认识分歧较多,    。现在使用特殊的天文望远镜,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人类终于能窥见黑洞的真容,宇宙神秘的面纱在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正一层层地被揭开。
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预言,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生命终结之后会向内部中心区域崩塌、集聚,形成黑洞。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所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如今,天文学家捕获了首张黑洞照片,我们又往前迈出了一步。
对宇宙的探索    ,每一次进步都是异常艰辛的历程,而宇宙越是不可捉摸、浩渺难懂,就越能体现人类探索的意义。在此次全球合作中,(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并肩战斗,为人类的探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显露  领会  满城风雨  任重道远
B.披露  领会  众口纷纭  行稳致远
C.显露  领略  众口纷纭  任重道远
D.披露  领略  满城风雨  行稳致远
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尽管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所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证明它。
B.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广泛地被接受,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C.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尽管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接受,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曾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广泛地接受,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验证它。
3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也站起了中国科学家
B.中国科学家的成果也跻身于世界天文学的前沿
C.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也走来了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D.中国科学家也站在了世界天文学的前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央视综合频道不断围绕重点创新节目探索融媒之道,连续三季突围的《经典咏流传》,美轮美奂,引发大小屏“双屏共振”“选加刷屏”,好评如潮。[甲]《经典咏流传》通过诗词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找到了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的轻盈载体。[乙]它不是对诗词文化的浅层沿用,而是通过重访经典、再造经典,唤起大家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焕发当下价值。
在特殊的2020年,《经典咏流传》秉持立足当下的创作原则,彰显出身为主流媒体文化节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丙]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借千百年前的经典篇章,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唱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英勇无畏,也唱出“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的医者仁心。
3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B.好评如潮 C.结合 D.而是
3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不惜__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__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鱼龙混杂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泥沙俱下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泥沙俱下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鱼龙混杂
3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3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38.作家作品。
(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9月,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度获_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和2019年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______________”称号和“________________”。
(2)加来道雄,___________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有《____________》(与特雷纳合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这段话曾被当作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然有大批网友点赞。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
40.根据要求写作。
课文中,作者因为对伟大的科学家未完成的理论充满好奇,而发奋读书钻研,他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你是否有过阅读的乐趣呢?请把你的读书经历和体验写出来,200字左右。
4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1)(2)小题。
材料一:明湖景区人头涌动。一些人抬着十几个塑料箱来到岸边放生。打开箱子,里面满是草鱼、锦鲤、北美雀鳝鱼和一些不曾见过的鱼。他们不顾管理员的劝阻,一箱箱鱼瞬间被倒入湖中。霎时间,水花四溅,鱼儿乱窜,整个景区闹腾起来了。
材料二: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章第三十八条)
(1)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根据此次放生行为的特点,写一条判断。(25字以内)
(2)明湖景区计划在湖边立一块标语牌,劝阻人们在此放生。请拟写一条标语,不超过15字,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是直接引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声音,因此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B.冒号不能管到句末,应将“个性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D.两个“何必”都是独立问句,“深刻”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羟基(jǐng)”中的“羟(jǐng)”读音错误,应该读为“羟(qiǎng)”;“撒手人寰(yuán)”中的“寰(yuán)”读音错误,应该读为“寰(huán)”。
B.“畏葸(sī)”中的“葸(sī)”读音错误,应该读为“葸(xǐ)”。
D.“杜撰(zuàn)”中的“撰(zuàn)”读音错误,应该读为“撰(zhuàn)”;“衍生物(qiǎn)”中的“衍(qiǎn)”读音错误,应该读为“衍(yǎn)”。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语境讲相比太阳系,银河系非常小,使用正确。
②身无长物: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望文生义,应该改为“一无所长”。
③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语境讲“手机段子”带给人的感受,为“拍案叫绝”。
④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语境讲没有格局的,陷入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的人,使用正确。
⑤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语境讲“中国女子佩剑队战胜韩国队”后观众的表情,不合语境。
⑥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修饰“晋唐书法”,使用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增加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错,“增加”与“效率”搭配不当,可将“增加”改为“提高”。
B.“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错,句式杂糅。“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将“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杂糅在一起,可改为“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或“以‘学生本位’为原则”。
D.“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错,表意不明,有歧义。不能确定“几十个”是修饰“报社、电视台和网站”还是“记者”。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
从“首先”一词看,④句在最前面,由此排除AC项两项;先是实验室着火,然后才会“烧毁很多设备”,故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又因为④中提到“实验室”这个信息,可见⑤③两句紧接④句后,由此排除了B项。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④⑤③①②⑥。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这是一段前后递呈紧密的句群,先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组合,⑤②一组,构成转折关系;①③一组,探究光为什么是波;⑥④一组,构成转折关系。
从整个语句看,这段文字的思路是: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但是真空中并没有波,于是物理学家提出“以太”,但“以太”又不存在。
