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1 12:38:1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株洲)“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60km/h B.10km/h C.10m/s D.6m/s
2.(2022·湘西)凤凰虹桥处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城内,横卧于沱江之上。虹桥相对于以下哪个物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
A.桥下的流水 B.顺流而下的船
C.天上的飞鸟 D.河岸的吊脚楼
3.(2022八下·潮安期末)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即将完成首次对接的示意图。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均变为零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
4.(2022八下·阜阳期末)西子号在途中某站台静止等待乘客上车,在此期间,和谐号和西子号先后的位置、和谐号上的一杯水先后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谐号可能向东运动
B.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
C.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
D.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5.(2022·恩施)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 B.1dm/s C.1m/s D.10m/s
6.(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7.(2022·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8.(2022·汝阳模拟)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小明测出了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
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D.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的
9.(2021八上·会宁期末)人们进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约5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7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80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21八上·罗湖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时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但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自动扶梯上的人所做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11.(2021八上·金凤期末)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12.(2021八上·合川期末)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13.(2021八上·成华期末)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10.1m/s C.10m/s D.11.2m/s
14.(2021八上·和平期末)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5.(2021八上·临江期末)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
A.小车、刻度尺、表 B.斜面、小车、挡板、刻度尺
C.斜面、小车、挡板、表 D.斜面、小车、刻度尺、表
16.(2021八上·肇源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天和舱 C.地球 D.月亮
17.(2021八上·龙凤期中)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  )
A.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B.乙比甲早1秒经过P点
C.甲比乙早2秒经过P点 D.乙比甲早2秒经过P点
18.(2021八上·江油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19.(2021八上·江油期中)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20.(2021八上·龙凤期中)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二、计算题
21.(2021八上·富川期末)小川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他每次穿越斑马线过马路时都要加快步伐才能在设定的时间刚好通过。该马路的宽度约为24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小川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小川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秒人才能安全通过。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早上8:30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3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在行驶途中,火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1k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23.(2020八上·天桥期末)即将建成通车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为贯穿济南东西向的市域快线,是支撑带状城市空间拓展的一条轨道交通骨干线路。线路全长约36km,2号线采用的是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通车后全线单程运行所需时间大约为0.8h。请计算:如果轨道交通2号线运行后,地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向透明圆筒内装入温度为T的蓖麻油,然后在圆筒侧壁画了若干条平行于液面的标记线a、b、c、d、e,在油面上方中心处静止释放一颗直径约为的小铁球(小球的大小忽略),小球恰好沿圆筒轴线下落.小球从经过标记线a所在的平面开始记时,记录小球经过各标记线的时刻t和标记线到a的距离s,填入表。

位置 距离 时刻
a 0 0
b   15
c 100.0 30
d 150.0 45
e 200.0 60
(1)在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时,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由图乙可知,为   ;
(2)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描出小球下落的图象;
(3)由图丙或表格可推测小铁球在蓖麻油中运动接近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25.(2021八上·海淀期末)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相同时间记录的气泡位置.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气泡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
(2)若气泡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0.05m/s,则气泡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26.(2021八上·越秀期末)物体M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 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体M运动的速度   ;
(2)物体M运动1000m所需要的时间   ;
(3)物体M经过点O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直至经过Q点后才停止计时,经过P点时停表示数如图甲,读数为    ;经过Q点时停表示数如图乙(分针的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OP段路程为s1,PQ段路程为s2,则s1   s2(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   。
四、填空题
27.(2022八下·东莞期末)如图所示是道路旁某监控时隔2s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小明正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则大卡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28.(2022·贵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加强防溺水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到游泳馆进行游泳训练。小明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25m所用时间为50s,则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    m/s;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坐椅是    的。
29.(2022·丽江模拟)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记录,并成功闯入半决赛,百米比赛中,他的平均速度是   m/s(保留整数)。以现场的观众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0.(2022·三水模拟)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31.(2022八上·廉江期末)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    可计算得出小车由D到F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32.(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BCD.剩余路段的路程s=24km,需要的时间t=40min,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以桥下的流水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A不符合题意;
B.以顺流而下的船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以天上的飞鸟为参照物,桥在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以河岸的吊脚楼为参照物,桥处于静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是静止的。
