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5 17:00:31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所示的三叶虫又名“燕子石”,是近年奇石市场的新成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温暖的海域 B.寒冷的海域 C.温带陆地 D.热带陆地
2.下列事件与三叶虫诞生时的地质时期相对应的是(  )
A.蓝细菌大爆发 B.蕨类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繁盛 D.脊椎动物繁盛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 2021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文称,该团队通过建立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确定了云南思茅盆地的钾盐形成于1.12亿年~6300万年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发现的钾盐主要形成于(  )
A.寒武纪 B.石炭纪 C.二叠纪 D.白垩纪
4.该时期出现的事件是(  )
A.陆地范围缩小 B.草原面积扩大
C.恐龙灭绝 D.三叶虫出现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冷凉还原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反应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  )
A.温暖湿润—干旱炎热—干燥冷凉
B.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干燥冷凉
C.干燥冷凉—干旱炎热—温暖湿润
D.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
6.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质历史时期属晚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B.该时期脊椎动物迅速发展,海洋面积近一步缩小
C.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D.爬行动物时代,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信息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主要依据(  )
①地层中的化石②地层的走向③地层的厚度④地层中的岩石年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可能形成于(  )
A.寒武纪 B.泥盆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2021高一上·期末)下图为“距今2万一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新近纪的寒冷期 B.新近纪的温暖期
C.第四纪的间冰期 D.第四纪的冰期
10.该时期(  )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B.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D.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侏罗纪,乙是古生代
C.甲是白垩纪,乙是新生代 D.甲是寒武纪,乙是古生代
12.海生藻类出现在(  )
A.奥陶纪 B.三叠纪 C.前寒武纪 D.古近纪
(2021高一上·惠阳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14.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二、综合题
15.(2020高一上·荣成期中)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层中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3)说明A、D岩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16.(2020高一上·长春期中)阅读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国务院最近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该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   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原因。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
17.(2020高一上·湘鄂冀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   代,这一时期被称为“   时代”。
(2)在白垩纪,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   的标志。
(3)恐龙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在66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18.(2020高一上·宜秀月考)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   岩层,最年轻的是   岩层。
(2)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   或   。
(3)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是新近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
(2020高一上·丽水月考)读“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下列选项内容为图中数字内容的选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使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选项内容: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①   ②   ③   ④   
20.在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_ ▲_。写出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在地质年代表中该时间单位的名称。
21.简述①内容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
22.说明化石与③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动物界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和人类时代。植物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早期,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早期,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1.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在古生代,温暖的浅海适合三叶虫生活,A正确。
故答案为:A。
2.三叶虫诞生时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在前寒武纪,A错误;蕨类植物繁盛晚古生代,B错误;无脊椎动物繁盛在寒武纪,C正确;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D
4.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演化历程表:
宙 代 纪 演化历程
显生宙(5.4亿年前)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如今的一些高大山脉在这一时期形成;
“最近的生物时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繁盛;中后期,鸟类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晚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各块大陆聚集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出现;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25亿年前) 前寒武纪 蓝藻大爆发,制造氧气;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出现在这一时期地层。
太古宙(40亿年前) 太古宙时,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46亿年前) 冥古宙时,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钾盐形成于1.12亿年~6300万年前,这时期为中生代的白垩纪,D正确,古生代时期为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其中包含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在此时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不是陆地范围缩小,A错误;草原面积扩大是在新生代,B错误;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C正确;三叶虫出现在早古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动物界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和人类时代。植物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早期,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早期,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5.据材料“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冷凉寒冷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结合题干“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根据所学知识,岩层沉积自下而上由老到新,可推断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据材料“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可知,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爬行动物盛行,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C正确,D错误;脊椎动物迅速发展出现在晚古生代,B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7.C
8.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
7.由材料“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地层形成具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地层中的岩石年龄可以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生物进化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而且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能推知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的历史。①④正确;地层的走向和地层的厚度属于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倒置或者缺失,因此地层的走向和厚度不能推知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②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的年代是中生代的白垩纪,C正确;寒武纪时主要生物是三叶虫等,A错误;泥盆纪时主要是鱼类,B错误;第四纪是恐龙灭绝,主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
