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江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2021八上·郓城月考)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dù 过南岸。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 灭及击kuì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柏 征篷 经纶 林寒涧肃
B.侯骑 东皋 落辉 沉鳞竞跃
C.交横 采薇 轩邈 夕日欲颓
D.长啸 缥碧 荆门 鸢飞逆天
3.(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该节目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D.今年“五一”期间,昆明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5.(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实是欲界之仙都”出自他的作品《答谢中书书》。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幽州任职时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2021八上·郓城月考)班级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6.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
7.丽丽的妈妈不同意丽丽参加这次活动,还说:“学习这么紧张,还是省下点时间复习功课吧,不然的话,一切都只能是梦!”请你以丽丽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8.(2021八上·郓城月考)默写
(1)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两岸连山, 。(郦道元《三峡》)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6)《记承天寺夜游》中借“ , , 。”描绘清澈淡雅的月色,点染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世界。
(7)《庭中有奇树》中的女主人攀枝折花以寄相思的诗句是: , 。
(8)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的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 ,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2021八上·郓城月考)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濡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元微之书(节选)①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②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③,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④。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注]①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即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②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③墙援:篱笆墙。④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从流飘荡
负势竞上
爱不能舍
大抵若是
1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两处)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14.[甲北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作者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6.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至发电时止 ,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②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17.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18.文章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做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0.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1.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2.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四、作文(50分)
24.(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沿途风光无限,既有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又有充满温情的生活画面。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心体会,最美的风景就在你身边。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渡;jiān;溃;sài;dā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dù过 "应写作“渡过”。“歼灭”中的“歼”应读作“ jiān ”。“ 击kuì ”应写作“击溃”。“要塞”中的“塞”应读作“ sài ”。“锐不可当”中的“当”应读作“ dāng ”。
故答案为:渡;jiān;溃;sài;dāng。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字音。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读音易错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不同字音代表的意义。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 征篷——征蓬 B:侯骑——候骑 落辉——落晖 D:鸢飞逆天——鸢飞戾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句意,词组不可随意划分开。
BCD:正确。
A:有误,句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应划分节奏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语意重复, 去掉“当务之急”;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改为“建立和完善”;
D:有误,用词不当,“一倍”改为“一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句子大意后,运用语感分析是否有语病,再看有没有常见的语病类型,比如: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错误;然后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最后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通读检查,看是否通顺合理。
5.【答案】C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新闻;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答案】6.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有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生活因为有梦想而在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自由追逐;我们因为有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7.示例:妈妈,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您误解了。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心中有梦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也是值得的,您说呢?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国际上没有敌对的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语言要通顺得体,围绕“我的中国梦”来写。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劝说的写法,劝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首先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才能正确地恰当的称呼对方,还要注意劝说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然后明确劝说目的,找到切入点,最后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要注意劝说的方式、方法、语气、态度等。答题格式:称呼+委婉表明自己的观点+做某事的好处(坏处)+解决办法+鼓励或征询语。
6.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我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7.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说服他人要就事论事,要有理有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得体。
8.【答案】(1)东皋薄暮望
(2)岂不罹凝寒
(3)略无阙处
(4)老骥伏枥
(5)芳草萋萋鹦鹉洲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皋 、 薄 、 罹 、 阙 、 骥 、 鹦、鹉、藻、荇 “重点字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多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9.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
10.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9.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及特点来描述,如“大”“孤烟”“落日”“圆”等景物进行描绘。例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BC:正确;
D:有误,“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概括不当,这首诗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风光。
故答案为:D。
【答案】11.跟、随;凭借;离开,舍去;这 ,这样
1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①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一生所喜爱的东西,全在这里。
1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元稹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豁达之情。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译文:
【甲】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
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②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③句意为:喜爱得不忍离去。舍:舍弃,丢下。
④句意为:大致像这样。是:这样。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据此可划分停顿为: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负,凭借;竞,争着;轩,向高处;邈,向远处。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重点词:平生,一生;好,喜爱;尽,全。句意为: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1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作者的情感。甲文最后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抒发了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中“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表现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之情;“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平生故人,去我万里”,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思念之情。可据此作答。
【答案】15.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16.①“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②“歼灭”与“击溃”词义有区别,“歼灭”指消灭(敌人),“击溃”指打垮或打散,不能一概说歼灭或一概说击溃,充分体现了用词的准确。
17.议论。作用: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原因,也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①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结合文段位置把握与文章行文的关系,二是从描写方法等角度分析文段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记叙文中一般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之详略得当。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从突出文章中心、表现我军的特点方面加以分析。
