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试题(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在皖西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B.福彩站主们的生活早已超越了“996”,但他们任劳任怨,真诚用心,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成就自己的彩票人生。
C.每次一提起自己的祖父,他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长辈心怀感激。
D.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C.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因为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D.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耕田不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
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删去“使”)
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将“体验”和“感受”对调)
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删去“近”或者“多”)
5.下列选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佃农/细长 勉强/弱肉强食 要塞/阻塞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溃退/匮乏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逃窜/撺掇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歼灭/纤细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 和蔼( ) 妯娌(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___________。”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的形式,续写一句话完成你的发言。
(2)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请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8.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9.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两个限定词“生我前”“一分钟”的表达效果。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10.分析下面句子中“竟”字的含义?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11.从退佃搬家、送子读书、坚持劳动、同情支持革命等事例中,可看出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乙】
①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最后一次,他面对的敌人,重炮、飞机和机械化部队估计超过他八九倍,资源超过他许多倍。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建立了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②从军事战略和战术上处理一支大军撤退来说,中国没有见到过任何可与朱德统率长征的杰出领导相比的情况。他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外没有别的吃的,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为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③难怪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诸如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迷信的人相信他刀枪不入——不是无数的枪炮弹药都没有能打死他吗?也有人说他有死而复活的能力——国民党不是一再宣布他已死亡,还详详细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吗?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的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
④但是大家都告诉我,朱德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
⑤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的。自担任全军统帅以后,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他早期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⑥“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⑦“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十一、二点钟才睡,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
⑧“他喜欢运动,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他喜欢跟朋友们谈天,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受过伤。”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
12.甲文中,朱德感谢母亲对他的影响,请结合乙文内容举例说说母亲对朱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至少答出2点,有具体事例与甲文相照应。)
13.下面是根据乙文第⑥段还原成的访谈对话,请根据康克清回答的内容,写出采访人提出的问题。
采访人:“______________?”
被采访对象:“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战士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4.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样强调真实性的纪实性传记来说,乙文中的第③段却记录了很多民间传说,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 怨 ǎi zhóu 睦 解释说明。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7. (1)母爱是一丝轻柔的春风,吹走我的忧愁。 (2)信息: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感想: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8.突破家庭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写母亲理解、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大意对即可)
9.“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大意对即可)
10.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11.爱憎分明,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2.示例:(1)革命的意志:统帅军队经受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万众一心,具有为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二精神的罕见人品;(2)与困难作斗争:经历五次大围剿,面对并战胜数倍的敌人;作为统帅,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3)强健的身体: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似乎不知疲倦。(答出其中两点,且事例与甲文相照应即可)
13.您好,请问您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
14.不矛盾;(1)来源于作者的采访,也是一种真实的记录;(2)从侧面表现了朱德在群众中的威望之高和对敌人的威慑力之大;(3)这些极富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朱德的形象更立体,更亲切(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