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1.2
时间和位移
一、回顾旧知,探索思路
同桌之间互相复述以下概念:中
1
机械运动
2
质点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一)
时刻和时间间隔
请结合图1.2–1参看课文第12页的内容。认真体会在时间数轴上“时刻”和“时间”有何不同。然后自己解决下列问题,如有疑问,可以看课本或小组内讨论:
在时间轴上,时刻如何表示?时间如何表示?
1.第一幅图上完成并用汉字注明
时刻:第3秒时、第4秒时
时间:前3秒
、前4秒
2.第二幅图上完成并用汉字注明
第1秒是时间还是时刻?
在图上画出第1秒
。
3.第三幅图上完成并用汉字注明
在图上画出
第3秒、第3秒初、
第3秒末、第3秒内。组卷网
4.你现在能区分前3秒、第3秒、第3秒内、
3秒时、第3秒时、第3秒初、第3秒末吗?
相互检查一下吧!
注解:第1秒即第一个1秒,0-1之间
第2秒即第二个1秒,1-2之间
······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一)
时刻和时间间隔
注解:第1秒也称为第1秒内
第2秒也称为第2秒内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即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符号:△x
单位:
米(m)
标量
(2)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符号:△x
单位:
米(m)
矢量
(3)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过一会儿加以区别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二)
路程和位移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13页路程和位移的有关内容,认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
1.某人从A地(北京)去B地(重庆)尽管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但这人_______的变动相同,即物理量_______相同。
位置
位移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三)
矢量和标量
阅读下列两例,独立思考为什么?
1.甲同学从北国商城向东运动了500米,乙同学从北国商城向南运动了500米,尽管他们都运动了500米,但发生的位移相同吗,为什么?
2.甲旅客从北京到重庆,乙旅客从重庆到北京,尽管他们都在北京、重庆两地间运动,但发生的位移相同吗,为什么?
3.只说某同学离开北国商城运动了500米,能表达清楚该同学的具体位置吗?
所以,物理学上要想描述清楚物体的运动,是不是需要一种“不仅要知道大小还需要方向才能表达清楚的物理量。”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13页矢量和标量的有关内容,认真体会,理解矢量、标量的含义,思考回答问题。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1.你还能举出哪些标量的例子?
(矢量例子你还听说过别的吗?)
2.矢量、标量相加的法则相同吗?
3.请你通过画图等方式认真研究一下课本第13页的“思考与讨论”,你能得到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的不同吗?
4.小组同学间交流一下,选派代表说明你们的观点。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三)
矢量和标量
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二、三组物理量的理解
(四)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阅读课本第14页的相关内容。学会在一维坐标系上如何表示质点在时刻
t1的位置
x1,在时刻
t2的位置
x2,质点的位移如何表示?请同桌同学为你出道题测试一下吧!
澄清概念: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你明白了吗?
思考后小组探讨: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位移的方向用汉字说明比较繁琐,你能用什么方法较为简单的解决这一问题吗?位移的方向采用什么可表示出来?
三、深化理解
巩固提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矢量有方向,标量无方向
B.矢量有正负,标量无正负
C.矢量、标量均遵从算术加法法则
D.位移为-5m比位移为3m小
【例2】一辆汽车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是x1=5km,末位置的坐标是x2=-1km,求它的位移Δx=?
【解析】Δx=x2-
x1=
-1
-
5=
-
6km
负号表示方向沿x轴负向.即B→A(共11张PPT)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回顾旧知
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我们能否采用坐标系的方法(例如一维坐标系),表示质点的位置与发生的位移呢?如果可能,请你在纸上利用直尺画图并用文字回答出下面问题。
汽车在槐北路上从十五中大门正中所在处向西运动,此时开始计时,时刻t1=
5
s到达距十五中校门口50
m远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时刻t2=
12
s到达距十五中校门口500
m远的下一个十字路口,请你建立坐标系表示这两个路口的坐标位置?表示这辆汽车经过两路口发生的位移?中
请参看课本第15页“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部分内容,(图下面的两行小字很重要,反复阅读、记牢)
与你的表示进行比较。
1.
看字母应如何书写?
2.
单位是否遗漏?
3.
△x的大小表示什么?
4.
△x的正负表示什么?
5.
时间的变化量如何表示?