15.本题考查新闻导语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导语是第一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是新闻的一部分,一般位于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16.①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新闻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夸张的成分,“至发电时止”在时间上做了限制,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表明战斗正在进行中,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语言的准确性。②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新闻要实事求是,不能含糊其辞。“粗略估计”说明了来不及清点钱物的事实,如果去掉就不能表现出当时情况紧急。
17.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根据语句内容,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判断为“议论”,然后从分析事件的因果、表达情感、突出主旨、增强新闻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8.本题考查文章叙述的详略及其作用。从突出文章中心、表现我军的特点方面加以分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阅读理解所示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东路军的战斗最为激烈,意义最重要,最能体现我军的英勇,所以要详写。
【答案】19.小岩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别样的礼物,令“我”感动。(或“我”在生病时,收到小岩送的一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被感动了。
20.用“别样”暗示文章的中心;“礼物”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我”是一个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受学生爱戴、看重师生间的情意的师德高尚的人。
22.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对小岩那份别样的礼物的赞赏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感情。
23.交代了小岩的家境和他平日里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解释了“我”对小岩能来看望“我”感到意外的原因,突出了小岩对老师情感的真挚,为下文写小岩送“我”一句祝福当礼物做铺垫。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顺序;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注意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把握。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本句可以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
(5) 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了解和把握能力。要在平时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主要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作答。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归纳主要内容可以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在本文中出现的人物是“小岩”、“我”,事件可抓住关键词“别样的礼物”。据此归纳总结。
20.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标题的“礼物”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别样”暗示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礼物,暗示文章中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根据人物在文中的事迹,根据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和形容词进行归纳。比如“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我”在病中还惦记着班里的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功课,可看出“我”爱岗敬业的精神。
2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是三个相似语句的连续使用,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学生的礼物比作“清新的溪流”、“温馨的春阳”、“霏霏的细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排比有增强语势的作用,都使“我”当时感动的心情表达得强烈而形象。
23.本题考查插叙的表达作用。第7段插入说明小岩的家庭状况,所以,“我”意外他今天能来,从中也能看到小岩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小岩家庭的窘迫,也为下文他带来的别样礼物作了铺垫。
24.【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的写作。标题中的题眼是“最美的”“风景”。“最美的”指自己心中印象深刻、最难以忘怀的种种感受;“风景”是内容,既可实指“自然人文风光”的风景本义,也可使用“风景”的比喻义进行写作,如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行文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里的“风景”可以是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陌生人的善意的,也可以是校园内的少年风采,还可以是回家乡所见到的美景……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最美的风景”写作内容较为宽泛。“风景”最好是写社会风景,并且这些风景,要有情,要有爱,要突出“最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最美的风景”还应该写社会中充满正能量的风景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通过叙写见闻故事,来表现当今社会的新风尚。如:同学之间的携手并进,是富有诗意的校园风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是让人向往的社会风景……风景中,几许感动,几许豪情;风景中,几分感慨,几分得失。如此风景,组成了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江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2021八上·郓城月考)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dù 过南岸。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 灭及击kuì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答案】渡;jiān;溃;sài;dā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dù过 "应写作“渡过”。“歼灭”中的“歼”应读作“ jiān ”。“ 击kuì ”应写作“击溃”。“要塞”中的“塞”应读作“ sài ”。“锐不可当”中的“当”应读作“ dāng ”。
故答案为:渡;jiān;溃;sài;dāng。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字音。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读音易错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不同字音代表的意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柏 征篷 经纶 林寒涧肃
B.侯骑 东皋 落辉 沉鳞竞跃
C.交横 采薇 轩邈 夕日欲颓
D.长啸 缥碧 荆门 鸢飞逆天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 征篷——征蓬 B:侯骑——候骑 落辉——落晖 D:鸢飞逆天——鸢飞戾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句意,词组不可随意划分开。
BCD:正确。
A:有误,句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应划分节奏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该节目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D.今年“五一”期间,昆明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语意重复, 去掉“当务之急”;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改为“建立和完善”;
D:有误,用词不当,“一倍”改为“一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句子大意后,运用语感分析是否有语病,再看有没有常见的语病类型,比如: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错误;然后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最后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通读检查,看是否通顺合理。
5.(2021八上·郓城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实是欲界之仙都”出自他的作品《答谢中书书》。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幽州任职时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答案】C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新闻;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021八上·郓城月考)班级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6.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
7.丽丽的妈妈不同意丽丽参加这次活动,还说:“学习这么紧张,还是省下点时间复习功课吧,不然的话,一切都只能是梦!”请你以丽丽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答案】6.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有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生活因为有梦想而在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自由追逐;我们因为有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7.示例:妈妈,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您误解了。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心中有梦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也是值得的,您说呢?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国际上没有敌对的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语言要通顺得体,围绕“我的中国梦”来写。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劝说的写法,劝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首先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才能正确地恰当的称呼对方,还要注意劝说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然后明确劝说目的,找到切入点,最后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要注意劝说的方式、方法、语气、态度等。答题格式:称呼+委婉表明自己的观点+做某事的好处(坏处)+解决办法+鼓励或征询语。
6.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我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7.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说服他人要就事论事,要有理有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得体。
8.(2021八上·郓城月考)默写
(1)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两岸连山, 。(郦道元《三峡》)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6)《记承天寺夜游》中借“ , , 。”描绘清澈淡雅的月色,点染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世界。
(7)《庭中有奇树》中的女主人攀枝折花以寄相思的诗句是: , 。
(8)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的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 , 。
【答案】(1)东皋薄暮望
(2)岂不罹凝寒
(3)略无阙处
(4)老骥伏枥
(5)芳草萋萋鹦鹉洲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皋 、 薄 、 罹 、 阙 、 骥 、 鹦、鹉、藻、荇 “重点字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多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2021八上·郓城月考)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答案】9.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