3.【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故“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此时“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均围绕地球在运动,速度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与地球的速度不同,它们与地球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故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B.因为西子号是静止的,由图片可知,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往西运动了,所以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片里杯子中的水的变化可知,和谐号往西做加速运动,所以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做加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cm/s、1dm/s比1.1m/s小得多,10m/s比1.1m/s大得多,1 m/s接近1.1m/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正常步行速度,结合数据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0~10min,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0~30min,甲、乙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为s甲=s乙=1.8km=1800m
所用的时间为t甲=t乙=30min=1800s
则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的平均速度为
即在0~30min,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10~20min,乙是静止,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20~30min之间,刚开始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在这时间段,甲、乙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地30min两人相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正比例图像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A不符合题意;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B符合题意;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8.【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行驶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速度较快的物体,速度慢的物体向后运动。
9.【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②隧道和列车之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故②④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长短。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行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B符合题意;
C.物体每1s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在1s内物体可能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多种运动情况,因此在1s内通过1m的路程,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C不符合题意;
D.当自动扶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和扶梯相对静止,则站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也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11.【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由图乙可知,物体A的速度
由图乙可知,物体A计时2s后出发,则10s后,由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由图丙可知,10s后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往左运动了10m,速度为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往右运动了30m,速度为
AB不符合题意;
C.计时20s后,由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a、c之间的距离为80m,则计时20s后,A离a点90m-80m=10m
则此时A、C两物体相距57m-10m=47m
C不符合题意;
D.由上已知计时1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而b、c两点之间相隔80m-30m=50m
此时B、C两物体相距50m+10m+27m=87m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
1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该题可采用“极值法”,假设甲乙两队的速度均为零,甲乙两船及小木箱都会以相同的速度随水流向下,它们相对于水流都是静止状态,所以比赛规则是公平的,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若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静止不动,两船相当于在静水中划行,在河水中的运动和在地面运动相似。
13.【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路程s=100m,运动时间t=10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求得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1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不符合题意;
C.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v-t图象和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不同的,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逐项分析计算。
15.【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由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所以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主要器材有小车、斜面、刻度尺和秒表。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据此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
16.【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和舱内,随天和舱一起运动,航天员相对于天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7.【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s-t图像可知,甲车通过PQ两点时间为3s,乙车通过PQ两点的时间为5s。由于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乙通过Q点时,乙共走3s+3s=6s
所以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故答案为:A。
【分析】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因为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所以Q点是终点,据此分析甲车和乙车通过10m时所用的时间的大小,据此即可判断谁先经过P点。
18.【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可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经过6秒甲运动距离为,乙运动距离,所以甲在乙前面0.6米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19.【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s—t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20.【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横波与纵波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可得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时间差,列出方程可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21.【答案】(1)解:速度至少为
答:小川的速度至少1.2m/s才能安全通过;
(2)解: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
答:小川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30s人才能安全通过。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
(2)根据步行速度车与道路的宽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时间。
22.【答案】(1)解: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运行时间t=16:30-8:30=8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 =100km/h
答: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2)解:火车过桥的速度v车=108km/h=108× m/s=3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s总=v车t1=30m/s×50s=15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总-s桥=1500m-1100m=400m
答:火车的长度为4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火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解火车运动的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即为火车的长度。
23.【答案】解:地铁列车的平均速度
答:地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是45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4.【答案】(1)刻度尺;50.0
