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诗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走向,熟读成诵。(重点)
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相关资源
歌曲沙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古诗词有关月的诗句。
2、出示教学目标、重难点。
3、生字注音,释词。
4、学生听示范读诗。(字正腔圆 感情充沛)
文体、作者及创作背景
文体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宋四家”之一
背景
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自请外放。写此词时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苏辙七年未见。
指导生代入词人,感情充沛地读诗。
读词,体会心路历程。
你从词序中读出了什么?
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怀念子由,从“兼”可知不只是怀念子由。
明确词的内容。
上阙: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自由诵读,看作者传递出了哪些情感?
问天
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虚实结合,想象大胆而浪漫。
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天上高寒,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词人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的温暖。
问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为什么有此一问?
看似有情却无情,低照无眠人。
作者埋怨圆月,其实是因亲人不能团聚而惆怅。
问心
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间没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人与月皆不能自主,顿悟“此事古难全。”
问候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
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讨论,练笔
学生小组内讲自己曾经的情绪低谷,遭遇的失意和挫折,如果已经化解,用的什么方法,写下来,小组选出最有效的办法和全班同学交流。
小结
《康震讲苏东坡》
悟情,提升精神境界
1、苏轼漂泊一生,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总会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那里人们的心坎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密州)
“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儋州)
2、结语
明月时时有,此夜最相思,人世浮沉,聚散离合,苏轼是情绪的主人,不被喜怒哀乐所左右。我们也应该像苏轼那样,失败时莫悲伤,苦闷时莫彷徨,用乐观旷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挑战。愿同学们在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都拥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练笔作业
将词改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