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国际小行星中心 10
月 8 日确认公布了该台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命名为 C/2021S4(Tsuchinshan) 。这颗彗星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在 2021
年 9 月 29 日发现的。这 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预计将于两年后抵达近日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C/2021S4(Tsuchinshan) 彗星属于( )
A.天体 B.行星际物质 C.行星 D.恒星
2.C/2021S4(Tsuchinshan) 彗星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答案】1.A
2.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恒星是由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近似球状的天体;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彗星一般由冰物质组成,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其亮度和形态一般会随距离恒星远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彗星属于天体,A 正确; 彗星不属 于行星际物质、行星、恒星,BCD 错误。故答案为: A。
2.根据材料信息“这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预计将于两年后抵达近日点。” 可知,该彗星位于太阳系中,其所处的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为太阳系、银河系、总 星系,ABD 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属于河外星系,C
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2021高一上·福田期中)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3.在包括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4.在太阳系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
A.金星、地球 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 D.水星、木星
5.科学家发现,TRAPPIST-1恒星至少有三颗行星围绕其旋转。上述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的级别等同于(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6.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3.A
4.B
5.B
6.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的层次
3.由图可知,图中的天体系统最大的范围是200亿光年,是银河系;最小的天体系统包括地球和月球,是地月系。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火星的“左邻右舍”是地球和木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根据题干可知, TRAPPIST-1恒星至少有三颗行星围绕其旋转,因此该恒星及绕其运转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类似于太阳系一类的天体系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故ABD正确,C错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人类为了研究地球的历史,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球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就是地质年代表。
7.在地质年代表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一般认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第三纪(被子植物和兽类时代);中生代:白垩纪(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古生代(蕨类和两栖类时代;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震旦纪(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细菌藻类时代);太古:地球形成和化学进化期;太阳系行星系形成期。
7.根据地质年代的划分,前寒武纪是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 时期,大约经历了 40 亿年; 古生代处于距今
5.41 亿年~2.52 亿年,经历时间近3 亿年,中生代处于距今 2.52 亿年~6600 万年,经历时间近 2 亿年,新生代处于
距今
6600 万年至今,经历时间约 6600 万年,因此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前寒武纪,
A 正确,BCD 错误。故答案为:
A。
8.一般认为,早古生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 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海洋无脊椎 动物,C 符合题意; 太古代后期出现了原核生物,还没有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排除 A; 元古代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还没有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排除 B; 中生代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不是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排除 D。 故答案为:
C。
(2021高一上·葫芦岛月考)穗花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地区。某科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村的某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距今1.6亿年的穗花杉植物化石。下图为穗花杉化石,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距今258万年~今天
新近纪 距今2303万年~258万年
古近纪 距今6600万年~2303万年
中生代 白垩纪 距今1.45亿年~0.66亿年
侏罗纪 距今2.01亿年~1.45亿年
三叠纪 距今2.52亿年~2.01亿年
9.穗花杉最可能属于( )
A.蕨类植物 B.孢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10.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
A.温凉潮湿 B.高温多雨 C.高温干燥 D.寒冷干燥
【答案】9.D
10.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进化:
宙 代 纪 演化历程
显生宙(5.4亿年前)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如今的一些高大山脉在这一时期形成;
“最近的生物时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繁盛;中后期,鸟类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晚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各块大陆聚集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出现;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25亿年前) 前寒武纪 蓝藻大爆发,制造氧气;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出现在这一时期地层。
太古宙(40亿年前) 太古宙时,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46亿年前) 冥古宙时,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9.由材料信息可知,穗花杉生长在距今1.6亿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以确定其生活在中生代,当时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根据穗花杉适宜生长区“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可知,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古地理环境温凉潮湿,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右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恐龙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恐龙繁盛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 D.是主要的成煤期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中生代
角度 演化特点
地壳运动 ①陆地面积空前扩大;②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生物演化 ①动物: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②植物:裸子植物迅速发展;③生物灭绝:末期,恐龙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地质矿产 ①环太平洋地带形成丰富的金属矿产;②重要的造煤时期
1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间,属于中生代。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恐龙繁盛于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该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该地质历史时期是主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龙江期中)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圈层( )
A.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B.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D.陆地厚度较大、海洋较小
14.能正确表示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13.据图可知,①圈层为大气圈,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A正确,C错误。大气圈不规则,B错误。地壳的厚度在陆地较大、海洋较小,大气圈不具有该特点,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可知,③圈层(生物圈)涉及到①圈层(大气圈)的下部、②圈层(水圈)的全部和④圈层(岩石圈)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高一上·凤城月考)读“火山景观图”(图1)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15.B
1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生物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1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16.图中①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薄,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7.(2020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
