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9-17 18:26:07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5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
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如: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等)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里呢?
现象: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晶体不再溶解。
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思考:
你有办法把没有溶解的硫酸铜溶解掉吗?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建立猜想:
可能--------
设计实验:
--------
结论: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和温度
【实验】
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
判断一杯硫酸铜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思考】
如何将这杯未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如果有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能否将它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呢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思考】
一杯饱和的食盐水溶液,能否继续溶解蔗糖呢
3、 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实验演示】
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思考】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结论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并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现象】10克蔗糖在10毫升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还未饱和,可以继续溶解蔗糖;0.2克熟石灰在10毫升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都是食盐水溶液, 在同一温度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浓
结论2: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种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试一试,你掌握了吗?
练习:
1、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两种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