9.根据材料,图示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属于2.58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时期,AB错误。图示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远离现在的大陆,与现代相比,当时的海平面较低,地球处于冰期,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0.根据材料,该时期距今2万~1.5万年,属于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发生在古生代时期,A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全灭绝,到现在依然存在,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在新生代时期基本形成,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11.读图,乙早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中后期为两栖动物时代,乙为古生代,AC错。甲时期动物界以恐龙为典型代表,植物界以裸子植物为典型代表,应为中生代,可能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寒武纪位于早古生代,D错,B正确,故答案为:B。
12.乙是古生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海生藻类出现在古生代以前,即前寒武纪,C正确。奥陶系属于早古生代,三叠纪属于中生代,古近纪即早第三纪,属于新生代,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如下为部分地质年代简表: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显生宙 新

代 第四纪 2.58
23.03
66.0
145.0
201.3±0.2
252.17±0.06
298.9±0.15
358.9±0.4
419.2±3.2
443.8±1.5
485.4±1.9
541.4±1.0
动物 植物
新近纪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古近纪 哺乳动物时代


代 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两栖类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鱼类动物时代
志留纪
奥陶纪 藻菌时代
寒武纪 无脊椎动物时代
元古宙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2500    
太古宙     40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
4600    
13.由图可知,图中甲为恐龙化石,乙为三叶虫化石,丙为哺乳动物化石,丁为鱼类化石。结合学过地球演化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所以四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据上题的分析,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时期,是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而孢子植物和海生藻类的时代均早于裸子植物。D符合题意。答案为:D。
15.【答案】(1)最早是A,最晚是G。
(2)B对应W,C对应X,F对应Y,G对应Z。理由:BFG分别对应WYZ是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C对应X是应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
(3)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所以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化石,所以是中生代。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的沉积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在沉积岩中,下层岩石年龄老,上层岩石年龄轻。所以形成最早是A,形成最晚的是G。
(2)观察图可直接得出: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BFG分别对应WYZ;C对应X是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所以B对应W,F对应Y,G对应Z,C对应X。
(3)由图及图例观察可知,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于古生代早期,所以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足迹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所以是中生代。
【点评】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16.【答案】(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曲线,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变化的趋势。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人们了解的不够,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故答案为:(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点评】(1)本题需据图判断曲线走向,并能够准确描述。
(2) 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解答。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从生态、人类研发、对后代的影响等方面来解答。
17.【答案】(1)中生;爬行动物
(2)中生代结束
(3)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与地球撞击会在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震动,引发森林大火,烟尘遮蔽阳光,植被难以生长,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气候逐渐转变为寒冷干燥的气候,导致恐龙灭绝。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灭绝,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因此,不论哪个猜想都离不开恐龙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言之有理即可。陨星撞击主要从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烟尘遮蔽阳光,导致植被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的灭绝;火山爆发说与之类似,火山烟灰云进入大气,遮蔽阳光,改变和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绝;气候变化说,也是从气候出现异常改变,导致恐龙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恐龙灭亡。
【点评】中生代是 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18.【答案】(1)A;C
(2)遗体;遗迹
(3)越复杂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含有化石,为沉积岩,沉积岩下方的先沉积,上方的后沉积。读图可知,图中ABC中A岩层位置最低,形成年代最古老,最年轻的为C层。(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点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dài)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化石一般最少都要经过上亿年才能形成。
【答案】19.地理环境;生物;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0.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1.①为地理环境,生物的生长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22.③内容为地层,地层与化石间的关系: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同一地层内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根据生物进化的这一特点,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生物,③为地层,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宙,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地球演化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
(4)说明地层与化石之间的关系。首先,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其次,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第三,根据化石(生物)的特点就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第四,由于地层的层理结构一般都是先沉积的层在下(老),后沉积的层在上(新),这样就为进一步确定地球的历史演变奠定了基础。
【点评】地球演化历程
宙 代 纪 主要地理事件及主要特征 矿产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宙 新生代 第四纪 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人类时代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金属矿产、造煤时期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基本形成,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后期造煤时期 两栖动物时代
鱼形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珊瑚) 蕨类植物时代
藻类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前


纪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大片陆地   (晚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有生命迹象
太古宙 海洋为主,没有宽广陆地
火山活动频繁 铁矿
冥古宙 地球形成初期
19.本题以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为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化石(生物)与地质年代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知地质年代表的建构方法,体会科学家编制地质年代表的过程与方法。
20.【分析】(1)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生物,③为地层,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宙,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地球演化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2.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下图所示的三叶虫又名“燕子石”,是近年奇石市场的新成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温暖的海域 B.寒冷的海域 C.温带陆地 D.热带陆地
