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4 21:05:27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珂做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实验前,她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实验时所得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小珂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4.(2021八上·温州期末)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④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⑤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7.(2021八上·瑞安月考)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8.(2021八上·浙江月考)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 成的
C.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该实验证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 D.①②
二、填空题
11.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原子和   原子,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12.水电解的实验(如图所示)。(提示:氢气能够燃烧)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   ,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填“正”或“负”),下同)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    和   ,其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13.(2021八上·淳安期末)水是常见的溶剂,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 请回答问题: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   。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水是较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牛奶 B.泥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14.(2021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1)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15.(2021八上·乐清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16.读水电解过程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水分子是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而氢氧化钠在此过程中不会变成其他物质。
(1)由图甲可知   (选填“a”或“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
(2)写出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   。
(3)在图乙方框中将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补充完整。
(4)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9八上·义乌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   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   。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   。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   。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   ,由上述实验证明了   。
19.(2018八上·天台期中)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满移液管并将移液管倒立在装置的正负极上,连接好导线,接通直流电源,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    克。
(2)你认为右图的创新实验相对左图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   (小于、大于
、等于)2:1。
20.(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   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四、解答题
21.(2021八上·青田期末)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知道了水的组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其作用是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3)若实验中用4%的稀硫酸150克,通电一段时间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忽略水的蒸发,求被电解的水的质量。
22.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产生的是    气;导线A接电源    极,导线B接电源    极。
(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4)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
(5)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如下: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厘米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厘米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刚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出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误差较大时,我们应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中查找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科学推测,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实验已经成功,故A、C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外漏,那么会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从变化上分类:由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
【解答】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相互靠近,氧原子相互靠近,最终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故A正确;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而氧气不能燃烧,故B错误;
C.左边试管为氧气,右边试管为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C错误;
D.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实验中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我们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
是 2 ∶ 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解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①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错误;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说法正确;④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说法正确;⑤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错误;⑥水是常见的溶剂,很多的物质溶解都需要水,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水是绝缘体,本身不导电,导电的是其中的正负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而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左边的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生成氢气;右边的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生成氧气,则左边气体是右边气体的2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只有两个注射器内原始液面和电极长度相同,才能正确的反应生成气体的数量多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水电解的过程,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一个氧分子由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二个氢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根据图片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改变,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 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从变化上分类:由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加导电粒子的浓度,从而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甲,因此为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②错误;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因此为氧气,但是不能燃烧,故③错误;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④错误。
正确的只有①。
故选C。
11.【答案】氢;氧;氢;氢;氢气;氧;氧;氧气;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2.【答案】(1)大量气泡;下降
(2)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木条复燃;氧气
(3)负;正
(4)2∶1
(5)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气
(6)氢;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时的实验现象解答;
(2)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解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5)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6)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大量气泡,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6)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答案】(1)氧气
(2)氢(氢元素);氧(氧元素)
(3)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3)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氧气;
(2)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在空气中静置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故D为溶液;
牛奶、泥水和肥皂水,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没有稳定性,故A、B、C不是溶液。
故选D。
14.【答案】(1)氢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BA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实验中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在上述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是 2 ∶ 1;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解答】 (1)a中气体的体积大约是b体积的两倍,a为氢气,b为氧气;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水电解过程先是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氢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1)氢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BAC。
15.【答案】(1)氢气;正极
(2)16
(3)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1)中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16.【答案】(1)2;1
(2)2:1
(3)水分子(或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构成及电解水的实质分析。
【解答】(1)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为2:1;
(3)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1)2;1;(2)2:1;(3)水分子(或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17.【答案】(1)a