所以正确语序应为:⑤②①③⑥④。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叙述生动形象”有误,本文多使用概念明确、含义固定的专业术语,以说明、议论为主,语言表达平实、简明。
故选D。
8.①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②中药砒霜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③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可治疗老年痴呆症。④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⑤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芍药苷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⑥生物力药理学用于防病治病。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的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得出①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由“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得出②中药砒霜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由“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得出③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可治疗老年痴呆症。
由“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有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出④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由“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得出⑤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芍药苷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得出⑥生物力药理学用于防病治病。
9.①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在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的系统学习、用两年半时间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提升了能力。②勤于思考。屠呦呦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古代医者的经验中获得启迪,取得了关键性突破。③锲而不舍。在漫长的“抗疟”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及其团队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地进行医学研究工作。④团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⑤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精髓。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全时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换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可知,屠呦呦通过学些是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从而为发现青蒿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中“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可知,屠呦呦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古代医者的经验中获得启迪,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这是她勤于思考的结果。
从“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新抗疟药物的大门”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屠呦呦及其团队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通过锲而不舍的工作,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从“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可知,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屠呦呦的成功体现了团队力量。
最后,从“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有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等内容可知,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精髓,因而能取得成功。
10.①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所以说是“珍贵礼物”。②把“青蒿素”比作“礼物”,具体、贴切,抽象深奥的医学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理解其含义。一是“珍贵”,需要结合青蒿素的治疗疾病及效果来分析。结合原文“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的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可知,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所以说是“珍贵”礼物。
二是“礼物”,这是比喻手法,把青蒿素比作“礼物”,生动地阐明了青蒿素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这样的比喻具体、贴切,抽象深奥的医学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1.①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②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③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加热提取,进展甚微。
④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
⑤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写“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
原文写“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原文写“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进展甚微。
原文写“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已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
原文写“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100%的抗疟药效”,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逻辑表达混乱,根据文本阐述的意思,应是在“保健运动提高血流剪应力”的前提下,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才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故选C。
13.①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
②引用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使阐述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1)该句的上句是说“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下句是“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可见,中间这句《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
(2)文中引用的这句话出自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更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1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题干中“查找文献”是做法。
D.“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说的是目的,不是“查找文献”工作;而且“就是为了……”错误,由文中可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故选D。
15. 粟 斑斓 诞 寰 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题主要注意一些形近字的区别。如“粟”的形近字“栗”,组词为“栗子”。
斓”的形近字有“澜、谰”,可组成“波澜”“谰言”等词语。
“诞”的形近字“涎”,组词为“垂涎欲滴”。
“寰”的形近字有“鬟、缳”等,“鬟”是古代中国未婚女子的一种环形发式。即在头上或额旁梳成环形髻。“缳”的意思是绳圈,绞索。
“刨”的形近字有“剖”,组词为“解剖”。
16. hāo suǐ nüè bèi zì qiǎng pī xǐ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略。
17.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共和国勋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呦呦”指鹿的叫声,出自《诗经·小雅》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
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屠呦呦的这一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18. 拉斯克奖 拉斯科医学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19. hāo nüè suǐ nüè qiǎng yǎn zhěng pī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做题时由易到难,注意分析那些疑难字的读音, 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进行比较。本题中,青蒿(hāo)素;疟(nüè)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精髓(suǐ):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肆虐(nüè):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羟(qiǎng)基:一种常见的极性基团;衍(yǎn)生物:指演变而产生,从母体物质得到的新物质(如化合物经过取代或水解);拯(zhěng)救:指援助使其脱离危难,危险;砒(pī)霜:中药名。
