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4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则小科的读数准确,而小明的错误,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2七上·婺城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6m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C.人体的体积为5m3 D.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初中生的身高大约1.6m,而课桌的高度大约要腰间,即大约0.8m,故A错误;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 ,故B错误;
C.人体的质量大约50kg,密度与水差不多,那么人体的体积:,故C错误;
D.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在正常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D。
3.(2022七上·奉化期末)如图所示,清晨一颗小水珠即将从离地面0.5米高的玉米叶掉下,下列相关估算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水珠质量约为0.05克 B.水珠直径约为5cm
C.玉米叶片厚约2cm D.水珠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分钟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长度、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水珠很小,质量约为0.05克,在正常范围内,故A符合题意;
B.水珠直径约为0.5cm,故B不合题意;
C.玉米叶片厚约2mm,故C不合题意;
D.水珠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s,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2022七上·奉化期末)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体积和长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故A错误;
B.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B错误;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测量圆柱的直径时,可以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圆柱,再将一个刻度尺放在三角板的下面,且两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底面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5.(2022七上·滨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平均直径大约为100nm,主要依托飞沫传播。疫情期间,小滨同学戴着口罩去.上学,在校门口电子体温计测得小滨体温正常后,他进入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滨的正常体温约为39.3℃ B.小滨身体的质量约为500g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m D.教室的容积大约为200立方米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质量、长度和体积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小滨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错误;
B.小滨身体的质量约为50kg,故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0nm=100×10-9m=10-7m,故C错误;
D.教室的长、宽和高,大约为10m、6m和3m,则教室容积大约为:V=abc=10m×6m×3m=180m3≈200立方米,故D正确。
故选D。
6.(2022七上·滨江期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
【解答】A.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水充分接触,故A错误。
B.温度计没有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且与水充分接触,故B正确;
C.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烧杯的侧壁,故C错误;
D.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烧杯的底部,故D错误;
故选B。
7.(2021七上·温州期末)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测量的是( )
A.用刻度尺量某物体的长度 B.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 D.用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用刻度尺量某物体的长度,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都是与公认标准的比较,都是测量,故A、B、D不合题意;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只是观察,并没有进行比较,不是测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七上·淳安期末)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2℃和 37.2℃,那么他的体温( )
A.一定是 39.2℃ B.一定是 37.2℃
C.在 37.2℃到 39.2℃之间 D.低于或等于 37.2℃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测温特点分析。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不能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同一位同学的体温肯定是一个数值,根据体温计的测温特点可知,它的体温要么低于37.2℃,要么等于37.2℃。
故选D。
9.(2021七上·镇海期末)在体育达标测试中,小科同学对有关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00m 跑步成绩是 50s B.1 秒钟跳绳 3 次
C.立定跳远成绩是 10m D.百米赛跑后心跳是每秒 20 次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长度和心跳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1000m跑步成绩为50s,那么他的速度为:,与汽车的速度相似,太快了,故A错误;
B.1s跳绳3次,那么1min跳绳180次,在正常范围内,故B正确;
C.立定跳远的乘积能够达到2m已经非常好了,10m太远了,故C错误;
D.百米赛跑后,由于剧烈运动,人的心率会大幅增大,甚至达到每秒100次以上,故D错误。
故选B。
10.(2021七上·温岭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 结果第一次为 37.5℃, 第二次为 38.5℃,第三次为 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回液泡,即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的示数就是37.5℃,测量第一次结果还是37.5℃,那么第一个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7.5℃,也可能等于37.5℃,即第一次不准确。
第二次的结果为38.5℃,示数增大,水银柱上升,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准确。第三次的结果与第二次相同,则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38.5℃,也可能低于38.5℃,即不准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 。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相关字母表示)。
【答案】(1)5.20cm
(2)(D2-D1)/2n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分别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最后将二者相加得到铅笔的长度。
(2)根据图乙确定外圈直径、内圈直径和纸带厚度的关系,然后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铅笔的长度为:7.20cm-2.00cm=5.20cm;
(3)根据乙图可知,外圈的半径=内圈的半径+纸带厚度×n;
即:;
解得:纸带厚度。
12.(2022七上·奉化期末)请据以下甲、乙两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体温计读数为 ,该体温计根据液体的 性质进行设计。
(2)图乙为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原理图,其中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1)36.8℃;热胀冷缩
(2)降低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读数为36℃+0.1℃×8=36.8℃。该体温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设计。
(2)根据图乙可知,当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外面的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气压与管内液体压强之和,即p大气=p内+p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如果液面上升,那么p液增大,则p内减小,那么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应该是气温降低了。
13.(2022七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寒暑表的读数为 "C。 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与寒暑表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1条)。
【答案】36.8;-12;液体热胀冷缩;量程不同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4)从结构和使用方法上比较二者的不同。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边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6.8℃;右边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因为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则示数为-12℃,
(2)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不同:①量程不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
②分度值不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
③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而寒暑表则没有。
14.(2022七上·滨江期末)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 “大”或“小”)
【答案】2.50;0.14;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导线的直径=;
(3)根据“测量结果=直径和+空隙”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导线的直径和为:4.00cm-1.50cm=2.50cm;
(2)线圈共有18圈,则导线的直径为:;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导线的直径和空隙的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15.(2021七上·杭州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下列测量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
①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②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③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④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⑤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答案】1.4;②③④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前后两个刻度值,最后将两个刻度值相减得到金属丝的直径和,最后用直径和除以匝数即可;根据金属丝直径=直径和分析测量值的变化即可.