一、回顾旧知
如果选择向东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重新表示在槐北路上向西行驶的那辆汽车的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进一步理解在直线运动中,矢量方向利用什么表示。
(一)、
坐标与坐标变化量
x1
=
10
m
x2
=
20
m
△x
=
x2
-
x1
二、新课教学
同理时间的变化量
△t
=
t2
-
t1
(二)、
速度
二、新课教学
请先认真阅读课本第15页的速度部分内容,过会儿独立思考下面提出的问题。(注意阅读旁白内容)w
闭合课本能回答下列问题吗?(想不起来或回答不准再次看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二是相同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大小。但对用不同时间、发生不同位移的两物体采用什么物理量比较快慢?
2.这个物理量是如何规定的?计算公式?
注意:比值定义法。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新物理量,其物理意义与原来的两个物理量完全不同。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速度与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何不同或加深?
5.速度的方向如何?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
据初中所学知识可知:质点沿x轴作变速直线运动,t
时刻通过轴上A点,再经历时间△t
发生的位移为△x,则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速度v
不难理解: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劣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是变化的,往往有启动、加速或减速直至停止等现象,那如何把物体的运动描述得更精确些?(想一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阅读课本第16页第三自然段,你能理解课文中所讲的解决方法吗?反复思考一下,不理解的可以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提问。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组卷网
二、新课教学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
平均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或经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
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初中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阅读课本第16页“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文部分最后四行,其中提到的一些注意事项是什么?请将其画下来。
“速度”究竟是指“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速度(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例如:汽车速度计读出的是速率
注意:平常我们所说的“速度”
有时指“速度”,有时指“速率”
,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不过作为一名高中生来讲今后我们要力求表达准确。
阅读课本第16页常见物体的速度表
阅读课本第16页常见物体的速度表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设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
设
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x
参看状元之路第10
页左侧的标题二,归纳有何不同?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我国铁路交通高速发展,已经数次提速.当你外出时可上网查询最新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下表是小明同学暑假到北京旅游前在中国铁路网(Http://train.tielu.org)上查询的K220次空调特快的运行时刻表.
车次:K220??
石家庄——包头
你能从此表中得到哪些信息,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运行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哪两个相邻站点间行驶最快?当日18:00列车的瞬时速度多大?
站次
车站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数
1
石家庄
始发站
15:52
0公里
2
定州
16:36
16:46
71公里
3
保定
17:21
17:23
131公里
4
高碑店
17:59
18:02
193公里
5
北京西
19:07
19:18
277公里(共11张PPT)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一、回顾旧知
你能独立回答下面问题吗?试试看。如果感到回答不准可翻阅课本(第15页)。
1、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我们已经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引入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初步理解:“速度大”
“速度变化大”
“速度变化得快”
认真阅读课本第25页的“思考与讨论”完成其中问题。小组同学交流所想到的一些例子。
请完成下列表格,并独立思考后面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二、新课教学
20
20
24
2.5
2
2.4
问题1:甲、乙相比哪辆车速度“增加”得快?组卷网
问题2:乙、丙相比哪辆车速度“增加”得快?
问题3:甲、丙相比哪辆车速度“增加”得快?
可以通过
怎样的计算进行比较?
初速度v0
(m/s)
末速度v
(m/s)
经过时间t
(s)
速度变化量Δv
(m/s)
甲
0
20
8
乙
0
20
10
丙
0
24
10
(一)、
加速度
二、新课教
请先认真阅读课本第26页的加速度部分内容,独立思考下面提出的问题。(注意阅读旁白内容)w
闭合课本能回答下列问题吗?(想不起来或回答不准确再看书)
1.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
加速度如何规定的?符号是什么?计算公式?
3.
加速度的单位?如何读?
4.
加速度的方向如何?
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即速度变化率
变化率是如何定义的?
课本28页的
科学漫步
阅读课本第26页至第27页,并独立思考后面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注意理解图1.5-2)
(仅限直线情况)
二、新课教学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加速运动中,a方向与
v方向_____
a
增大,v__________
a减小,v__________
相同
相反
在减速运动中,a方向与
v方向_______
a
增大,v_________
a减小,v__________
增加得快
增加得慢
减少得快
减少得慢
(三)、从
v
-
t
图象看加速度
二、新课教学
阅读课本第27页“从
v
-
t
图象看加速度”部分,并独立思考后面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1.v
-
t
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
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
2.用课本原话回答:图中
E
、F
两点应如何叙述?