2.下列事件与三叶虫诞生时的地质时期相对应的是(  )
A.蓝细菌大爆发 B.蕨类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繁盛 D.脊椎动物繁盛
【答案】1.A
2.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动物界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和人类时代。植物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早期,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早期,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1.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在古生代,温暖的浅海适合三叶虫生活,A正确。
故答案为:A。
2.三叶虫诞生时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在前寒武纪,A错误;蕨类植物繁盛晚古生代,B错误;无脊椎动物繁盛在寒武纪,C正确;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 2021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文称,该团队通过建立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确定了云南思茅盆地的钾盐形成于1.12亿年~6300万年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发现的钾盐主要形成于(  )
A.寒武纪 B.石炭纪 C.二叠纪 D.白垩纪
4.该时期出现的事件是(  )
A.陆地范围缩小 B.草原面积扩大
C.恐龙灭绝 D.三叶虫出现
【答案】3.D
4.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演化历程表:
宙 代 纪 演化历程
显生宙(5.4亿年前)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如今的一些高大山脉在这一时期形成;
“最近的生物时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繁盛;中后期,鸟类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晚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各块大陆聚集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出现;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25亿年前) 前寒武纪 蓝藻大爆发,制造氧气;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出现在这一时期地层。
太古宙(40亿年前) 太古宙时,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46亿年前) 冥古宙时,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钾盐形成于1.12亿年~6300万年前,这时期为中生代的白垩纪,D正确,古生代时期为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其中包含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在此时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不是陆地范围缩小,A错误;草原面积扩大是在新生代,B错误;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C正确;三叶虫出现在早古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冷凉还原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反应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  )
A.温暖湿润—干旱炎热—干燥冷凉
B.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干燥冷凉
C.干燥冷凉—干旱炎热—温暖湿润
D.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
6.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质历史时期属晚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B.该时期脊椎动物迅速发展,海洋面积近一步缩小
C.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D.爬行动物时代,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
【答案】5.D
6.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动物界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和人类时代。植物发展阶段古生代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早期,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早期,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5.据材料“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冷凉寒冷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结合题干“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根据所学知识,岩层沉积自下而上由老到新,可推断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据材料“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可知,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爬行动物盛行,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C正确,D错误;脊椎动物迅速发展出现在晚古生代,B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信息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主要依据(  )
①地层中的化石②地层的走向③地层的厚度④地层中的岩石年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可能形成于(  )
A.寒武纪 B.泥盆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答案】7.C
8.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
7.由材料“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地层形成具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地层中的岩石年龄可以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生物进化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而且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能推知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的历史。①④正确;地层的走向和地层的厚度属于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倒置或者缺失,因此地层的走向和厚度不能推知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②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的年代是中生代的白垩纪,C正确;寒武纪时主要生物是三叶虫等,A错误;泥盆纪时主要是鱼类,B错误;第四纪是恐龙灭绝,主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期末)下图为“距今2万一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新近纪的寒冷期 B.新近纪的温暖期
C.第四纪的间冰期 D.第四纪的冰期
10.该时期(  )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B.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D.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答案】9.D
10.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
9.根据材料,图示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属于2.58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时期,AB错误。图示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远离现在的大陆,与现代相比,当时的海平面较低,地球处于冰期,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0.根据材料,该时期距今2万~1.5万年,属于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发生在古生代时期,A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全灭绝,到现在依然存在,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在新生代时期基本形成,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侏罗纪,乙是古生代
C.甲是白垩纪,乙是新生代 D.甲是寒武纪,乙是古生代
12.海生藻类出现在(  )
A.奥陶纪 B.三叠纪 C.前寒武纪 D.古近纪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11.读图,乙早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中后期为两栖动物时代,乙为古生代,AC错。甲时期动物界以恐龙为典型代表,植物界以裸子植物为典型代表,应为中生代,可能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寒武纪位于早古生代,D错,B正确,故答案为:B。
12.乙是古生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海生藻类出现在古生代以前,即前寒武纪,C正确。奥陶系属于早古生代,三叠纪属于中生代,古近纪即早第三纪,属于新生代,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惠阳期末)下图为某中学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14.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答案】13.C
14.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如下为部分地质年代简表: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显生宙 新

代 第四纪 2.58
23.03
66.0
145.0
201.3±0.2
252.17±0.06
298.9±0.15
358.9±0.4
419.2±3.2
443.8±1.5
485.4±1.9
541.4±1.0
动物 植物
新近纪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古近纪 哺乳动物时代


代 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两栖类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鱼类动物时代
志留纪
奥陶纪 藻菌时代
寒武纪 无脊椎动物时代
元古宙   震旦纪
(埃迪卡拉纪)
  2500    
