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2 07: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形图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自己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导言: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 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 这是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然而能够容 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她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 家想不想知道? 板书: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学生思考配合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学生自读课本,结合图2-2-1海拔和高度地图,自学图左面的两段文字,明白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教师:利用多媒体小结海拔和高度,并板书。 板书:一、海拔 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首先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得出问题结果。
(学以致用) 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对高度)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本文字自学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看“学法提示——相近的概念,要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较,这样记忆得才牢固。”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然后延伸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
(过渡)小故事: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读课本找出——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三、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要学习等高线地图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等高线?利用多媒体讲解等高线的概念。 教师:(画图讲解) 等高线有哪些基本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第四个特点“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并举例:“爬山比赛,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运用课件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学生快速巩固记忆之后,到黑板抢答自己最熟悉的部位名称。 (利用“支你一招”提醒学生要观察不同部位等高线的海拔变化规律及其弯曲方向与高度变化的关系来辩认属于哪个部位。) 在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出示的各部位局部图,小组合作试着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山地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如何区分? (设计意图) 在这里又提升到理论层次——等高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如等深线、等温线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的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而且为今后学习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打下基础。 师问:学生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实探究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教法: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结合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哪里容易形成河流?在山区下大雨时能不能往山谷部位跑?”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大,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丰富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 相对高度 五种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的特点: 同线等高 等高距(同图等高) 等高线的疏密坡的陡缓 3、地图上的地形区: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