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巩固基础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衢州期末)如图所示,方方乘车旅游经过某路段,导航仪提醒“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40分钟指时刻
B.7.0公里指路程
C.此时汽车的速度约
D.通过前方7.0公里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2.(2021高一上·金华期末)下列有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可以把双方拳击手都看作质点
B.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
C.在男子400m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在该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零
D.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时间间隔
3.(2021高一上·温州期末)在2021年8月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接力决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飞人团”以37秒79的好成绩获得第四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7秒79指的是时刻
B.接力赛中的都是指位移的大小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初速度很大
4.(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生活中处处包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鲁迅故里景区每天8:30—17:00开放,“8:30”、“17:00”是时间间隔
B.杭绍台城际铁路设计的最高运行时速为350km/h,“350km/h”是瞬时速度大小
C.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线路全长20.3km,“20.3km”是位移大小
D.绍兴市疾控部门在追踪新冠患者的活动轨迹时,不能把该患者看成质点
5.(2021高一上·湖州期末)赵老师某次使用手机导航时,手机软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分钟”是时间间隔
B.“预计16:46到达”中的16:46指的是时间间隔
C.“9公里”指的是位移
D.若选用推荐路线,可以求得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26km/h
6.(2021高一上·湖州期末)如图记录的是一名婴儿身高随时间增长的情况,图中11到34个月所对应的线段为一直线。若将身高的增长类比为物体的运动,身高增长速度类比为物体运动速度,则( )
A.该婴儿最初4个月生长了65厘米
B.婴儿刚出生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小
C.11到34个月,婴儿的身高增长速度均匀增大
D.4到34个月,婴儿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17厘米/月
7.(2021高一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嘉兴某地多支龙舟队正在进行“赛龙舟迎端午”比赛活动,则( )
A.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静止的
B.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其他龙舟都是静止的
C.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D.获最后一名的龙舟,终点冲刺速度一定最小
8.(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2021年12月6日,面对宁波镇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12月7日晚宁波市各县区多批医疗救援队出征前往镇海,宁海200多名医护人员分批从宁海的同一个地点出发到达同一集合点,假定有两批车分别采用图中导航中的不同方案至镇海,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两批医护人员的路程一定相同
B.两批医护人员的位移一定相同
C.图中的“时间少收费多”方案中的“1小时25分”是指时刻
D.图中的“距离较短”方案的“85公里”是指位移的大小
9.(2021高一上·温州期末)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距离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传播速度为的红外线和传播速度为的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某次测量时,传感器记录的时间为,由此可知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约为( )
A. B. C. D.
10.(2021高一上·平谷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汽车在第1s、第2s、第3s内前进的距离分别是3m、5m、7m。汽车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2m/s B.3m/s C.4m/s D.5m/s
11.(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考系的
B.公交车经过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C.因为2>-3,所以2m/s>-3m/s
D.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
12.(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13.(2021高一上·焦作期中)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m/s。
14.(2021高一上·河南月考)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2020高一上·隆德期末)如图所示频闪光源每秒闪烁 次,小球从 点运动到 点所经历的时间是 ,如果 到 的距离是 ,则 到 的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
16.(2020高一上·徐汇期中)如图所示是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景,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做了三次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 (选填“a”“b”或“c”)点时的瞬时速度;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 m/s.
次序 挡光片宽/m 挡光时间/s 速度/(m s-1)
1 0.080 0.036 2.22
2 0.040 0.020 2.00
3 0.020 0.0105 1.90
三、解答题
17.(2020高一上·定远月考)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18.(2020高一上·南昌月考)一列火车长380米,它匀速经过路边的扳道工人用19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从火车进山洞到车尾离开共用50秒钟。求这个山洞的长?