(2)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测量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由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Ab之间的距离是50.0mm。
(2)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可得小球下落的图象,如图所示。
(3)由小球下落的图象为一条直线可知,小球通过的距离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即小球的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长度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根据多次测量的路程和时间,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
(3)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25.【答案】(1)1∶2
(2)0.1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气泡在AC段的路程 ,在CD段的路程
设相同时间间隔为t,则气泡在AC段的时间 ,CD段的时间 ,则气泡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2)由图可知,气泡在AB段的路程 ,气泡在AD段的路程 ,设相同时间间隔为t,则气泡在AB段的时间 ,AD段的时间 ,则气泡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在A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所以气泡在AD段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
(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6.【答案】(1)20m/s
(2)50s
(3)99;大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由 图象可知,物体M运动的速度为
(2)由 得,物体M运动1000m所需要的时间
(3)由图甲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靠近2min,且过半,故小表盘读数为1.5min,即90s,大表盘的读数为9s;故停表读数为99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由乙图可知,乙图小表盘的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靠近2min,且未过半,故小表盘读数为2min,即120s,大表盘读数为26s;故停表读数为146s。故OP段的时间为t1=99s,PQ段的时间t2=146s-99s=47s
故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故理由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
【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3)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当速度相同时,物体通过的时间越长,运行的路程越长。
27.【答案】静止;他自己;东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道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小明正骑自行车向东运动,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他选择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28.【答案】0.5;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
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坐椅相对于正在游泳的小明的位置发生改变,池边的坐椅是运动的。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9.【答案】10;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的平均速度为
苏炳添相对于观众有位置的改变,故以现场的观众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0.【答案】64;32;0.0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要从小车的车尾到车尾或车头到车头读数,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cm。
由图乙可知,小圆盘上指针在0~1min之间,并超过中间位置,因此在大圆盘上指针读数是32s。
小车通过的路程s=64cm=0.64m
该路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物体对于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几个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测量时间,利用了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1.【答案】8.00;;0.20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1mm,D在刻度尺4.50cm处,F在刻度尺12.50cm处,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
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用公式 计算。
小车由D到F运动,一共由两个时间间隔,故运动的时间为
则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 测量温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2.【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株洲)“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60km/h B.10km/h C.10m/s D.6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BCD.剩余路段的路程s=24km,需要的时间t=40min,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计算速度大小。
2.(2022·湘西)凤凰虹桥处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城内,横卧于沱江之上。虹桥相对于以下哪个物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
A.桥下的流水 B.顺流而下的船
C.天上的飞鸟 D.河岸的吊脚楼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以桥下的流水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A不符合题意;
B.以顺流而下的船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以天上的飞鸟为参照物,桥在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以河岸的吊脚楼为参照物,桥处于静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是静止的。
3.(2022八下·潮安期末)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即将完成首次对接的示意图。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均变为零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故“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此时“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三号”与“天和”均围绕地球在运动,速度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与地球的速度不同,它们与地球间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故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4.(2022八下·阜阳期末)西子号在途中某站台静止等待乘客上车,在此期间,和谐号和西子号先后的位置、和谐号上的一杯水先后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谐号可能向东运动
B.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
C.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
D.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B.因为西子号是静止的,由图片可知,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往西运动了,所以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片里杯子中的水的变化可知,和谐号往西做加速运动,所以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做加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5.(2022·恩施)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 B.1dm/s C.1m/s D.10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cm/s、1dm/s比1.1m/s小得多,10m/s比1.1m/s大得多,1 m/s接近1.1m/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正常步行速度,结合数据解答。
6.(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0~10min,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0~30min,甲、乙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为s甲=s乙=1.8km=1800m
所用的时间为t甲=t乙=30min=1800s
则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的平均速度为
即在0~30min,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10~20min,乙是静止,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20~30min之间,刚开始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在这时间段,甲、乙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地30min两人相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正比例图像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7.(2022·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A不符合题意;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B符合题意;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8.(2022·汝阳模拟)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小明测出了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