20.C
21.B
22.①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抗疟单验方集》,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②其次,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③最后,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虐的效价显著,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说法错误。文中倒数第二段“屠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朴素”内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说她“朴素”。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第三段“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可总结出,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籍入手,经过重重困难,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从第三段“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可总结出,在青蒿的抗疟不好后,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从“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可总结出,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虐的效价显著,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23.CD
24.①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②在北京创建了中国首都医科大学;③培养了一批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④主编了《外科学》和《外科学各论》等著作;⑤筹建生物医学工程学,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
25.①从结构上看,呼应了上文,印证了黄家驷对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②通过他人回忆的方式介绍传主,使文章的内容更真实、更饱满;③衬托了黄家驷作为知名胸心外科专家的谦逊品质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鼓励。
26.(1)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治学当如黄家驷,应面向世界,不断超越自身。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一代更应严谨治学,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为推动祖国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2)济世担当——名利无法成为个人成功的内在驱动力。行医当如黄家驷,生命不息,仁心不止。只有心系人民的福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不断进步。
(3)志存高远——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是攀登事业高峰的必要条件。处世当如黄家驷,“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只有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深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你的人生才会焕发异样的光彩。
【解析】
23.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本题中,
A项,“使他蒙受创伤”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志愿。”可知,“使他蒙受创伤”于文无据。
B项,“到省城学习医学”理解错误。根据原文“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原文是“求学”,所以“到省城学习医学”曲解文意。
E项,“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笔耕不辍。”可知,“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CD。
2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屠呦呦身上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解答该题要抓住“医学事业”“贡献”等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根据对题干的分析,到原文中寻找答题区间,该题的答题信息分布在第5~11段;明确答题区间后再筛选出其中的关键语句,如第6段中的“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第7段中的“他在北京创建了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现在国内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第8段中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以及第10段中的“黄家驷以极大的热情担负起了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等;再对关键语句稍加概括即可组织出答案。
25.
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思路、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该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首先要明确该段所写的内容,该段写方国栋将要奔赴西北,黄家驷赠给他行李箱和医学书籍的事情。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上文主要写黄家驷对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而该段回忆就体现出他对学生的教育,这样既呼应了上文,使事件更加真实,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外,考生还要思考插入这段回忆对凸显传主形象所起的作用。
26.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白题干关键词的意思,即要理解“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的含意,然后在文中找出叙述黄家驷治学、行医、处世三方面内容的句子,最后结合材料与实际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治学方面: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不断超越自身,为推动祖国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如“少年时,黄家驷不满足私塾所授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的热情担负起了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1979年,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他被任命为组长。”
行医方面:不追求名利,心系人民的福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如“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他总是坚守在医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处世方面:为人善良,关心下一代的发展,心系祖国医学的发展。如“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地搭乘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他完整无缺地带回了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正是黄老师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黄家驷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去、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27.AC
28.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
29.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①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②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④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
【解析】
2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本题中,
B项,“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
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根据原文“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所以并不是“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故选AC。
2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屠呦呦身上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如“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据此可概括出:有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和高度责任感。“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据此可概括出不畏风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据此可概括出: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科学精神。“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据此可概括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