3.如何根据图象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
v
-
t
描述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函数关系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1.
速度大的物体
,速度改变量一定大吗?
加速度一定大吗?
2.
速度改变量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
3.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
4.
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一定增大吗?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研究旋转效应的足球,可把足球看作质点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4.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5.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
6、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在此过程中,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出现的最大值分别是
A、2πR,2πR????B、0,2πR???????C、2R,2R???????D、2πR,2R
7、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与位置相对应,时间与位移相对应
B、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C、1min只能分为60个时刻
D、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5s时就是指5s末??????????????
B、在5s时就是指5s初
C、在5s内就是指从4s末到5s末这1s时间
D、第5s内就是指从4s末到5s末这1s时间
9、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35从天津发车
B.
某人用15s跑完l00m
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h开播
D.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0、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为零
1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12、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线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0,0
B、4R
,
由A→C,4R
C、4R
,由A→C,2πR??
D、4πR??,由A→C,4R
13、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
A、4m,3m
B、3m,1m
C、3m,2m
D、4m,2m
14、无风天气,飞行员进行打靶训练时,对投下的炮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曲线
B.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曲线
C.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直线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5、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了40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B点,此过程中它通过的路程多大?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共10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说:
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请只参看课本第8页,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在物理学中,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请举手回答你所了解的运动?其他同学可作完善或纠错?(完善----不可重复前面同学的回答)中
注意: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了物体做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体会到。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回顾旧知,探索思路
(一)
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怎样描述“运动”
请参看课本第9页第一自然段。独立思考一下,你还有哪些描述运动的方法,可举手抢答。注意:一个同学在回答时,其他人要认真聆听,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可补充或纠错,也可继续抢答。前面同学回答过的类型不可再重复。
谈体会。只看课本P9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二)实验:描画滚动的圆板上一点的运动轨迹
二、概念规律,方法模型
请继续认真阅读课本直至第10页第三自然段(…
…
那就荒唐可笑了)。思考后讨论下列问题,根据课本抢答下列问题。注意:一个同学在回答时,其他人要认真聆听,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可补充或纠错,也可继续抢答。前面同学回答过的类型不可再重复。
问题.
请你归纳一下将物体看成点的依据。请举例说明
(一)
探究过程,揭示本质。-
-
-
物体和质点
二、概念规律,方法模型
(二)
理解概念,建立模型。
1.质点:将物体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是我们建立的一种理想化的
“物理模型”。
2.需要掌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建立的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注意:参看第10页关于质点的注解。
二、概念规律,方法模型
据初中所学内容,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下列问题。回忆不起来的,小组同学可以议论。
1.看课本图1·1-3
。坐在运动列车中的乘客。有人说乘客是运动的,有人说乘客是静止的。原因是什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w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的参考系内容,将对你有启发的话画下来,并认真加以思考。
2.“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这句话对吗?
3.运动的相对性是指什么意思?
(三)
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二、概念规律,方法模型
分析课本图1·1-4中,分别选择的参考系是谁?
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相对的是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否是个重要问题?为什么?
通常情况下,参考系应如何选取?
(四)
坐标系
二、概念规律,方法模型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11页的坐标系内容,对照课本中图1.1-5理解课本内容。将对你有启发的话画下来,并重新阅读一遍。
组卷网
三、概念、规律、方法、模型的理解运用
1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足球在操场上滚动
B.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
C.研究沿平直铁路运动的高速列车整体的运动
D.研究雄鹰在空中翱翔时翅膀的运动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执行任务,发现脸颊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虫子,就伸手去抓了一下,哪知抓到手中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人的子弹.你能从物理的角度解释这件事吗?
3.一个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经过1s后下降5m至A点,经过2s后下降20m至B点,以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分别以O、A、B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坐标分别为多少?分别画出坐标图.
BC
【解析】驾机飞行的法国飞行员和飞行的子弹相对与地面来讲是运动的,这是选取地球为参考系,而如果选取飞行员为参考系,则子弹是静止的.
课本练习答案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岸(或地面)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说时针相对钟表表盘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说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不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
3、通过测量可知,A点坐标是-0.44m,B点坐标是
0.36m。即xA=-
0.44m,xB=
0.36m。如何得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