(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
(3)
(4)变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反应的实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的验证方法及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的作用,反应后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中气体多于b,则a中为氢气;
(2)b中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若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则图乙方框中粒子为;
(4) 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减小,使得溶液质量减小,则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故答案为:(1)a;(2)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 ;(3);(4)变大。
18.【答案】(1)B;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3)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水 氢气+氧气;水由氢和氧组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解答;
(3)可从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分析;
(4)溶液中的正负离子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那么电解水的速率越大;
(5)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丙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水位下降快,因此为氢气,而A中为氧气,那么它和另一端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2:1;
(2)A试管内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由上述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和氧组成。
19.【答案】(1)20
(2)B
(3)大于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
(2)对比两个实验,可以从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反应速度快慢和实验器材的获取等方面思考右图实验的优点;
(3)氧气的溶解能力大,那么氧气的质量会减小,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250g×8%=20g;
(2)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故①符合题意;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故②符合题意;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③不合题意;
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3)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那么氧气的体积会变小,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
20.【答案】(1)负
(2)氢;带火星的木条
(3)氢和氧
(4)A;B;C
(5)海洋;地表径流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组成及性质、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的分布。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端面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则A端生成的是氢气,与A端相连的是负极;
(2)A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通过此试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A、地球表面约3/4被海水覆盖,但淡水资源非常少,故A正确;
B、我国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量很少,故B正确;
C、我国南方水量丰富,北方水量较少,所以我国进行“南水北调”来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故C正确;
D、生活中接触的水大部分是溶液,纯净水很少,故D错误;
故选ABC;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故答案为:(1)负;(2)氢;带火星的木条;(3)氢和氧;(4)ABC;(5)海洋;地表径流。
21.【答案】(1)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 氢气+氧气
(3)解:设被电解水的质量为m
4%×150g=5%×(150g-m)
m=30g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水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被电解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其作用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22.【答案】(1)氢;正;负
(2)增强导电性
(3)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已进行一段时间
(5)氧气比氢气更易溶千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质量之比是8:1等。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接通直流电源后,甲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乙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
(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增加水的导电性,可以使电解水这个实验加快。
(3)由上述分析可知,甲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
(4)从图中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大小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5)结果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封闭的空间只有一个可能,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故答为:(1)氢;正;负。(2) 增强导电性。(3)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4)已进行一段时间(5)氧气比氢气更易溶千水。
1 / 1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珂做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实验前,她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实验时所得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小珂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出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误差较大时,我们应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中查找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科学推测,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实验已经成功,故A、C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外漏,那么会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从变化上分类:由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
【解答】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相互靠近,氧原子相互靠近,最终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4.(2021八上·温州期末)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故A正确;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而氧气不能燃烧,故B错误;
C.左边试管为氧气,右边试管为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C错误;
D.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选A。
6.(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④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⑤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实验中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我们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
是 2 ∶ 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解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是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①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错误;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说法正确;④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说法正确;⑤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错误;⑥水是常见的溶剂,很多的物质溶解都需要水,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1八上·瑞安月考)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水是绝缘体,本身不导电,导电的是其中的正负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而反应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左边的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生成氢气;右边的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相连,生成氧气,则左边气体是右边气体的2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只有两个注射器内原始液面和电极长度相同,才能正确的反应生成气体的数量多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1八上·浙江月考)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 成的
C.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该实验证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水电解的过程,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一个氧分子由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二个氢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根据图片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改变,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 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从变化上分类:由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加导电粒子的浓度,从而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甲,因此为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②错误;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因此为氧气,但是不能燃烧,故③错误;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④错误。
正确的只有①。
故选C。
二、填空题
11.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原子和   原子,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答案】氢;氧;氢;氢;氢气;氧;氧;氧气;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2.水电解的实验(如图所示)。(提示:氢气能够燃烧)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   ,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填“正”或“负”),下同)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    和   ,其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答案】(1)大量气泡;下降
(2)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木条复燃;氧气
(3)负;正
(4)2∶1
(5)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气
(6)氢;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时的实验现象解答;
