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2 09: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0 秦末农民大起义
1.(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楚汉之争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5.(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修建阿房宫 B.秦末农民起义 C.楚汉之争 D.秦的暴政
6.(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7.(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8.(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9.(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某同学阅读的历史资料中有“楚汉之争”“约法三章”“垓下之战”等关键词,与这些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李斯 B.赵高 秦二世 C.陈胜 吴广 D.项羽 刘邦
10.(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对于其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
A.焚书坑儒 B.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C.统一了文字--小篆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
11.(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民间流传的民谣:“生男慎勿举(抚养),生女哺用餔(婴儿喝的糊状食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从哪一方面说明了秦朝的暴政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法律严苛 D.土地兼并严重
12.(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13.(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14.(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15.(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和引领时代发展。但是,秦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却造成了思想界的黑暗。秦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焚书坑儒 D.独尊儒术
16.(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秦朝末年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这次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暴政 B.刑法严酷 C.赋税繁重 D.徭役繁重
17.(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A.秦朝统一度量衡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的暴政 D.秦朝统文字
18.(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9.(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20.(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
A.项羽起义 B.刘邦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21.(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贾谊《过秦论》中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谁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下列对“一夫作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B.“一夫作难”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C.“一夫作难”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初
D.“一夫作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2.(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下侧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资料卡,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开始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刘邦、项羽, 起义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起义地点:大泽乡
A.时间 B.领导人 C.起义原因 D.起义地点
23.(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A B.B C.C D.D
24.(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它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材料 评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王莽篡政 D.黄巾起义
25.(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26.(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材料一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其具体表现。
(2)材料二中“坑灰未冷山东乱”包含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3)“刘项”在秦亡后又进行了哪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秦亡前后,“刘项”领导的战争的性质有何区别?
(4)秦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7.(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他采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部边隅采取了哪一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问题?(两点即可)
材料四: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材料四中《史记》的记载涉及哪一历史事件?
(5)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28.(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入秦朝, 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公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大家热烈响应,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在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
(1)材料一说明秦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4)阅读材料四后,有同学认为:若没有发生下雨误期的事,反抗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5)综上所述,作为统治者,要让他的统治长久不衰,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9.(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对待秦始皇,人们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残暴无仁。你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是什么看法?(请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相关史实论证说明)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领导了大泽乡起义。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项羽、刘邦是大泽乡起义之后,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二者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楚汉之争,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B符合题意;ACD不是第一次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信息“第一次”,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3.A
【解析】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楚汉之争历时四年,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前所未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所以答案选A。
4.B
【解析】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中,刘邦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四面楚歌。故选B。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从根本上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修建阿房宫是秦滥用民力的具体表现,秦末农民起义直接灭亡了秦朝,楚汉之争是在秦亡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因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的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C项符合题意;D项不合题意;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AB两项不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以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项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可确定答案。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刘邦项羽争霸过程中,项羽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符合题意要求,故选A项;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刘邦取得胜利。因此,与题干词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和刘邦,故选D项,排除ABC项。
1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属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A项符合题意;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属于秦始皇的功绩,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A
【解析】材料中的民谣大意为:男丁被征役而死,所以人们认为生男不如生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徭役繁重,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局面,故选A;材料中的民谣反映的是秦朝繁重的徭役,没有涉及秦朝的赋税、法律及土地兼并的情况,故排除BCD。
12.B
【解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时期法律严苛,人民动辄受到刑罚,沦为囚犯,B正确;题干所述现象实际上是秦朝暴政的表现,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B
【解析】根据题干“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题干材料表明行盗者受到的惩罚很重,体现出秦朝的刑罚很残酷。B项正确;秦朝的赋税很沉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秦朝的偷盗很猖獗不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排除C项;秦朝的徭役很繁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14.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15.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C项正确;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AB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解析】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A项正确;刑法严酷 、赋税繁重和 徭役繁重都属于秦朝暴政的体现,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其表现有: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修山骊山陵等,C项正确;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文字是秦朝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积极有利的措施,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9.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尽管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败,但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和英雄气概,“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B项正确;“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是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排除A项;“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排除C项;“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最初是用来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C
【解析】依据题干“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谁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可知,“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故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末,不是公元前3世纪初,故C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B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特点,排除BD选项,根据公元纪年法判断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得出答案。
2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公元前209年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吴广,不是刘邦和项羽,故资料片中起义领导人错误,B项符合题意;ACD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23.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项BCD所对应的时间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24.A
【解析】根据“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杭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可得出强调的是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A项正确;项羽刘邦起义是在大泽乡起义之后,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项;CD项是汉代的,且王莽篡政不是农民起义,排除。
25.B
【解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指的是秦末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斗,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6.(1)秦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等.
(2)焚书坑儒和秦末农民大起义。
(3)楚汉之争。刘邦获胜。秦亡前:农民起义;秦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4)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切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族秦者,秦也”说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秦朝自身有关,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这才是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秦朝暴政表现在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等。
(2)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坑灰未冷山东乱”包含了焚书坑儒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两个事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实现,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山东乱是指秦末农民大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先举起反秦农民起义大旗的是陈胜吴广起义,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3)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获得胜利,建立汉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亡前,“刘项”领导的战争属于农民起义;秦亡后则演变为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4)
根据材料信息,从秦朝因暴政而亡到项羽因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而败北可知,作为统治者应该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不可过分压榨百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27.(1)秦始皇(或嬴政);法家。
(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郡县制。
(3)秦朝繁重的徭役;繁重的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两点即可)。
(4)陈胜吴广起义。
(5)秦朝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秦朝的统治最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秦王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所以说秦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
(2)
根据材料二“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部边隅采取的措施是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
根据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可知,秦朝徭役繁重;根据材料三“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可知,秦朝兵役繁重;根据材料三“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可知,秦朝赋税沉重;根据材料三“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秦朝刑罚严酷。
(4)
根据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四中《史记》的记载涉及陈胜吴广起义。
(5)
秦朝徭役繁重、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统治很残暴,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秦朝的统治最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
28.(1)商鞅变法。
(2)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4)不对。因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5)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唯才是举,广纳谏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图一是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颁行全国。材料三中的图二是统一文字。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
(4)根据材料“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在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可知反映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即使没有发生下雨误期的事,反抗依然会爆发,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保证。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29.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兴修灵渠、修筑万里长城,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说秦始皇是暴君是因为他实行严刑峻法,征收沉重的赋税徭役,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解析】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可以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兴修灵渠、修筑万里长城,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事迹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可以从实行严刑峻法,征收沉重的赋税徭役,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等史实说明秦始皇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