(2)金属丝的直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将其放大10倍、100倍,测出直径和再除以个数,这种方法叫“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和为:6.90cm-5.50cm=1.40cm。一共有10匝,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
(2)①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没有使用“累积法”,故①不合题意;
②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用了“累积法”,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
④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使用了“累积法”,故④符合题意;
⑤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⑤不合题意。
故选 ②③④ 。
16.(2021七上·杭州期中)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9米3= 厘米3= 毫升;
(5)60纳米= 米。
【答案】(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纳米=6×10-8米。
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2七上·慈溪竞赛)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 T=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若去掉步骤A,则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墙纸厚度的表达式T= 。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答案】(1)BCD或BDC;
(2)A;B;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圆环的半径和铅笔的半径之差就是n层墙纸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层数n就能计算出墙纸的厚度;
(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物体本身厚度是否均匀,或者缠绕的松紧程度都会影响最终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
若去掉步骤A,则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BCD或BDC 。
(2)A.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
D.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8.(2021七上·宁波月考)一个圆柱形储油罐,里面装有贵重的液体工业原料。因出口阀门封闭不严,液体向外滴漏。小李为了搞清一昼夜滴漏的液体质量,他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②将烧杯放在出口下面,当第一滴液体滴到烧杯时,开启秒表并数1,第二滴液体滴到烧杯时数2……,一直数到n时停下秒表,记下时间t秒。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2则:
(1)一滴液体的质量是
(2)每滴一滴液体经历的时间是
(3)一昼夜滴漏的液体总质量为
【答案】(1)(m2-m1)/n
(2)t/(n-1)
(3)86400(m2-m1)/t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先计算滴n滴液体的质量,再计算每一滴液体的质量;
(2)已知滴n滴液体的时间,则这段时间的时间间隔为n-1,由此计算每滴一滴液体经历的时间。
(3)液体滴落时的速度是匀速的,因此滴落的液体质量与低落时间成正比,据此列出放出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n滴液体质量就为m2-m1,
所以一滴液体质量就为 ;
(2)从第一滴开始数1并计时,因为数1时才开始计时,
所以数1时这第1滴经历的时间是没计算在总时间t内的,
所以每滴液体经历的时间为。
(3)由于液体滴落时是匀速的,因此滴落的液体质量与低落时间成正比,
设一昼夜低落的液体总质量为m,
得到:;
解得:。
四、解答题
19.(2021七上·天台期末)“飞腾直欲天台去,只需一张高铁票”。今年杭台高铁正式开通,天台这座和合之城迎来了高铁时代。该图为杭台高铁路线图,那怎样从一张比例尺为1:60000的浙江高铁地图上估算出杭州到天台的高铁的实际长度呢?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与计算方法。
(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② ,记为L;
(3)铁路的实际长度S= 。
【答案】(1)刻度尺(直尺)
(2)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所标记的长度,记为L
(3)S=60000L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只要测得图上距离,就能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由于地图上的路径是曲折的,因此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我们可以找一根棉线,让它与测量的路径重合,最后将其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直尺)。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②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所标记的长度,记为L。
(3)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得到:;
;
解得:实际距离s=60000L。
20.(2021七上·温岭期中)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 请简要叙述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答案】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刻度尺都是笔直的,不能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但是可以“化曲为直”,即找一个铁丝弯曲,让其与曲线重合,然后再测量拉直后铁丝的长度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1 / 1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4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2.(2022七上·婺城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6m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C.人体的体积为5m3 D.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
3.(2022七上·奉化期末)如图所示,清晨一颗小水珠即将从离地面0.5米高的玉米叶掉下,下列相关估算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水珠质量约为0.05克 B.水珠直径约为5cm
C.玉米叶片厚约2cm D.水珠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分钟
4.(2022七上·奉化期末)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2七上·滨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平均直径大约为100nm,主要依托飞沫传播。疫情期间,小滨同学戴着口罩去.上学,在校门口电子体温计测得小滨体温正常后,他进入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滨的正常体温约为39.3℃ B.小滨身体的质量约为500g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m D.教室的容积大约为200立方米
6.(2022七上·滨江期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1七上·温州期末)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测量的是( )
A.用刻度尺量某物体的长度 B.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 D.用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
8.(2021七上·淳安期末)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2℃和 37.2℃,那么他的体温( )
A.一定是 39.2℃ B.一定是 37.2℃
C.在 37.2℃到 39.2℃之间 D.低于或等于 37.2℃