(2)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解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5)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6)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大量气泡,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6)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2021八上·淳安期末)水是常见的溶剂,也是新能源——氢气的重要来源, 请回答问题: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   。
(2)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水是较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牛奶 B.泥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答案】(1)氧气
(2)氢(氢元素);氧(氧元素)
(3)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3)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 检验试管D中的气体, 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此判断D中气体为氧气;
(2)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在空气中静置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故D为溶液;
牛奶、泥水和肥皂水,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没有稳定性,故A、B、C不是溶液。
故选D。
14.(2021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1)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答案】(1)氢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BA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实验中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在上述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是 2 ∶ 1;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解答】 (1)a中气体的体积大约是b体积的两倍,a为氢气,b为氧气;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是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水电解过程先是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氢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1)氢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BAC。
15.(2021八上·乐清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氢气;正极
(2)16
(3)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1)中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16.读水电解过程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水分子是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答案】(1)2;1
(2)2:1
(3)水分子(或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构成及电解水的实质分析。
【解答】(1)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为2:1;
(3)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1)2;1;(2)2:1;(3)水分子(或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而氢氧化钠在此过程中不会变成其他物质。
(1)由图甲可知   (选填“a”或“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
(2)写出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   。
(3)在图乙方框中将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补充完整。
(4)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a
(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
(3)
(4)变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反应的实质、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的验证方法及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的作用,反应后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中气体多于b,则a中为氢气;
(2)b中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若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则图乙方框中粒子为;
(4) 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减小,使得溶液质量减小,则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故答案为:(1)a;(2)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并打开活塞 ;(3);(4)变大。
18.(2019八上·义乌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   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   。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   。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   。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   ,由上述实验证明了   。
【答案】(1)B;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3)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水 氢气+氧气;水由氢和氧组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解答;
(3)可从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分析;
(4)溶液中的正负离子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那么电解水的速率越大;
(5)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丙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水位下降快,因此为氢气,而A中为氧气,那么它和另一端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2:1;
(2)A试管内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由上述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和氧组成。
19.(2018八上·天台期中)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满移液管并将移液管倒立在装置的正负极上,连接好导线,接通直流电源,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    克。
(2)你认为右图的创新实验相对左图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   (小于、大于
、等于)2:1。
【答案】(1)20
(2)B
(3)大于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
(2)对比两个实验,可以从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反应速度快慢和实验器材的获取等方面思考右图实验的优点;
(3)氧气的溶解能力大,那么氧气的质量会减小,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250g×8%=20g;
(2)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故①符合题意;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故②符合题意;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③不合题意;
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3)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那么氧气的体积会变小,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
20.(2018八上·丽水月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   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   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答案】(1)负
(2)氢;带火星的木条
(3)氢和氧
(4)A;B;C
(5)海洋;地表径流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组成及性质、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的分布。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端面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则A端生成的是氢气,与A端相连的是负极;
(2)A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通过此试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A、地球表面约3/4被海水覆盖,但淡水资源非常少,故A正确;
B、我国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量很少,故B正确;
C、我国南方水量丰富,北方水量较少,所以我国进行“南水北调”来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故C正确;
D、生活中接触的水大部分是溶液,纯净水很少,故D错误;
故选ABC;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故答案为:(1)负;(2)氢;带火星的木条;(3)氢和氧;(4)ABC;(5)海洋;地表径流。
四、解答题
21.(2021八上·青田期末)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知道了水的组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其作用是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3)若实验中用4%的稀硫酸150克,通电一段时间后,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忽略水的蒸发,求被电解的水的质量。
【答案】(1)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 氢气+氧气
(3)解:设被电解水的质量为m
4%×150g=5%×(150g-m)
m=30g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水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被电解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其作用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22.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产生的是    气;导线A接电源    极,导线B接电源    极。
(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4)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
(5)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如下: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厘米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厘米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刚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氢;正;负
(2)增强导电性
(3)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已进行一段时间
(5)氧气比氢气更易溶千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质量之比是8:1等。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接通直流电源后,甲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乙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
(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增加水的导电性,可以使电解水这个实验加快。
(3)由上述分析可知,甲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
(4)从图中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大小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5)结果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封闭的空间只有一个可能,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故答为:(1)氢;正;负。(2) 增强导电性。(3)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4)已进行一段时间(5)氧气比氢气更易溶千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