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训练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 孙中山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2.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很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其中包含( )
①《天演论》 ②《革命军》 ③《猛回头》 ④《警世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一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科学 D. 三民主义
4. “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该材料评述的是( )
A. 兴中会的地位
B.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C. 辛亥革命的影响
D. 中华民国的地位
5.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材料表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是( )
A. 陆皓东 B. 孙中山
C. 章炳麟 D. 宋教仁
7.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9.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成立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C. 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专制,提出新总统必须遵守的条件包括( )
①定都南京 ②维护共和 ③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清帝退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图记录了袁世凯的历史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
A. 宋教仁 B. 谭嗣同
C. 蔡锷 D. 梁启超
13. 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 )
①发动“二次革命” ②发动护国战争 ③组建国民党
④成立同盟会 ⑤发动广州起义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14. 对下表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 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
A. 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 军阀割据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C. 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 D. 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5. 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3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民国建设肇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实际上又是怎样的?(4分)
(3)结合史实,说明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揽大权的。(8分)
18. 100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陈天华《猛回头》的内容摘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当时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除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还有哪些著作?写出两部。(6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诚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月15日 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声明拥护共和
3月3日 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4分)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由材料二中大事记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其斗争形式有哪些?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又进行了哪些斗争?(10分)
材料三 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4分)
答案
1-5ADDBC 6-10BCBDC 11-15AACBC
16、(1)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制)。
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民生主义。
(3)创立民国。
(4)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7、(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揽大权。
(2)表面上赞成共和,反对专制。实际上却加紧实行独裁。
(3)迁都北京,改组内阁;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废除《中华名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18、(1)中国遭到列强疯狂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写出两部即可)
(2)民权主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前:领导了萍浏醴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发表通电;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
辛亥革命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
(4)不敢公开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