10.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9.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及特点来描述,如“大”“孤烟”“落日”“圆”等景物进行描绘。例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BC:正确;
D:有误,“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概括不当,这首诗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风光。
故答案为:D。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濡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元微之书(节选)①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②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③,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④。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注]①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即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②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③墙援:篱笆墙。④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从流飘荡
负势竞上
爱不能舍
大抵若是
1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两处)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14.[甲北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作者流露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1.跟、随;凭借;离开,舍去;这 ,这样
1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①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一生所喜爱的东西,全在这里。
1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元稹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豁达之情。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译文:
【甲】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
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②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③句意为:喜爱得不忍离去。舍:舍弃,丢下。
④句意为:大致像这样。是:这样。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据此可划分停顿为: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负,凭借;竞,争着;轩,向高处;邈,向远处。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重点词:平生,一生;好,喜爱;尽,全。句意为: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1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作者的情感。甲文最后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抒发了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中“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表现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之情;“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平生故人,去我万里”,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思念之情。可据此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6.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至发电时止 ,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②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17.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18.文章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15.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16.①“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②“歼灭”与“击溃”词义有区别,“歼灭”指消灭(敌人),“击溃”指打垮或打散,不能一概说歼灭或一概说击溃,充分体现了用词的准确。
17.议论。作用: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原因,也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①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结合文段位置把握与文章行文的关系,二是从描写方法等角度分析文段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记叙文中一般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之详略得当。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从突出文章中心、表现我军的特点方面加以分析。
15.本题考查新闻导语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导语是第一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是新闻的一部分,一般位于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16.①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新闻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夸张的成分,“至发电时止”在时间上做了限制,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表明战斗正在进行中,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语言的准确性。②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新闻要实事求是,不能含糊其辞。“粗略估计”说明了来不及清点钱物的事实,如果去掉就不能表现出当时情况紧急。
17.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根据语句内容,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判断为“议论”,然后从分析事件的因果、表达情感、突出主旨、增强新闻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8.本题考查文章叙述的详略及其作用。从突出文章中心、表现我军的特点方面加以分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阅读理解所示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东路军的战斗最为激烈,意义最重要,最能体现我军的英勇,所以要详写。
(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做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0.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21.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2.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答案】19.小岩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别样的礼物,令“我”感动。(或“我”在生病时,收到小岩送的一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被感动了。
20.用“别样”暗示文章的中心;“礼物”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我”是一个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受学生爱戴、看重师生间的情意的师德高尚的人。
22.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对小岩那份别样的礼物的赞赏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感情。
23.交代了小岩的家境和他平日里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解释了“我”对小岩能来看望“我”感到意外的原因,突出了小岩对老师情感的真挚,为下文写小岩送“我”一句祝福当礼物做铺垫。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顺序;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注意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把握。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本句可以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
(5) 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了解和把握能力。要在平时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主要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作答。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归纳主要内容可以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在本文中出现的人物是“小岩”、“我”,事件可抓住关键词“别样的礼物”。据此归纳总结。
20.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标题的“礼物”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别样”暗示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礼物,暗示文章中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根据人物在文中的事迹,根据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和形容词进行归纳。比如“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我”在病中还惦记着班里的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功课,可看出“我”爱岗敬业的精神。
2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是三个相似语句的连续使用,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学生的礼物比作“清新的溪流”、“温馨的春阳”、“霏霏的细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排比有增强语势的作用,都使“我”当时感动的心情表达得强烈而形象。
23.本题考查插叙的表达作用。第7段插入说明小岩的家庭状况,所以,“我”意外他今天能来,从中也能看到小岩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小岩家庭的窘迫,也为下文他带来的别样礼物作了铺垫。
四、作文(50分)
24.(2021八上·郓城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沿途风光无限,既有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又有充满温情的生活画面。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心体会,最美的风景就在你身边。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的写作。标题中的题眼是“最美的”“风景”。“最美的”指自己心中印象深刻、最难以忘怀的种种感受;“风景”是内容,既可实指“自然人文风光”的风景本义,也可使用“风景”的比喻义进行写作,如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行文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里的“风景”可以是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陌生人的善意的,也可以是校园内的少年风采,还可以是回家乡所见到的美景……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最美的风景”写作内容较为宽泛。“风景”最好是写社会风景,并且这些风景,要有情,要有爱,要突出“最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最美的风景”还应该写社会中充满正能量的风景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通过叙写见闻故事,来表现当今社会的新风尚。如:同学之间的携手并进,是富有诗意的校园风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是让人向往的社会风景……风景中,几许感动,几许豪情;风景中,几分感慨,几分得失。如此风景,组成了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