9.(2021七上·镇海期末)在体育达标测试中,小科同学对有关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00m 跑步成绩是 50s B.1 秒钟跳绳 3 次
C.立定跳远成绩是 10m D.百米赛跑后心跳是每秒 20 次
10.(2021七上·温岭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 结果第一次为 37.5℃, 第二次为 38.5℃,第三次为 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 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婺城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 。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相关字母表示)。
12.(2022七上·奉化期末)请据以下甲、乙两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体温计读数为 ,该体温计根据液体的 性质进行设计。
(2)图乙为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原理图,其中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
13.(2022七上·滨江期末)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寒暑表的读数为 "C。 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与寒暑表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1条)。
14.(2022七上·滨江期末)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 “大”或“小”)
15.(2021七上·杭州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如图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下列测量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
①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②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③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④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⑤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16.(2021七上·杭州期中)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9米3= 厘米3= 毫升;
(5)60纳米= 米。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2七上·慈溪竞赛)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 T=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若去掉步骤A,则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墙纸厚度的表达式T= 。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18.(2021七上·宁波月考)一个圆柱形储油罐,里面装有贵重的液体工业原料。因出口阀门封闭不严,液体向外滴漏。小李为了搞清一昼夜滴漏的液体质量,他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②将烧杯放在出口下面,当第一滴液体滴到烧杯时,开启秒表并数1,第二滴液体滴到烧杯时数2……,一直数到n时停下秒表,记下时间t秒。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2则:
(1)一滴液体的质量是
(2)每滴一滴液体经历的时间是
(3)一昼夜滴漏的液体总质量为
四、解答题
19.(2021七上·天台期末)“飞腾直欲天台去,只需一张高铁票”。今年杭台高铁正式开通,天台这座和合之城迎来了高铁时代。该图为杭台高铁路线图,那怎样从一张比例尺为1:60000的浙江高铁地图上估算出杭州到天台的高铁的实际长度呢?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与计算方法。
(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② ,记为L;
(3)铁路的实际长度S= 。
20.(2021七上·温岭期中)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 请简要叙述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则小科的读数准确,而小明的错误,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初中生的身高大约1.6m,而课桌的高度大约要腰间,即大约0.8m,故A错误;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 ,故B错误;
C.人体的质量大约50kg,密度与水差不多,那么人体的体积:,故C错误;
D.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在正常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长度、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水珠很小,质量约为0.05克,在正常范围内,故A符合题意;
B.水珠直径约为0.5cm,故B不合题意;
C.玉米叶片厚约2mm,故C不合题意;
D.水珠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s,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体积和长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故A错误;
B.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B错误;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测量圆柱的直径时,可以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圆柱,再将一个刻度尺放在三角板的下面,且两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底面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质量、长度和体积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小滨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错误;
B.小滨身体的质量约为50kg,故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0nm=100×10-9m=10-7m,故C错误;
D.教室的长、宽和高,大约为10m、6m和3m,则教室容积大约为:V=abc=10m×6m×3m=180m3≈200立方米,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
【解答】A.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水充分接触,故A错误。
B.温度计没有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且与水充分接触,故B正确;
C.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烧杯的侧壁,故C错误;
D.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烧杯的底部,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用刻度尺量某物体的长度,用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都是与公认标准的比较,都是测量,故A、B、D不合题意;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只是观察,并没有进行比较,不是测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测温特点分析。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不能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同一位同学的体温肯定是一个数值,根据体温计的测温特点可知,它的体温要么低于37.2℃,要么等于37.2℃。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长度和心跳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1000m跑步成绩为50s,那么他的速度为:,与汽车的速度相似,太快了,故A错误;