19.(2020高一上·北京月考)运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 位移速度为10m/s,后 位移速度为20m/s,求全过程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40分钟是指一段的时间,是时间间隔,A不符合题意;
B.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7.0公里是指的路程,B符合题意;
C.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路程是7.0公里,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求得的是平均速率,则汽车的平均速率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运动路径的长度代表路程;不能判别汽车此时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其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
2.【答案】D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因为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不能把双方拳击手的大小和形状忽略掉,故不能都看作质点,A不符合题意;
B.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垂直地面的对应位置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不是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B不符合题意;
C.在男子400m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在该比赛过程的位移不为零,则由知平均速度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
D.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所用时间,即指时间间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不能把拳击手作为质点;其铅球比赛的成绩为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在男子400m决赛中其位移不等于0所以平均速度不等于0;其跑步成绩代表时间间隔。
3.【答案】C
【知识点】质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37秒79是跑完接力赛的成绩,指的是时间。A不符合题意;
B.接力赛中的都是指运动员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需要研究不同部位的动作,所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符合题意;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加速度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接力赛的成绩代表时间;其接力赛的轨迹长度代表路程;起跑很快代表加速度很大。
4.【答案】B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8:30”、“17:00”是时刻,A不符合题意;
B.最高运行时速为350km/h,是指某时刻的速度达到最大,“350km/h”是瞬时速度大小,B符合题意;
C.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线路全长20.3km,“20.3km”是路程大小,C不符合题意;
D.绍兴市疾控部门在追踪新冠患者的活动轨迹时,患者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患者看成质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其景区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都属于时刻;最高运行速度为瞬时速度的大小;线路全长代表路程的大小;研究患者的运动轨迹可以把患者作为质点。
5.【答案】A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21分钟”是时间间隔,A符合题意;
B.“预计16:46到达”中的16:46指的是时刻,B不符合题意;
C.“9公里”指的是路程,C不符合题意;
D.若选用推荐路线,可以求得汽车的平均速率约为
由于推荐路线对应的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得平均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到达时间代表时刻;其公里数代表路程的大小;利用路程和时间只能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
6.【答案】D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该婴儿最初4个月生长了15cm,A不符合题意;
BC.图线的斜率表示婴儿身高增长的速度,由图可知婴儿刚出生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大,11到34个月,婴儿的身高增长速度不变,BC不符合题意;
D.4到34个月,婴儿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初末坐标可以求出婴儿高度的变化;利用其图像斜率可以判别其增大速度的变化;利用高度差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速率;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与这一龙舟速度相同的龙舟是静止的,速度不同的龙舟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获第一名的龙舟,运动时间最短,因所有龙舟的位移相等,则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C符合题意;
D.获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最小,但终点冲刺速度不一定最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以龙舟为参考系其岸是运动的;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其他龙舟是运动的;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不能判别瞬时速度的大小。
8.【答案】B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两批医护人员的运行轨迹不同,故路程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两批医护人员的起点与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是相同的,B符合题意;
C.图中的“时间少收费多”方案中的“1小时25分”是指时间,对应的是一个过程,故指的是时间间隔,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距离较短”方案的“85公里”是指医护人员实际所走的轨迹的长度,是路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初末位置可以判别位移相同,利用轨迹长度可以判别路程不同;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轨迹长度代表路程的大小。
9.【答案】B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设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为x,由公式可得
解得
依题意,,即。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传感器记录的时间,结合其电磁波和声波传播的速度及位移公式可以求出AB之间的距离大小。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结合题图可得汽车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位移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11.【答案】B
【知识点】速度、速率;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A不符合题意;
B.公交车经过某电线杆时对应一个时刻和一个位置,速度是瞬时速度, B符合题意;
C.速度大小是速度的绝对值,正负号描述的是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的关系,所以要用大小比较,为2m/s<3m/s,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速度方向即为运动方向,位移的方向是起点指向终点,两者方向不一定相同,如往返直线运动、曲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速度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不考虑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为运动方向。
12.【答案】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为
【分析】利用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13.【答案】7.5;15;11.67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14.【答案】;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近似把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做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则有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
【分析】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速度的大小。
15.【答案】;0.3
【知识点】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频闪光源每秒闪烁30次,频闪的时间间隔为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是
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利用频闪的频率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利用位移和时间的大小可以求出AB之间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答案】b;1.90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1)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当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小球前端P刚好抵达b点,故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b点时的瞬时速度.(2)光电门测速的原理,是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的表示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宽度越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从数据可知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的是第三次实验,故精确的瞬时速度为1.90m/s.
