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11《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11《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8 20: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湖 光 塔 影图书馆北大发展与民族复兴休戚相关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主要成就: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
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
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
“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她4岁时随父母来天津,在天津市文联大院的地震棚里开始接触文学,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天津13中学的校园和居住过的小海地的一条小河都让她终身难忘。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检查预习: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呜咽 迸溅 撷取 沉淀
惆怅 积攒 樯橹 骤然
摒弃 蓦然 不系之舟 白驹过隙
二、解释下列词语:
际遇 尘缘 穹隆 白驹过隙
谈笑风生 不系之舟 莫名 惆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
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
感情变化。
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 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13岁:到北大读书。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梦想自信 际遇回顾 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
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
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
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怎么理解: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这句话? 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
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没有自信,
觉得渺小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
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
提誓言。自信北大为她
“展示了一
个动人的
新世界”;
因浸透了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个人誓言“苍
白无力”,心
中感到“近乎
绝望”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
展示新世界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敏感”“纯洁”
“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向那充满希
望的未来流淌。”
“因浸透了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
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1、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
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
理之光。……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9)2、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到
犀利与机智,……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
的气氛。3、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
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1、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
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
理之光。……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9)2、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到
犀利与机智,……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
的气氛。3、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
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小组交流: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   渴望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第三部分 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      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第二部分讨论: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么理解?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的全新世界。思考: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北大人学生
老师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风格各异
做人诚恳,严谨治学铸就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