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2 14: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港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 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 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 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 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粟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
A. 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 文明传播的艰难性
C. 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D.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
A. 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B. 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
C. 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
D. 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述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等素材。由此可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史籍记载的“大秦”应是()
A. 古巴比伦 B. 大月氏 C. 罗马帝国 D. 波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的现实威胁使得基督教国家必须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基督教国家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多重压力,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
A. 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B. 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联合 D. 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君主专制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
A. 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B. 阿拉伯人依靠宗教扩张
C. 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 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该材料主要表明()
A. 统一是大势所趋 B. 贵族和国王之间矛盾尖锐
C. 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 D. 城市具有深谋远虑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 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能够印证( )

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 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这一现象( )
A. 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B.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C. 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促进西方古典文化发展
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 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 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
D. 马丘比丘展现了其高超的的建筑艺术
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西北欧的地租也远远落后于物价。英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包括()
①新航路开辟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 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B. 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C. 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D. 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1.43亿平方米。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  )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加文明 D. 爱斯基摩文明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到东方几乎不再走的航线是()
A. 东地中海——土耳其海峡——印度
B. 大西洋——非洲南端——印度洋
C. 大西洋——美洲——印度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  )
A. 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
B.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
C.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欧洲货币短缺
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 助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开始
C.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 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A. 殖民掠夺残酷无情 B. 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
C. 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
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网。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如图所示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开启了各地文明会合交融历程
B. 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 矛头直指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D. 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搏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 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批判神学思想
“政府权力发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出现材料中这一变革的历史背景是
A.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 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
C. 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D. 人文主义精神的长期积淀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相同特点是()
A. 法治化 B. 普适性 C. 民族性 D. 反封建性
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 约3600 75% 25%
美国(1850) 约2300 87% 13%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小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A.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 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 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如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关系图。对此图的正确解读是(  )
A. 三次工业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 B. 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 D. 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
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体现了权力制约原则
C. 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D.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共产党宣言》载:“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论述
A. 主要强调经济危机具有极大破坏性
B.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C. 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直接指导十月革命的爆发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在于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直接指导了巴黎公社起义 ④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这对英国以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表明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
A. 17世纪英国革命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B. 制度变迁一定要用暴力革命方式完成
C. 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政治发展特色
D. 结束王权专制,国王“统而不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3大题,共30分)
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 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 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5分)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4分)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并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意义。(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这些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间不断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石港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
历史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B 5. C 6. C 7. B
8. C 9. C 10. B 11. A 12. A 13. B 14. C
15. B 16. A 17. D 18. A 19. A 20. C 21. B
22. A 23. C 24. D 25. D 26. A 27. D 28. A
29. A 30. D 31. B 32. D 33. B 34. B 35. C
36.
(1)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37.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最大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38.
论题:欧洲的现代化加速了其世界霸权的确立
论述:以牛顿经典力学、法拉第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推动了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引领世界思想的变革,也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洲各国为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全球范围内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英法德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综上所述,以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科学革命为主要推动力的欧洲现代化促进了其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B.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并且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B正确。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多山少平原,适合农耕的土地少,农业经济不发达,A错误。
C.古希腊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C错误。
D.古代中国没有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产生的有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本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
B.题干无法体现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故排除B。
C.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学会了收藏食物的时间信息,故排除C。
D.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由于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才具备了定居生活的条件,故D正确。
3. 据题干解读可知,原产西亚的小麦传入中国境内,而原产中国的粟也传播到欧亚草原地带和欧洲中部地区。这充分说明了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故C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两地文明的交流,而不是发展,A错误;题干未涉及文明传播艰难的信息,B错误;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D错误。
4. 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为了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故选B;腓尼基人建立了一系列小城邦,没有建立庞大的帝国,A错误;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是腓尼基字母的特点,不是发明的原因,C错误;腓尼基字母文字产生于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前,D错误。
5.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融。亚述帝国体现的是古代帝国的扩张和崛起,但也蕴含着文明的冲撞和交融,亚历山大东征同样体现了文明之间冲撞和交融,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故C项符合题意。
6.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公元97年即东汉时期,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的大秦,应是存在于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的罗马帝国,C项正确。
7. 依据信息“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为了使国家在战争中生存下去,为了使国家在外交角逐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兴起中的欧洲民族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所以B项正确。A、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8.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材料中的“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即体现了它政教合一的特点,故C正确。
阿拉伯帝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不是基督教,故排除A。
从材料中的“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的扩张不光依靠宗教,也依靠武力,故排除B。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9.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可知, 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故C正确。
ABD.这三项题干均无法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
10.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日本紧迫感来源于多方面,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加深了日本“民族危机感”,而不是造成严重威胁,排除C项;日本虽然有了“民族危机感”,但并不能说明其出现了统治危机,排除D项。