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
D.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行驶的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路程是70m,甲所用的时间是8s,乙所用的时间是12s,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行驶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速度较快的物体,速度慢的物体向后运动。
9.(2021八上·会宁期末)人们进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约5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7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80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②隧道和列车之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故②④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长短。
10.(2021八上·罗湖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时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但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自动扶梯上的人所做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行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B符合题意;
C.物体每1s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在1s内物体可能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多种运动情况,因此在1s内通过1m的路程,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C不符合题意;
D.当自动扶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和扶梯相对静止,则站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也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11.(2021八上·金凤期末)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由图乙可知,物体A的速度
由图乙可知,物体A计时2s后出发,则10s后,由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由图丙可知,10s后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往左运动了10m,速度为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往右运动了30m,速度为
AB不符合题意;
C.计时20s后,由可得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
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a、c之间的距离为80m,则计时20s后,A离a点90m-80m=10m
则此时A、C两物体相距57m-10m=47m
C不符合题意;
D.由上已知计时1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而b、c两点之间相隔80m-30m=50m
此时B、C两物体相距50m+10m+27m=87m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的大小。
12.(2021八上·合川期末)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该题可采用“极值法”,假设甲乙两队的速度均为零,甲乙两船及小木箱都会以相同的速度随水流向下,它们相对于水流都是静止状态,所以比赛规则是公平的,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若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静止不动,两船相当于在静水中划行,在河水中的运动和在地面运动相似。
13.(2021八上·成华期末)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10.1m/s C.10m/s D.11.2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路程s=100m,运动时间t=10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求得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14.(2021八上·和平期末)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不符合题意;
C.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v-t图象和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不同的,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逐项分析计算。
15.(2021八上·临江期末)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
A.小车、刻度尺、表 B.斜面、小车、挡板、刻度尺
C.斜面、小车、挡板、表 D.斜面、小车、刻度尺、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由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所以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主要器材有小车、斜面、刻度尺和秒表。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据此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
16.(2021八上·肇源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天和舱 C.地球 D.月亮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和舱内,随天和舱一起运动,航天员相对于天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7.(2021八上·龙凤期中)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b)所示,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  )
A.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B.乙比甲早1秒经过P点
C.甲比乙早2秒经过P点 D.乙比甲早2秒经过P点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s-t图像可知,甲车通过PQ两点时间为3s,乙车通过PQ两点的时间为5s。由于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则乙通过Q点时,乙共走3s+3s=6s
所以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
故答案为:A。
【分析】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因为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所以Q点是终点,据此分析甲车和乙车通过10m时所用的时间的大小,据此即可判断谁先经过P点。
18.(2021八上·江油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可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经过6秒甲运动距离为,乙运动距离,所以甲在乙前面0.6米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19.(2021八上·江油期中)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由s—t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20.(2021八上·龙凤期中)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横波与纵波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可得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时间差,列出方程可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二、计算题
21.(2021八上·富川期末)小川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他每次穿越斑马线过马路时都要加快步伐才能在设定的时间刚好通过。该马路的宽度约为24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小川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小川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秒人才能安全通过。
【答案】(1)解:速度至少为
答:小川的速度至少1.2m/s才能安全通过;
(2)解: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
答:小川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30s人才能安全通过。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
(2)根据步行速度车与道路的宽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时间。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早上8:30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3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在行驶途中,火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1k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答案】(1)解: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运行时间t=16:30-8:30=8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 =100km/h
答: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2)解:火车过桥的速度v车=108km/h=108× m/s=3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s总=v车t1=30m/s×50s=15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总-s桥=1500m-1100m=400m
