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2: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语言应用: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思维能力: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寇、副”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 斩钉截铁、热
血沸腾”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消文章脉络。并能概括出各部分的小
标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认识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语言应用:能根据课文一些句子仿照说话。
思维能力: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
审美创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了解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海拔1105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1941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军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沈重(1915—1986)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三、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梳理课文:让我们通过概括小标题梳理故事内容吧。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学习课文
1.初始英雄:接受任务—见壮心
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大规模地侵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这里说明敌我力量悬殊,但是五壮士还是勇于承担重任,不怕牺牲。
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包括察哈尔、热河、辽宁三省的一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四个区。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3)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4)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寇: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
2.诱敌上山—见壮行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2)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想象画面,读出他们对敌人的痛恨。
3)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4)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想象画面,读出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5)学写字 抡lūn
贯guàn:注意笔顺: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词语比较: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聚精会神 更能体现出两个小战士战斗的专注。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神态
表现出五位战士对日寇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②指名读,读出对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打了下去(面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点的描写)。
这里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9)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认识了五位战士,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