29.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结合文中的“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这些内容来分析。还可从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不应该学术造假等现实角度分析。
如果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可结合文本内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0.C
31.D
32.D
【解析】
3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个横线处,“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披露”通常是由旁观者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布、发表。此处没有强调由旁观者公布,应选“显露”。
第二个横线处,“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根据横线后的宾语“黑洞的瑰丽”可知,此处应填“领略”。
第三个横线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众口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满城风雨”用在此处褒贬不当,选“众口纷纭”更恰当。
第四个横线处,“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行稳致远”,指稳健才能走出长远的道路。原文是表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异常艰辛的历程”的意思,所以此处应选“任重道远”。
故选C。
3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主要是结构混乱,“被……所……”句式杂糅,应将“所”去掉,然后要在“广泛”后加上“地”,来修饰“接受”。只有D修改最正确。
故选D。
3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并肩战斗,为人类的探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知,括号内应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中国科学家”,前三项的主语分别是“世界天文学的前沿”“中国科学家的成果”“世界天文学的前沿”,只有D能与后文衔接。
故选D。
33.A
34.A
【解析】
【分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符合语境。
B. 好评如潮:形容好评不断。符合语境。
C. 结合:彼此紧密联系。符合语境。
D. 而是:连词,和“不是”搭配。符合语境。
故选A。
3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找到了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的轻盈载体”中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抵心灵”是“载体”的定语,应该用顿号。故A项错。
故选A。
35.B
36.C
37.A
【解析】
3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和方法。剑走偏锋:为出奇制胜,不采用正面攻防为主的常规剑法,而采用闪避游斗等非常规的剑法。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根据后文“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可知,应选“剑走偏锋”。
第二处,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混淆视听:用假象或假言迷惑别人,使之很难辨别是非,以引起思想混乱。根据后面的“扰乱思想”可知,应选“混淆视听”。
第三处,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并没有“新奇”的意思,所以应选“层出不穷”。
第四处,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形容“短视频作品”,应选“泥沙俱下”。
故选B。
3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括号前的“其实不然”以及括号后的“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可知,括号中的内容应强调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据此排除B、D两项。
A项,“扩散与点赞”的顺序不当,应该是先“点赞”后“扩散”;还有,必定带来不良影响”说法绝对。据此排除A项。
故选C。
37.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建立”和“心态”“思想”不搭配,可改为“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排除B、D两项;二是主客颠倒,应该是青年对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主语是青年,不能是青年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这样主语就变成了互联网风潮,据此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8. 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改革先锋 共和国勋章 日裔美籍 《超越爱因斯坦》 《量子场论》 《超弦导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能力。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药学家。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屠呦呦团队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加来道雄,科学家,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 《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日裔美籍《超越爱因斯坦》《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39.示例:
丰富自己,为人生点赞
我曾经慨叹于牛顿的丰功硕果,以为只有天才的头脑才能将枯燥难耐的物理演绎为一组迷人的数字方程,但牛顿在教堂中黑暗的小屋里独涉书山的艰辛又有几人知道?曾经歆羡于海伦 凯勒的皇皇巨作,以为只有超人才能在残缺的身体上勾勒出生命的轨迹,但海伦在黑暗无光的世界中艰难摸索的苦楚又有谁能真正体验?辉煌的背后必定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艰辛历程。回眸前贤遗迹如烟,而我于雾霭沉沉中懂得了生命的暗示:不断地丰富自己,平凡的生命也会成为伟岸的躯体,黯淡的生命也会充满绚丽的光彩。不断地充实自己,巴尔扎克才能在枯燥难耐的鹅毛笔下享受世间百态的顿悟;不断地丰富自己,毛主席才能在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首先来看本题所给材料,其关键句就是“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据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等;还可以考虑为什么“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为什么“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朋友与你同行”?因为“用追马的时间种草”“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功夫花在了实干上,花在了提升自己上,所以才能等到时机成熟,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据此可立意为“实干才能成功”“提升自己”“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等。
再从“山寨感言”事件来看,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此感言为山寨版,仍然点赞?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注重的是这段话本身的含义,因为这段话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网友点赞表明大家不是注重其是否是名人言论,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实质”“人们渴望正能量”等。还可以关注网友没有辨别清楚感言的真伪就“大量转载”,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基本辨识能力,由此可立意为“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等。
40.例文
读书是一种享受。夏天,我和伙伴们带着各自喜欢的书,在草地上、树林里,选一处安静的地方,铺上一块颜色淡雅的雨布,然后,在清新的空气里,在江水的涛声中,各执一卷,读己所好。风温柔地吹着,年轻的心像雨后的天空那样明净。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我在大雪纷飞的夜晚,读获维塔那娃的诗,读社拉斯的小说。这时候的我,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一路望着沿途的风景,心情无比舒畅;又像面对一位陌生而亲切的朋友,听他娓娓叙说一个个故事,心潮起伏。也许,面对浮华的世界,躲进一角读书,不失为一种智慧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明确题干要求,注重平时积累,紧紧围绕题干要求进行写作。题干由作者对读书的美好回忆从而提出“你是否有过阅读的乐趣呢”,阅读的乐趣包括给我们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可以感受世间的美妙,也可以让自己渐渐拥有妙语连珠的能力等等。写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验,可以回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读了一本什么书,而这本书如何让自己爱不释手,如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让自己在生活中学有所用等。写作时注意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验从而表现其中的乐趣,可以适当地采用修辞手法而更具文采,注意语句通顺叙事有条理。
【点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 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41.(1)参考示例:这次将外来鱼类擅自放生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参考示例:①莫让无序放生惊扰湖水的美梦②美景需呵护,放生须依法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该哭欧材料内容并写标语牌,手下应该明确语段的内容,注意抓住“放生的有外来鱼类”“这次放生是不顾劝阻,擅自进行的”,因此写警示语应该围绕这一主题,“有序放生”,注意字数和修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