【分析】当遮光片到达c点其小车到达b点;所以测量的是小车到达b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
17.【答案】设全程的位移为x,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
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需满足
30=
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分析】已知运动的时间,利用位移和速度可以求出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花时间,结合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利用表达式可以判别其平均速度不能达到原来计划的平均速度大小。
18.【答案】解:根据火车长380米,经过扳道工人经过用了19秒可得火车19秒行驶的距离是380米,
火车的速度为
从火车进山洞到车尾离开共用50秒钟,火车经过的路程为
山洞的长为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结合火车运动的时间可以火车运动的路程,减去本身的长度可以求出山洞的长度。
19.【答案】解:设全程为x,前 位移的时间为
后 位移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可得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分析】物体在每一段位移内都做匀速运动,结合每一段的位移和速度求解每一段的时间,相加即为运动的总时间,利用总位移减去总时间即为全程的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巩固基础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衢州期末)如图所示,方方乘车旅游经过某路段,导航仪提醒“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40分钟指时刻
B.7.0公里指路程
C.此时汽车的速度约
D.通过前方7.0公里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答案】B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40分钟是指一段的时间,是时间间隔,A不符合题意;
B.前方7.0公里拥堵,估计需要40分钟通过,7.0公里是指的路程,B符合题意;
C.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路程是7.0公里,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求得的是平均速率,则汽车的平均速率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运动路径的长度代表路程;不能判别汽车此时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其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
2.(2021高一上·金华期末)下列有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可以把双方拳击手都看作质点
B.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
C.在男子400m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在该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零
D.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时间间隔
【答案】D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因为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不能把双方拳击手的大小和形状忽略掉,故不能都看作质点,A不符合题意;
B.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垂直地面的对应位置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不是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B不符合题意;
C.在男子400m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在该比赛过程的位移不为零,则由知平均速度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
D.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所用时间,即指时间间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不能把拳击手作为质点;其铅球比赛的成绩为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在男子400m决赛中其位移不等于0所以平均速度不等于0;其跑步成绩代表时间间隔。
3.(2021高一上·温州期末)在2021年8月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接力决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飞人团”以37秒79的好成绩获得第四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7秒79指的是时刻
B.接力赛中的都是指位移的大小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初速度很大
【答案】C
【知识点】质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37秒79是跑完接力赛的成绩,指的是时间。A不符合题意;
B.接力赛中的都是指运动员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需要研究不同部位的动作,所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符合题意;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加速度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接力赛的成绩代表时间;其接力赛的轨迹长度代表路程;起跑很快代表加速度很大。
4.(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生活中处处包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鲁迅故里景区每天8:30—17:00开放,“8:30”、“17:00”是时间间隔
B.杭绍台城际铁路设计的最高运行时速为350km/h,“350km/h”是瞬时速度大小
C.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线路全长20.3km,“20.3km”是位移大小
D.绍兴市疾控部门在追踪新冠患者的活动轨迹时,不能把该患者看成质点
【答案】B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8:30”、“17:00”是时刻,A不符合题意;
B.最高运行时速为350km/h,是指某时刻的速度达到最大,“350km/h”是瞬时速度大小,B符合题意;
C.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线路全长20.3km,“20.3km”是路程大小,C不符合题意;
D.绍兴市疾控部门在追踪新冠患者的活动轨迹时,患者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患者看成质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其景区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都属于时刻;最高运行速度为瞬时速度的大小;线路全长代表路程的大小;研究患者的运动轨迹可以把患者作为质点。
5.(2021高一上·湖州期末)赵老师某次使用手机导航时,手机软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分钟”是时间间隔
B.“预计16:46到达”中的16:46指的是时间间隔
C.“9公里”指的是位移
D.若选用推荐路线,可以求得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26km/h
【答案】A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21分钟”是时间间隔,A符合题意;
B.“预计16:46到达”中的16:46指的是时刻,B不符合题意;
C.“9公里”指的是路程,C不符合题意;
D.若选用推荐路线,可以求得汽车的平均速率约为
由于推荐路线对应的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得平均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到达时间代表时刻;其公里数代表路程的大小;利用路程和时间只能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
6.(2021高一上·湖州期末)如图记录的是一名婴儿身高随时间增长的情况,图中11到34个月所对应的线段为一直线。若将身高的增长类比为物体的运动,身高增长速度类比为物体运动速度,则( )
A.该婴儿最初4个月生长了65厘米
B.婴儿刚出生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小
C.11到34个月,婴儿的身高增长速度均匀增大
D.4到34个月,婴儿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17厘米/月
【答案】D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该婴儿最初4个月生长了15cm,A不符合题意;
BC.图线的斜率表示婴儿身高增长的速度,由图可知婴儿刚出生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大,11到34个月,婴儿的身高增长速度不变,BC不符合题意;
D.4到34个月,婴儿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初末坐标可以求出婴儿高度的变化;利用其图像斜率可以判别其增大速度的变化;利用高度差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7.(2021高一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嘉兴某地多支龙舟队正在进行“赛龙舟迎端午”比赛活动,则( )
A.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静止的
B.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其他龙舟都是静止的
C.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D.获最后一名的龙舟,终点冲刺速度一定最小
【答案】C