A , C , F 。
(2)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是:① ② ③
【答案】(1)金星;地球;土星
(2)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图中B是水星,A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I是冥王星。
(2)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特点,八大行星共同的特征是:共面性(八大行星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的椭圆形)。
【点评】太阳系
18.(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任务: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材料: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
类地行星 距太阳距离(地球为1)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39 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 0.72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1 5.52 1a 23h56nin
火星 1.52 0.11 0.150 3.96 1.9a 24h37rnin
木星 5.20 317.94 1316 1.33 11.8a 9h50min
土星 9.84 95.18 745 0.70 29.5a 10h14min
天王星 19.18 14.16 65.2 1.24 84.0a 约16h
海王星 30.05 17.22 57.1 1.66 164.8a 约18h
(活动一)参考太阳系模式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图中字母 表示地球,它与其它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方向为 ,轨道形状为形,且大体在同一 上。
(活动二 )参考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同学们按同一比例缩小太阳及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适合代表地球(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的是( )
A.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 B.铅球(直径约14厘米)
C.乒乓球(直径约4厘米) D.篮球(直径约24厘米)
(3)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几个自身条件中,同学们制作的太阳系实物模型能够反映出来的是 和 。
(4)与地球相比,火星因为 而温度较低,因为 而大气稀薄,且没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没有生命存在。
(5)请你再举出一个在地理学习中使用过的实物模型。
【答案】(1)C;自西向东;近圆(或椭圆);平面
(2)A
(活动三)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
(3)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4)与太阳距离较远;质量和体积较小 (活动四)拓展学习。
(5)地球仪、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等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1)离日远近从内向外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图示中字母C是地球,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他们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轨道形状为椭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2)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则地球的直径是12742千米。结合材料可知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1000,因此地球模型应该按照太阳模型缩小直径应为1.5米的千分之一,最接近选项中的1.4厘米,A选项正确。
(3)同学们制作的太阳系实物模型能够反映出来的是地球的外部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4)与地球相比,火星距太阳更远,温度较低;且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无法吸附住大气,火星的大气稀薄,没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没有生命的存在。
(5)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球仪、地球圈层结构模型、中国地形模型等。
【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分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19.(2020高一上·邢台月考)读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岩层年代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和 确定。正常情况下,图中①②③④岩层中距今最老的是 岩层,最年轻的是 岩层。该地层中的岩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
(2)若①②岩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则①②岩层所处地质年代为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 、 、爬行类等脊椎动物;陆地上 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若②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则说明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 。
(3)若③岩层有大量恐龙化石,简要说明该岩层所处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的表现。
【答案】(1)地层中化石的年代;①;④;层理构造;存在生物化石
(2)古生代;鱼类;两栖类;蕨类;暖湿的陆生环境
(3)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层年代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和地层中化石的年代确定 ;图示为沉积岩,一般情况下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为岩层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反之,岩层较新,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岩层中①岩层位置最靠下距今最老,④岩层位置最靠上最年轻;沉积岩具有两个最典型的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可能含有化石。
(2)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早期,因此①②岩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可判断①②岩层所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由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等脊椎动物;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在沉积岩②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当时适合植物生长,植被繁茂,温暖湿润。
(3)如果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说明地层形成时期处于中生代,该时期以爬行动物为主;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进化;裸子植物盛行;同时在该时期出现了小型哺乳动物。
【点评】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
20.(2019高一上·天津期中)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分析】(1)有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层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菊石化石,为结构最简单,分类最低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的化石有哺乳类动物化石,结构最复杂,分类最高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2)从图中可以看出,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点评】要要求学生对各个时期植物、动物的特点理解。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古生代时间为距今5.41亿-2.52亿年,经历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和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后期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茂盛。中生代距今2.52亿-6600万年,经历了爬行时代和物种大灭绝的时代,裸子植物盛行。新生代6600万年前至今,被子植物茂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21.(2021高一上·洮南月考)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为 界面,N为 界面,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
(3)分别写出圈层C、D、E的名称。
(4)圈层C物质状态为 态;圈层C厚度不均,大洋部分厚度较 。
(5)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在图中画出软流层的位置。
【答案】(1)横;纵
(2)莫霍;古登堡;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
(3)地壳、地幔、地核
(4)固;薄
(5)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B大于A,A为横波,B为纵波。
(2)横波纵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AB在M处速度增加,M为莫霍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A在N处消失,B在N处速度突然减小,N为古登堡面。
(3)M为莫霍面,N为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C、D、E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4)纵波能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横波能通过介质:固体,C层横波纵波都能通过,为固态,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5)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画在D层上部。
故答案为:
(1)横;纵(2)莫霍;古登堡;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3) 地壳;地幔;地核 (4)固;薄(5)
【点评】横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外核可能是液态),纵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国际小行星中心 10
