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2 14:42:38

文档简介

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
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立国的方式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2.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加强了地方统治
C.瓦解了宗法制度 D.扩大了统治区域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B.秦朝建立了官僚体制
C.秦朝废除西周的分封制
D.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4.汉初几位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孝敬父母的平民出任官员,把尽孝与治国联系在一起;汉初的儒生也编了一部《孝经》,汉武帝时代《孝经》虽未在五经之列,但它是官方意识形态规定的必读教科书。这些现象说明汉代( )
A.吸取秦朝教训提倡平民政治 B.《孝经》是汉初国策的基础
C.确立了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 D.儒家取代法家成为官方哲学
5.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 )
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 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 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6.《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新全球史》主要强调了“此项工程”的兴建( )
A.加速了城市发展B.巩固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南北交通 D.增加了财政负担
7.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以下体现“唐朝内政的修明”的是( )
A.创分科取士废九品中正制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地方设置转运使和通判 D.开放的外交政策
8.如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这一权力运作模式旨在( )
A.分割宰相权力 B.加强君主专制 C.消除地方割据 D.吸取唐亡教训
9.金朝保持了女真的猛安谋克制,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人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猛安谋克特点是( )
A.兵农合一 B.沿袭汉制 C.因时而变 D.村社自治
10.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倭寇猖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进瓦舍
C.某青年读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慨万分 D.家人围坐品尝玉米、甘薯,品味丰收的喜悦
11.有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镶的商市生活、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B.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
C.古典文化已达到顶峰 D.市民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
12.明朝初建,官方迅速编纂了多种针对各类臣僚、武将、宗室等的简明史书,如《辨奸录》、《臣戒录》等等,专以反面事例为惩戒;明宣宗也有类似的编纂举措,如《御制外戚事鉴》,但增多了“善为可法”的事例,达43人,“恶为可戒”者为36人。这些做法旨在( )
A.继承重史优良传统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树立贤臣名将典范 D.打击臣属谋逆行为
13.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设立将军,兼管军务和民政;在北疆的蒙古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西南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这体现了清朝(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威被削弱 B.打破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划
C.边疆地区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 D.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14.据史书记载:“(某)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常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该现象( )
A.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最早出现于农业领域 D.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15.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下列与如表企业乙的标准最相符合的是( )
企业 老板 是否与市场联系
甲 外国资本家 是
乙 封建地主 是
丙 民族资本家 是
A.开平矿务局 B.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C.发昌机器厂 D.江南制造总局
17.1903年的北京,某茶馆有四位中国茶客在聊天。甲说:“我办了一个机器磨坊,官差经常来要钱。”乙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听过光绪皇帝讲话。”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曾和官兵一起血战洋鬼子。”丁说:“我儿子现在驻守在大沽炮台,保护咱北京城呢。”四人中,说话不实的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它也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作为开端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9.下图是旗袍发展演变的示意图,旗袍的演变反映了( )
A.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B.民国时期妇女地位不断提高
C.经济繁荣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D.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0.如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国内流行话题的变化。中国国内流行话题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 B.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C.中华民国的除旧布新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始于(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2.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23.下列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描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5.中共十九大后,习近平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按时间先后顺序,中共从诞生到全国执政主要经历了( )
A.土地革命一国民革命一抗日战争一解放战争
B.土地革命一国民革命一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一土地革命一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
D.国民革命一土地革命一抗日战争一解放战争
26.标语口号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最直接最热烈地折射着时代精神。下图的标语口号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增产节约;勤俭建国;各兄弟民族团结起来,消灭土匪;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集中写照。雷锋同志牺牲后,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产生于( )
A.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和“画了一个圈”分别指( )
A.毛泽东;解放台湾 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29.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中国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D.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3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要突出“随势”“顺势”,更要“谋势”塑势”。转变运筹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策略,先把同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国家的外交“阵地”巩固好,再去处理中美关系等重点问题。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B.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挥外交领域的战略主动性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作用?(8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两段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的关系如何?(8分)
32.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多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分)
中国共产党部分会议简表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一大 ① 年 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②
二大 1922年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③ 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七大 1945年 确立 ④ 为党的指导思想 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⑤ 1978年 作出工作中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十四大 1992年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⑥ 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八大 2012年 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是在我国进入 ⑦ 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十九大 2017年 确立 ⑧ 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充分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善表中的横线内容。(1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除上述表格之外的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会议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一次会议即可)。(8分)
答案第1页,共2页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A 6.B 7.B 8.B 9.A 10.B
11.A 12.B 13.D 14.B 15.A 16.A 17.D 18.C 19.A 20.D
21.D 22.C 23.C 24.C 25.D 26.A 27.B 28.C 29.D 30.D
31.(1)分封制。积极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消极作用:后期周王室衰微,为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
(2)宗法制。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32.(1)①1921; ②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毛泽东思想;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举例: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开启了中国统一战线的先河,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
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国民革命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要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