【知识点】速度、速率;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与这一龙舟速度相同的龙舟是静止的,速度不同的龙舟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获第一名的龙舟,运动时间最短,因所有龙舟的位移相等,则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C符合题意;
D.获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最小,但终点冲刺速度不一定最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以龙舟为参考系其岸是运动的;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其他龙舟是运动的;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不能判别瞬时速度的大小。
8.(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2021年12月6日,面对宁波镇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12月7日晚宁波市各县区多批医疗救援队出征前往镇海,宁海200多名医护人员分批从宁海的同一个地点出发到达同一集合点,假定有两批车分别采用图中导航中的不同方案至镇海,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两批医护人员的路程一定相同
B.两批医护人员的位移一定相同
C.图中的“时间少收费多”方案中的“1小时25分”是指时刻
D.图中的“距离较短”方案的“85公里”是指位移的大小
【答案】B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两批医护人员的运行轨迹不同,故路程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两批医护人员的起点与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是相同的,B符合题意;
C.图中的“时间少收费多”方案中的“1小时25分”是指时间,对应的是一个过程,故指的是时间间隔,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距离较短”方案的“85公里”是指医护人员实际所走的轨迹的长度,是路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初末位置可以判别位移相同,利用轨迹长度可以判别路程不同;其运动的时间代表时间间隔,其轨迹长度代表路程的大小。
9.(2021高一上·温州期末)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距离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传播速度为的红外线和传播速度为的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某次测量时,传感器记录的时间为,由此可知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设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为x,由公式可得
解得
依题意,,即。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传感器记录的时间,结合其电磁波和声波传播的速度及位移公式可以求出AB之间的距离大小。
10.(2021高一上·平谷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汽车在第1s、第2s、第3s内前进的距离分别是3m、5m、7m。汽车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2m/s B.3m/s C.4m/s D.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结合题图可得汽车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位移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11.(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考系的
B.公交车经过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C.因为2>-3,所以2m/s>-3m/s
D.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速率;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A不符合题意;
B.公交车经过某电线杆时对应一个时刻和一个位置,速度是瞬时速度, B符合题意;
C.速度大小是速度的绝对值,正负号描述的是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的关系,所以要用大小比较,为2m/s<3m/s,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速度方向即为运动方向,位移的方向是起点指向终点,两者方向不一定相同,如往返直线运动、曲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速度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不考虑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为运动方向。
二、填空题
12.(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为
【分析】利用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13.(2021高一上·焦作期中)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m/s。
【答案】7.5;15;11.67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14.(2021高一上·河南月考)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近似把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做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则有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
【分析】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速度的大小。
15.(2020高一上·隆德期末)如图所示频闪光源每秒闪烁 次,小球从 点运动到 点所经历的时间是 ,如果 到 的距离是 ,则 到 的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0.3
【知识点】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频闪光源每秒闪烁30次,频闪的时间间隔为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是
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利用频闪的频率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利用位移和时间的大小可以求出AB之间平均速度的大小。
16.(2020高一上·徐汇期中)如图所示是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景,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做了三次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 (选填“a”“b”或“c”)点时的瞬时速度;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 m/s.
次序 挡光片宽/m 挡光时间/s 速度/(m s-1)
1 0.080 0.036 2.22
2 0.040 0.020 2.00
3 0.020 0.0105 1.90
【答案】b;1.90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1)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当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小球前端P刚好抵达b点,故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b点时的瞬时速度.(2)光电门测速的原理,是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的表示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宽度越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从数据可知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的是第三次实验,故精确的瞬时速度为1.90m/s.
【分析】当遮光片到达c点其小车到达b点;所以测量的是小车到达b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
三、解答题
17.(2020高一上·定远月考)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答案】设全程的位移为x,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
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需满足
30=
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分析】已知运动的时间,利用位移和速度可以求出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花时间,结合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利用表达式可以判别其平均速度不能达到原来计划的平均速度大小。
18.(2020高一上·南昌月考)一列火车长380米,它匀速经过路边的扳道工人用19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从火车进山洞到车尾离开共用50秒钟。求这个山洞的长?
【答案】解:根据火车长380米,经过扳道工人经过用了19秒可得火车19秒行驶的距离是380米,
火车的速度为
从火车进山洞到车尾离开共用50秒钟,火车经过的路程为
山洞的长为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结合火车运动的时间可以火车运动的路程,减去本身的长度可以求出山洞的长度。
19.(2020高一上·北京月考)运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 位移速度为10m/s,后 位移速度为20m/s,求全过程平均速度。
【答案】解:设全程为x,前 位移的时间为
后 位移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可得
【知识点】速度、速率
【解析】【分析】物体在每一段位移内都做匀速运动,结合每一段的位移和速度求解每一段的时间,相加即为运动的总时间,利用总位移减去总时间即为全程的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