月 8 日确认公布了该台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命名为 C/2021S4(Tsuchinshan) 。这颗彗星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在 2021
年 9 月 29 日发现的。这 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预计将于两年后抵达近日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C/2021S4(Tsuchinshan) 彗星属于( )
A.天体 B.行星际物质 C.行星 D.恒星
2.C/2021S4(Tsuchinshan) 彗星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2021高一上·福田期中)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3.在包括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4.在太阳系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
A.金星、地球 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 D.水星、木星
5.科学家发现,TRAPPIST-1恒星至少有三颗行星围绕其旋转。上述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的级别等同于(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6.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人类为了研究地球的历史,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球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就是地质年代表。
7.在地质年代表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一般认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2021高一上·葫芦岛月考)穗花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地区。某科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村的某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距今1.6亿年的穗花杉植物化石。下图为穗花杉化石,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距今258万年~今天
新近纪 距今2303万年~258万年
古近纪 距今6600万年~2303万年
中生代 白垩纪 距今1.45亿年~0.66亿年
侏罗纪 距今2.01亿年~1.45亿年
三叠纪 距今2.52亿年~2.01亿年
9.穗花杉最可能属于( )
A.蕨类植物 B.孢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10.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
A.温凉潮湿 B.高温多雨 C.高温干燥 D.寒冷干燥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右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恐龙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恐龙繁盛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 D.是主要的成煤期
(2021高一上·龙江期中)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圈层( )
A.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B.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D.陆地厚度较大、海洋较小
14.能正确表示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1高一上·凤城月考)读“火山景观图”(图1)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二、综合题
17.(2020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
A , C , F 。
(2)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是:① ② ③
18.(2020高一上·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任务: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材料: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
类地行星 距太阳距离(地球为1)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39 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 0.72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1 5.52 1a 23h56nin
火星 1.52 0.11 0.150 3.96 1.9a 24h37rnin
木星 5.20 317.94 1316 1.33 11.8a 9h50min
土星 9.84 95.18 745 0.70 29.5a 10h14min
天王星 19.18 14.16 65.2 1.24 84.0a 约16h
海王星 30.05 17.22 57.1 1.66 164.8a 约18h
(活动一)参考太阳系模式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图中字母 表示地球,它与其它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方向为 ,轨道形状为形,且大体在同一 上。
(活动二 )参考太阳系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同学们按同一比例缩小太阳及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制作太阳系实物模型。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则适合代表地球(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的是( )
A.玻璃球(直径约1.4厘米) B.铅球(直径约14厘米)
C.乒乓球(直径约4厘米) D.篮球(直径约24厘米)
(3)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几个自身条件中,同学们制作的太阳系实物模型能够反映出来的是 和 。
(4)与地球相比,火星因为 而温度较低,因为 而大气稀薄,且没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没有生命存在。
(5)请你再举出一个在地理学习中使用过的实物模型。
19.(2020高一上·邢台月考)读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岩层年代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和 确定。正常情况下,图中①②③④岩层中距今最老的是 岩层,最年轻的是 岩层。该地层中的岩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
(2)若①②岩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则①②岩层所处地质年代为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 、 、爬行类等脊椎动物;陆地上 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若②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则说明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 。
(3)若③岩层有大量恐龙化石,简要说明该岩层所处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的表现。
20.(2019高一上·天津期中)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21.(2021高一上·洮南月考)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为 界面,N为 界面,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
(3)分别写出圈层C、D、E的名称。
(4)圈层C物质状态为 态;圈层C厚度不均,大洋部分厚度较 。
(5)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在图中画出软流层的位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恒星是由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近似球状的天体;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彗星一般由冰物质组成,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其亮度和形态一般会随距离恒星远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彗星属于天体,A 正确; 彗星不属 于行星际物质、行星、恒星,BCD 错误。故答案为: A。
2.根据材料信息“这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预计将于两年后抵达近日点。” 可知,该彗星位于太阳系中,其所处的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为太阳系、银河系、总 星系,ABD 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属于河外星系,C
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答案】3.A
4.B
5.B
6.C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天体系统的层次
3.由图可知,图中的天体系统最大的范围是200亿光年,是银河系;最小的天体系统包括地球和月球,是地月系。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火星的“左邻右舍”是地球和木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根据题干可知, TRAPPIST-1恒星至少有三颗行星围绕其旋转,因此该恒星及绕其运转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类似于太阳系一类的天体系统。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故ABD正确,C错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第三纪(被子植物和兽类时代);中生代:白垩纪(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古生代(蕨类和两栖类时代;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震旦纪(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细菌藻类时代);太古:地球形成和化学进化期;太阳系行星系形成期。
7.根据地质年代的划分,前寒武纪是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 时期,大约经历了 40 亿年; 古生代处于距今
5.41 亿年~2.52 亿年,经历时间近3 亿年,中生代处于距今 2.52 亿年~6600 万年,经历时间近 2 亿年,新生代处于
距今
6600 万年至今,经历时间约 6600 万年,因此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前寒武纪,
A 正确,BCD 错误。故答案为:
A。
8.一般认为,早古生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 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海洋无脊椎 动物,C 符合题意; 太古代后期出现了原核生物,还没有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排除 A; 元古代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还没有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排除 B; 中生代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不是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排除 D。 故答案为:
C。
【答案】9.D
10.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进化:
宙 代 纪 演化历程
显生宙(5.4亿年前)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如今的一些高大山脉在这一时期形成;
“最近的生物时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繁盛;中后期,鸟类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占主要地位,也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晚期,海洋面积缩小,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各块大陆聚集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出现;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25亿年前) 前寒武纪 蓝藻大爆发,制造氧气;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出现在这一时期地层。
太古宙(40亿年前) 太古宙时,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46亿年前) 冥古宙时,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9.由材料信息可知,穗花杉生长在距今1.6亿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以确定其生活在中生代,当时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根据穗花杉适宜生长区“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可知,穗花杉繁盛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古地理环境温凉潮湿,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中生代
角度 演化特点
地壳运动 ①陆地面积空前扩大;②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生物演化 ①动物: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②植物:裸子植物迅速发展;③生物灭绝:末期,恐龙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地质矿产 ①环太平洋地带形成丰富的金属矿产;②重要的造煤时期
1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间,属于中生代。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恐龙繁盛于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该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该地质历史时期是主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13.据图可知,①圈层为大气圈,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A正确,C错误。大气圈不规则,B错误。地壳的厚度在陆地较大、海洋较小,大气圈不具有该特点,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可知,③圈层(生物圈)涉及到①圈层(大气圈)的下部、②圈层(水圈)的全部和④圈层(岩石圈)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5.B
1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生物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1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16.图中①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薄,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故答案为:C。
17.【答案】(1)金星;地球;土星
(2)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图中B是水星,A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I是冥王星。
(2)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特点,八大行星共同的特征是:共面性(八大行星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的椭圆形)。
【点评】太阳系
18.【答案】(1)C;自西向东;近圆(或椭圆);平面
(2)A
(活动三)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
(3)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4)与太阳距离较远;质量和体积较小 (活动四)拓展学习。
(5)地球仪、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等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1)离日远近从内向外八大行星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图示中字母C是地球,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他们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轨道形状为椭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2)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则地球的直径是12742千米。结合材料可知如果用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球代表太阳(太阳直径约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1000,因此地球模型应该按照太阳模型缩小直径应为1.5米的千分之一,最接近选项中的1.4厘米,A选项正确。
(3)同学们制作的太阳系实物模型能够反映出来的是地球的外部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4)与地球相比,火星距太阳更远,温度较低;且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无法吸附住大气,火星的大气稀薄,没有充足的水分,所以没有生命的存在。
(5)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球仪、地球圈层结构模型、中国地形模型等。
【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分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19.【答案】(1)地层中化石的年代;①;④;层理构造;存在生物化石
(2)古生代;鱼类;两栖类;蕨类;暖湿的陆生环境
(3)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层年代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和地层中化石的年代确定 ;图示为沉积岩,一般情况下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为岩层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反之,岩层较新,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岩层中①岩层位置最靠下距今最老,④岩层位置最靠上最年轻;沉积岩具有两个最典型的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可能含有化石。
(2)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早期,因此①②岩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可判断①②岩层所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由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等脊椎动物;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在沉积岩②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当时适合植物生长,植被繁茂,温暖湿润。
(3)如果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说明地层形成时期处于中生代,该时期以爬行动物为主;爬行动物中的一支开始向鸟类进化;裸子植物盛行;同时在该时期出现了小型哺乳动物。
【点评】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
20.【答案】(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分析】(1)有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层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菊石化石,为结构最简单,分类最低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的化石有哺乳类动物化石,结构最复杂,分类最高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2)从图中可以看出,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点评】要要求学生对各个时期植物、动物的特点理解。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古生代时间为距今5.41亿-2.52亿年,经历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和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后期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茂盛。中生代距今2.52亿-6600万年,经历了爬行时代和物种大灭绝的时代,裸子植物盛行。新生代6600万年前至今,被子植物茂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21.【答案】(1)横;纵
(2)莫霍;古登堡;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
(3)地壳、地幔、地核
(4)固;薄
(5)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B大于A,A为横波,B为纵波。
(2)横波纵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AB在M处速度增加,M为莫霍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A在N处消失,B在N处速度突然减小,N为古登堡面。
(3)M为莫霍面,N为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C、D、E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4)纵波能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横波能通过介质:固体,C层横波纵波都能通过,为固态,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5)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画在D层上部。
故答案为:
(1)横;纵(2)莫霍;古登堡;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3) 地壳;地幔;地核 (4)固;薄(5)
【点评】横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外核可能是液态),纵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