11. 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是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而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说明日本和朝鲜在仿效和借鉴中国与货币相关的制度,故①正确;朝鲜和日本的货币都是仿照唐朝的样式,说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故②正确;大化改新的重点是效仿唐朝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不是币制改革,故③错误;题干体现的是朝鲜在货币方面效仿唐朝,与儒家经典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2.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由题干“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以看出,非洲文明是与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项正确。
B.据题干“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故B项错误。
C.题干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故C项错误。
D.题干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故D项错误。
故选A。
13. “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这是一种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交融,故选B。“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体现的是文明交融的结果,而无法判断其最终的影响,排除A;“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只是陈述了一种文化交融的现象,没有说明与统治的关系,不能得出巩固统治的结论,排除C;从材料“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可以看出,这种交流的结果是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没有说明与西方古典文化的关系,排除D。
14.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根据所学,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是阿兹特克文明特点,故不选A。
B.根据所学,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是阿兹特克文明特点,故不选B。
C.根据所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文明处于强盛时期,建成印加帝国,帝国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这是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故C正确。
D.根据所学,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遗址。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遗址,不是能体现最突出特点,故不选D。
故选C。
15.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物价上涨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③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新航路开辟,导致发生价格革命,物价大幅上涨,加上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进行血腥的三角贸易等,也导致英国物价的上涨,故①③④正确。
②.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阶段16、17世纪,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
故选B。
16. 【分析】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A.依据题干表格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由此可知当时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明显扩大,价格所以不断下降。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业革命不断发展的表现,故A项正确。
B.该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
C.表格涉及的商品倾销状况,而且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表格反映的是价格在下降,故C项错误。
D.该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
故选A。
17. 【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题干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故D符合题意。
A.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故排除A。
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大革命以后,故排除B。
C.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故排除C。
故选D。
18. 【分析】
本题考查阿兹特克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通过所学可知,阿兹特克文明存在于古代墨西哥特斯科科湖地区,城市就建立在特斯科科湖上,故A正确。
B.玛雅文明最主要的建筑成就是金字塔,故排除B。
C.印加文明都是南美洲的主要文明,故排除C。
D.爱斯基摩文明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内,故排除D。
故选A。
19. 【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15、16世纪前,人们到达东方的航线是东地中海——土耳其海峡——印度,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东西方交通要道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贸,成为人们寻找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人们到达东方不再经过土耳其,故A是欧洲商人到东方几乎不再走的航线。
BCD.新航路开辟后,三项是欧洲商人到东方常走的路线。
故选A。
20. 【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西欧当时有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传播基督教欲望的宗教动力,有人文主义这一思想基础,有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力,有较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动因,故C项正确。
A.该项题干未体现,故A项错误。
B.新航路开辟在先,启蒙运动运动在后,故B项错误。
D.该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21. 根据题干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直接说明了”,可知题干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始开辟新的航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B选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CD两项不是材料直接所反映的问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直接”。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本题容易错选为C选项。
22. 【分析】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等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故A正确。
B.该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
C.题干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故C错误。
D.题干现象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故D错误。
故选A。
23. 【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之间的联系性加强,故C项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殖民掠夺的残酷无情,故A项错误。
B.题干未涉及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故B项错误。
D.题干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也与新航路开辟后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24.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故①正确;
文艺复兴没有描绘资产阶级的理想蓝图,启蒙运动则描绘了这一蓝图,故②错误;
文艺复兴侧重于个人解放,启蒙运动则强调改良社会制度,故③正确;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故④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他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 由地图中的“意大利”发源向法国、德意志、波兰等地扩散,可以直接判断与文艺复兴相关,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26. 【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反对天主教的愚昧统治,故A正确。
B.本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B。
C.本项仅仅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C。
D.本项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A。
27. 【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科技和思想兴起背景,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A.由材料并结合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是指文艺复兴,与这些变革出现无关,故不选A。
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与科学的发展有关,与“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无关,故不选B。
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仅与“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有关,故不选C。
D.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精神的长期积淀,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28. 【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均标志着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体现了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历程的法治化特点,故A正确。
B.四个国家政体及特点各异,不能反映其普适性,排除B。
C.只有德国经历了统一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具有民族性特征,排除C。
D.美国并未经历封建社会,排除D。
故选A。
29. 略
30.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失去”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欧美已开始工业化进程,故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下降,但未失去市场,故排除。
31. 【分析】
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A.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联系不是很密切,故不选A。
B.从图片中明显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更快,第三次科技革命比第二次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能够看出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故B正确。
C.从图片可以看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故不选C。
D.图片只是反映出不同的领域,没有反映出相同的领域,故不选D。
故选B。
32. 【分析】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D. 《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故D符合题意。
ABC. 二者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三权相互制约,都受到17 —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 通过材料叙述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唯物主义思想,B正确;题干主旨是解释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而非强调其危害,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直接指导十月革命爆发的思想是列宁主义,排除D。
34.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解答】
①②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其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①②④正确。
③.巴黎公社起义带有自发性,并不是在《共产党宣言》直接指导下发生的,故③错误。
故选B(①②④)。
35. 【分析】
本题考查光荣革命的影响,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暴力,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
B.英国光荣革命就是和平的革命方式,故排除B。
C.英国光荣革命是用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逐渐形成了英国和平渐进的政治发展特征,是光荣革命给英国留下最大的最重要的独特遗产,故C正确。
D.光荣革命以后,王权专制统治结束了,但国王并不是立刻就统而不治,故排除D。
故选C。
36. (1)本题考查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世界市场形成的时间范围“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及表格中涉及实际市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三角贸易”、“机器大工业”、“垄断资本“、“瓜分狂潮“等信息可知,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2)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可知,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根据材料“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可知,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根据“材料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可知,商业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可知,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37. (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以下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14、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壮大更关注现世幸福、而当时的宗教神学统治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等。
(2)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二“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本题考查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思想主张,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第一问,卢梭:卢梭反对暴力强权,认为“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即唯有通过社会契约才能获得自由;康德:根据“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可知康德主张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而且他认为自由要服从理性,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中卢梭和康德的观点可知两者都强调自由的重要性,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等,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38.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和思想革命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欧洲的现代化加速了其世界霸权的确立,可以从近代以来自然科学进步,对工业革命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来进行分析论证。示例如下:论题:欧洲的现代化加速了其世界霸权的确立论述:以牛顿经典力学、法拉第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推动了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引领世界思想的变革,也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洲各国为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全球范围内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英法德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综上所述,以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科学革命为主要推动力的欧洲现代化促进了其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