答:火车的长度为4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火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解火车运动的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即为火车的长度。
23.(2020八上·天桥期末)即将建成通车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为贯穿济南东西向的市域快线,是支撑带状城市空间拓展的一条轨道交通骨干线路。线路全长约36km,2号线采用的是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通车后全线单程运行所需时间大约为0.8h。请计算:如果轨道交通2号线运行后,地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答案】解:地铁列车的平均速度
答:地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是45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上·荔湾期末)小洋向透明圆筒内装入温度为T的蓖麻油,然后在圆筒侧壁画了若干条平行于液面的标记线a、b、c、d、e,在油面上方中心处静止释放一颗直径约为的小铁球(小球的大小忽略),小球恰好沿圆筒轴线下落.小球从经过标记线a所在的平面开始记时,记录小球经过各标记线的时刻t和标记线到a的距离s,填入表。

位置 距离 时刻
a 0 0
b   15
c 100.0 30
d 150.0 45
e 200.0 60
(1)在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时,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由图乙可知,为   ;
(2)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描出小球下落的图象;
(3)由图丙或表格可推测小铁球在蓖麻油中运动接近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1)刻度尺;50.0
(2)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测量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由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Ab之间的距离是50.0mm。
(2)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连线可得小球下落的图象,如图所示。
(3)由小球下落的图象为一条直线可知,小球通过的距离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即小球的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长度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根据多次测量的路程和时间,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
(3)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25.(2021八上·海淀期末)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相同时间记录的气泡位置.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气泡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
(2)若气泡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0.05m/s,则气泡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1)1∶2
(2)0.1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气泡在AC段的路程 ,在CD段的路程
设相同时间间隔为t,则气泡在AC段的时间 ,CD段的时间 ,则气泡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2)由图可知,气泡在AB段的路程 ,气泡在AD段的路程 ,设相同时间间隔为t,则气泡在AB段的时间 ,AD段的时间 ,则气泡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在A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所以气泡在AD段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
(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6.(2021八上·越秀期末)物体M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 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体M运动的速度   ;
(2)物体M运动1000m所需要的时间   ;
(3)物体M经过点O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直至经过Q点后才停止计时,经过P点时停表示数如图甲,读数为    ;经过Q点时停表示数如图乙(分针的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OP段路程为s1,PQ段路程为s2,则s1   s2(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   。
【答案】(1)20m/s
(2)50s
(3)99;大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由 图象可知,物体M运动的速度为
(2)由 得,物体M运动1000m所需要的时间
(3)由图甲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靠近2min,且过半,故小表盘读数为1.5min,即90s,大表盘的读数为9s;故停表读数为99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由乙图可知,乙图小表盘的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靠近2min,且未过半,故小表盘读数为2min,即120s,大表盘读数为26s;故停表读数为146s。故OP段的时间为t1=99s,PQ段的时间t2=146s-99s=47s
故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故理由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OP段的速度等于PQ段的速度,即v1=v2,OP段的时间大于PQ段的时间,即t1>t2,由 可得s1>s2。
【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3)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当速度相同时,物体通过的时间越长,运行的路程越长。
四、填空题
27.(2022八下·东莞期末)如图所示是道路旁某监控时隔2s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小明正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则大卡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答案】静止;他自己;东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道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小明正骑自行车向东运动,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他选择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28.(2022·贵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加强防溺水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到游泳馆进行游泳训练。小明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25m所用时间为50s,则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    m/s;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坐椅是    的。
【答案】0.5;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
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坐椅相对于正在游泳的小明的位置发生改变,池边的坐椅是运动的。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9.(2022·丽江模拟)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记录,并成功闯入半决赛,百米比赛中,他的平均速度是   m/s(保留整数)。以现场的观众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10;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的平均速度为
苏炳添相对于观众有位置的改变,故以现场的观众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0.(2022·三水模拟)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64;32;0.0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要从小车的车尾到车尾或车头到车头读数,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cm。
由图乙可知,小圆盘上指针在0~1min之间,并超过中间位置,因此在大圆盘上指针读数是32s。
小车通过的路程s=64cm=0.64m
该路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物体对于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几个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测量时间,利用了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1.(2022八上·廉江期末)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    可计算得出小车由D到F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8.00;;0.20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1mm,D在刻度尺4.50cm处,F在刻度尺12.50cm处,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
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用公式 计算。
小车由D到F运动,一共由两个时间间隔,故运动的时间为
则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 测量温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2.(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