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语 文 园 地
第 一 课 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交流平台
乐观、顽强
淘气、顽皮
勇敢、机灵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 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呀!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我深刻体会到鲁滨逊乐观、顽强的特点。
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1.从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
2.借助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感受人物特点。
3.要多面、立体地评价人物。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
.
.
.
.
.
.
.
.
.
.
.
.
.
.
.
.
.
.
夸 张
什么是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目的
手段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
.
.
.
.
.
.
.
.
.
.
.
.
.
.
.
.
.
.
“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表明眼泪很多
表现了人们见到两个孩子平安归来时的激动心情和场面。
“春节眨眼就要到了”
表明时间过得飞快
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渴盼和迎新春的快乐心情。
“喜得快要发疯了”
表明欢喜得程度深
生动地表现了八儿喜不自胜、急不可耐的情态,以及腊八粥的无穷魅力。
夸张的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
加强情感
强调语气
烘托气氛
夸张的形式
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
“大、多、高、强、深……”
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真称得上“宰相肚里能撑船”。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
“小、少、低、弱、浅……”
六年的光阴,有如白驹过隙,一晃我们就要毕业了。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
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教室里安静极了,就算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得见。
教室里安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都听得见。
他一口气跑回家,饿得前胸贴后背。
我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