太古宙     40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
4600    
13.由图可知,图中甲为恐龙化石,乙为三叶虫化石,丙为哺乳动物化石,丁为鱼类化石。结合学过地球演化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所以四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据上题的分析,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时期,是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而孢子植物和海生藻类的时代均早于裸子植物。D符合题意。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5.(2020高一上·荣成期中)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层中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3)说明A、D岩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答案】(1)最早是A,最晚是G。
(2)B对应W,C对应X,F对应Y,G对应Z。理由:BFG分别对应WYZ是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C对应X是应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
(3)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所以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化石,所以是中生代。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的沉积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在沉积岩中,下层岩石年龄老,上层岩石年龄轻。所以形成最早是A,形成最晚的是G。
(2)观察图可直接得出: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BFG分别对应WYZ;C对应X是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所以B对应W,F对应Y,G对应Z,C对应X。
(3)由图及图例观察可知,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于古生代早期,所以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足迹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所以是中生代。
【点评】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16.(2020高一上·长春期中)阅读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国务院最近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该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   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原因。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
【答案】(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曲线,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变化的趋势。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人们了解的不够,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故答案为:(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点评】(1)本题需据图判断曲线走向,并能够准确描述。
(2) 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解答。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从生态、人类研发、对后代的影响等方面来解答。
17.(2020高一上·湘鄂冀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   代,这一时期被称为“   时代”。
(2)在白垩纪,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   的标志。
(3)恐龙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在66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案】(1)中生;爬行动物
(2)中生代结束
(3)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与地球撞击会在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震动,引发森林大火,烟尘遮蔽阳光,植被难以生长,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气候逐渐转变为寒冷干燥的气候,导致恐龙灭绝。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灭绝,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因此,不论哪个猜想都离不开恐龙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言之有理即可。陨星撞击主要从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烟尘遮蔽阳光,导致植被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的灭绝;火山爆发说与之类似,火山烟灰云进入大气,遮蔽阳光,改变和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绝;气候变化说,也是从气候出现异常改变,导致恐龙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恐龙灭亡。
【点评】中生代是 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18.(2020高一上·宜秀月考)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   岩层,最年轻的是   岩层。
(2)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   或   。
(3)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是新近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
【答案】(1)A;C
(2)遗体;遗迹
(3)越复杂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含有化石,为沉积岩,沉积岩下方的先沉积,上方的后沉积。读图可知,图中ABC中A岩层位置最低,形成年代最古老,最年轻的为C层。(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点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dài)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化石一般最少都要经过上亿年才能形成。
(2020高一上·丽水月考)读“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下列选项内容为图中数字内容的选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使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选项内容: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①   ②   ③   ④   
20.在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_ ▲_。写出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在地质年代表中该时间单位的名称。
21.简述①内容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
22.说明化石与③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19.地理环境;生物;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0.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1.①为地理环境,生物的生长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22.③内容为地层,地层与化石间的关系: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同一地层内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根据生物进化的这一特点,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生物,③为地层,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宙,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地球演化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
(4)说明地层与化石之间的关系。首先,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其次,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第三,根据化石(生物)的特点就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第四,由于地层的层理结构一般都是先沉积的层在下(老),后沉积的层在上(新),这样就为进一步确定地球的历史演变奠定了基础。
【点评】地球演化历程
宙 代 纪 主要地理事件及主要特征 矿产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宙 新生代 第四纪 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人类时代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金属矿产、造煤时期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基本形成,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后期造煤时期 两栖动物时代
鱼形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珊瑚) 蕨类植物时代
藻类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前


纪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大片陆地   (晚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有生命迹象
太古宙 海洋为主,没有宽广陆地
火山活动频繁 铁矿
冥古宙 地球形成初期
19.本题以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为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化石(生物)与地质年代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知地质年代表的建构方法,体会科学家编制地质年代表的过程与方法。
20.【分析】(1)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生物,③为地层,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宙,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地球演化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2.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