B.1s跳绳3次,那么1min跳绳180次,在正常范围内,故B正确;
C.立定跳远的乘积能够达到2m已经非常好了,10m太远了,故C错误;
D.百米赛跑后,由于剧烈运动,人的心率会大幅增大,甚至达到每秒100次以上,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回液泡,即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的示数就是37.5℃,测量第一次结果还是37.5℃,那么第一个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7.5℃,也可能等于37.5℃,即第一次不准确。
第二次的结果为38.5℃,示数增大,水银柱上升,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准确。第三次的结果与第二次相同,则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38.5℃,也可能低于38.5℃,即不准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1)5.20cm
(2)(D2-D1)/2n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分别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最后将二者相加得到铅笔的长度。
(2)根据图乙确定外圈直径、内圈直径和纸带厚度的关系,然后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铅笔的长度为:7.20cm-2.00cm=5.20cm;
(3)根据乙图可知,外圈的半径=内圈的半径+纸带厚度×n;
即:;
解得:纸带厚度。
12.【答案】(1)36.8℃;热胀冷缩
(2)降低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读数为36℃+0.1℃×8=36.8℃。该体温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设计。
(2)根据图乙可知,当管内液柱高度不变时,外面的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气压与管内液体压强之和,即p大气=p内+p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如果液面上升,那么p液增大,则p内减小,那么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应该是气温降低了。
13.【答案】36.8;-12;液体热胀冷缩;量程不同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4)从结构和使用方法上比较二者的不同。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边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6.8℃;右边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因为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则示数为-12℃,
(2)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不同:①量程不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
②分度值不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
③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而寒暑表则没有。
14.【答案】2.50;0.14;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导线的直径=;
(3)根据“测量结果=直径和+空隙”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导线的直径和为:4.00cm-1.50cm=2.50cm;
(2)线圈共有18圈,则导线的直径为:;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导线的直径和空隙的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15.【答案】1.4;②③④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前后两个刻度值,最后将两个刻度值相减得到金属丝的直径和,最后用直径和除以匝数即可;根据金属丝直径=直径和分析测量值的变化即可.
(2)金属丝的直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将其放大10倍、100倍,测出直径和再除以个数,这种方法叫“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和为:6.90cm-5.50cm=1.40cm。一共有10匝,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
(2)①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没有使用“累积法”,故①不合题意;
②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用了“累积法”,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
④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使用了“累积法”,故④符合题意;
⑤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⑤不合题意。
故选 ②③④ 。
16.【答案】(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纳米=6×10-8米。
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17.【答案】(1)BCD或BDC;
(2)A;B;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圆环的半径和铅笔的半径之差就是n层墙纸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层数n就能计算出墙纸的厚度;
(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物体本身厚度是否均匀,或者缠绕的松紧程度都会影响最终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
若去掉步骤A,则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BCD或BDC 。
(2)A.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
D.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8.【答案】(1)(m2-m1)/n
(2)t/(n-1)
(3)86400(m2-m1)/t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先计算滴n滴液体的质量,再计算每一滴液体的质量;
(2)已知滴n滴液体的时间,则这段时间的时间间隔为n-1,由此计算每滴一滴液体经历的时间。
(3)液体滴落时的速度是匀速的,因此滴落的液体质量与低落时间成正比,据此列出放出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n滴液体质量就为m2-m1,
所以一滴液体质量就为 ;
(2)从第一滴开始数1并计时,因为数1时才开始计时,
所以数1时这第1滴经历的时间是没计算在总时间t内的,
所以每滴液体经历的时间为。
(3)由于液体滴落时是匀速的,因此滴落的液体质量与低落时间成正比,
设一昼夜低落的液体总质量为m,
得到:;
解得:。
19.【答案】(1)刻度尺(直尺)
(2)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所标记的长度,记为L
(3)S=60000L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只要测得图上距离,就能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由于地图上的路径是曲折的,因此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我们可以找一根棉线,让它与测量的路径重合,最后将其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直尺)。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②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所标记的长度,记为L。
(3)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得到:;
;
解得:实际距离s=60000L。
20.【答案】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刻度尺都是笔直的,不能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但是可以“化曲为直”,即找一个铁丝弯曲,让其与曲线重合,然后再测量拉直后铁丝的长度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