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计算题拓展训练
1.下表为 20℃盐酸的密度和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小明量取 50毫升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以配制稀盐酸。试回答:
密度(克/厘米 3) 1.025 1.05 1.075 1.1 1.125 1.15 1.18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30 36
(1)根据上表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中含有溶质为 克。
(3)小明用 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可配制 10%的稀盐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2.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
3.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瓶浓硫酸的质量是 g,其中含溶质 g。
(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毫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现有硝酸钾(KN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45.8 85.5 110 138
(1)20℃时,能否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 请计算后说明。
(2)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风吹日晒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这种从溶液中得到体的方法叫 (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有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则由表可知这两杯溶液的温度的最小范围是 。
5.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
6.根据图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某一温度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 ℃。
(2)在 t1℃~t2℃范围内,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要从含有少量 A 的 B 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B 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5)t3℃时,将 30gA 加入到装有 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 0.1%)。
(6)在室温时将 A 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 A 未溶解,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A 完全溶解了,可能的原因是 。
7.已知10℃时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密度的关系如表: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15% 20% 23%
密度(克/厘米3) 1.07 1.11 1.15 1.18
(1)下列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不干燥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取20%的食盐水100毫升。配成10%的食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8.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30℃时,100克水中加入5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克,则x的取值范围是 。
9.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现象,图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得:
(1) 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为什么?
(2)试管甲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两个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谁大?
(4)请写出一种可使甲试管中剩余固体溶解的一种方法。
10.T℃时,200 克某物质的溶液,蒸发 30 克水或加入 12 克该物质可达到饱和。求:
(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2)T℃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 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参考答案
1.(1)解:稀盐酸的密度随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或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也越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解:21.24
(3)解:设可配制 10%的稀盐酸 x 克。
50ml×1.18g/mL×36%=x×10%
x=212.4g
V=m/ρ=212.4g/1.05g/mL=202.29mL
2.(1)13.6
(2)在第③次实验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3.6g-10g=3.6g,
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100g×20%=(100g+x)×5%;
解得:x=300g;
那么加水的体积为:。
3.(1)920g;901.6g
(2)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
600g×19.6%=98%x;
解得:x=120g;
需要这种盐酸的体积为:;
需要加水的质量:600g-120g=480g;
需要加水的体积:。
4.(1)由表可知,20℃对应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度为36.0g,可计算得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济质质任分数为 所以该温度下不能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
(2)蒸发溶剂
(3)20~30℃
5.(1)13.6
(2)③④
(3) 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设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擀质量为x
100×20% =5%x
x=400g,所以所用水的质量为400g-100g=300g。
6.(1)t2
(2)B>A>C
(3)降低温度(或加水等)
(4)蒸发结晶
(5)33.3%
(6)A 的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7.(1)①②
(2)m浓=100m1×1.15g/cm3=115g
115g×20%=10%×m稀
m稀=230g
m水=230g-115g=115g
8.(1)145.8
(2)209.(1)甲;因为有剩余固体
(2)16.7%(16.67%)
(3)乙 (大)
(4)升高温度(或加溶剂水)
10.(1)40g
(2)28.6%
(3)24.3%
11.(1)解:因为物体漂浮,所以F浮=G物=ρVg = 1.30g/ cm3×500cm3×10N/kg =
6.5N
(2)解:F浮=ρgV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