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充分运用问题情境,交流与讨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在活动中抓好知识和技能的落实,结合具体的案例从问题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问题情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阐述.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
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发现奇妙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出课题,并说明探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板书)。
活动2【活动】探究实验一:向燃着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走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各组的现象,并与其它组比较。然后,学生相互分析现象,可推知什么样结论。
【交流、评价】学生向教师汇报。教师跟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现象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活动3【活动】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并展示实验成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推知实验结论。
现象
软的塑料瓶变瘪
分析
CO2能溶于水
【说明】实验证明一体积水大约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4【活动】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并展示实验成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推知实验结论。
现象 分析
Ⅰ 变红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Ⅱ 不变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Ⅲ 不变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Ⅳ 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石蕊变红
[探究实验]将Ⅳ中的红花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
[学生回答]红花变回紫色
[教师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花变成红色
[板书] CO2 + H2O = H2CO3 (碳酸)
H2CO3 = H2O+ CO2↑
活动5【活动】探究实验四: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引导】一瓶百事可乐饮料,引导学生回答又叫碳酸饮料。打开瓶盖,并倒几杯给学生品尝。学生发现有气泡冒出现象,从而猜想气体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讨论】各组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演示】找一组学生演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CO2 + Ca(OH)2 = CaCO3 ↓+ H2O
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活动6【讲授】【展示】表6-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已致死亡
【说明】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对人的健康影响越大。播放动画视频后,引出问题: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学生回答】灯火试验
【视频介绍】温室效应
【讨论】谈谈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活动7【练习】当堂训练
1. 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又跟它的物理
性质有关的是( )
A.人工降雨 B.促进光合作用
C.用于灭火 D.作化工原料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