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两汉和科技和文化
1.(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使中医学再次引起世界关注。而早在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写出了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巨著( )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某班同学相约寒假一起去看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他们应该去
A.河南洛阳白马寺
B.山东曲阜孔庙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3.(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
A.《史记》 B.《春秋》 C.《汉书》 D.《资治通鉴》
4.(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在一次班级“图书推荐活动”中,小明的推荐词中出现了“纪传体”、“黄帝到汉武帝”、“秉笔直书”等,他推荐的图书是( )
A.《论语》 B.《春秋》 C.《史记》 D.《诗经》
5.(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发明了“蔡侯纸”,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的是( )
A.祖冲之 B.蔡伦 C.贾思勰 D.顾恺之
6.(2022·湖南·衡阳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末)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
A.埃及草纸 B.植物纤维纸 C.欧洲羊皮纸 D.西汉麻纸
7.(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8.(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后汉书》中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9.(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以下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0.(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角 D.贾思勰
11.(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2.(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这句诗说明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
A.西晋 B.东晋 C.西汉 D.东汉
13.(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我们经常用到一些词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都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
A.道教 B.犹太教 C.佛教 D.基督教
14.(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5.(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16.(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17.(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8.(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祖糙。这证明( )
A.当时已经使用“蔡侯纸” B.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C.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纸 D.我国的造纸技术日趋成熟
19.(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A.发明了指南针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改进了印刷术
20.(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下列科技成就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21.(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22.(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3.(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干金方》《本草纲目》都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们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所属的领域是
A.书法绘西 B.文学艺术 C.中医药学 D.农业技术
24.(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25.(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他去逝后人们建祠纪念(如图)。直到今天,去祠中祭拜的人仍络绎不绝。这是因为
A.东汉末瘟疫流行,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指导救治百姓,效果良好
B.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期间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C.东汉末年有很多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救治,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减轻病人痛苦
D.张仲景在担任长沙太守期间,遍尝百草,创立中医,成为人文初祖
26.(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东汉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这些医学成就皆反映出古代中医非常注重(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中西结合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27.(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突发疫病的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医也曾提倡防范疾病,并强调“治未病”。这位名医( )
A.编写了医学文献《黄帝内经》
B.擅长针炙,能实施外科手术治病
C.编导出可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D.结合临床编成了《伤寒杂病论》
28.(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两汉科技和文化成就辉煌。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
A.华佗——西汉——五禽戏——后世尊称为“医圣”
B.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治未病
C.司马迁——西汉—《史记》——编年体史书
D.张角——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29.(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东汉时期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一一“麻沸散”,这一医学成就的发明者是
A.炎帝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30.(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某位医学家提倡预防疾病,提出“治未病”理论。如何预防疾病?另一位同时代的医学家认为要适当运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为此创编“五禽戏”。材料中的这两位医学家分别是( )
A.扁鹊和华佗 B.扁鹊和张仲景 C.张仲景和华佗 D.华佗和吴普
31.(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医,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这位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卫青 C.李时珍 D.华佗
32.(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中的“水”指水利工程,“道”是指东汉末年兴起于中国本土的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诗词
33.(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浏览都江堰和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战国 B.战国、秦朝
C.秦朝、西汉 D.战国、东汉
34.(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35.(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36.(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将此著作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A.孔子 B.司马谈 C.班固 D.司马迁
37.(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通过研究发现,出土文物“西周墙盘”所记述的周王功绩与《史记 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这反映了《史记》
A.内容的丰富性 B.记载的真实性
C.体裁的多样性 D.文笔的优美性
38.(2022·湖南张家界·七年级期末)《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哪位人物不应该在该部书中出现:
A.黄帝 B.秦始皇 C.陈胜 D.曹操
39.(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0.(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41.(2022·湖南·衡阳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末)东汉后期,我国产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武当山是该宗教的圣地。这个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42.(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今天的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弘扬。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蔡伦传》
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 司马迁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而形成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蔡侯纸”具有哪些优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4)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结合题中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3.(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历史长河,星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几位思想家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这一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相继涌现、争芳斗艳,这种局面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其中的“臣”指的是谁?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如果要颁发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你认为谁最有资格?
材料四“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巨著的名称。
参考答案:
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写出了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故A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故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2.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并修建白马寺,A选项符合题意。山东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与佛教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四川成都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福建泉州老君像是宋代道教大型石刻造像,老君即被道教奉为教主的老子。CD选项都与佛教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BCD可排除,答案选A。
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选项A符合题意;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纪传体”、“黄帝到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司马迁的《史记》,因为《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竹木简,竹木简比较笨重,携带非常不变,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改变了过去用竹木简书写不方便携带的现状,B项正确;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主要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25927之间,排除A项;贾思勰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排除C项;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错误。
7.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何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已经有造纸之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由于造纸原料易得,价钱便宜,质量提高,纸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得到广泛传播,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8.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故“蔡侯纸”出现在东汉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A、B时间早于东汉时期,故A和B项不符合题意;蔡伦生活在东汉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
9.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基础之上,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破布等材料作为造纸的原料,早出成本低、质量高的“蔡侯纸”,A项符合题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解析】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医圣,A正确;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外科手术,不符合题意,B排除;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C排除;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农学家,著有农书《齐民要术》,D排除。故选A。
11.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所以B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方面的书,所以C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以D不符合题意。
12.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东汉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佛经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无量、唯我独尊、五体投地、在劫难逃、皆大欢喜、因果、忏悔等,C项正确;道教、犹太教、基督教均与题干词语无关,故选C项。
14.A
【解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5.A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写了《史记》,该书记述了从黄帝道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故答案为A。
1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记》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B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不符合题意;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C不符合题意;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成书于一世纪左右,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B项不符合题意;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C项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处于前202年到8年,前118年、前52年均是西汉时期,故C符合题意;“蔡侯纸”是在东汉,这之后,我国的造纸技术日趋成熟,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0.A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他改进的这种纸叫做“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A项正确;B项是地震方面,C项是医学,D项是天文,并不涉及文化的传播,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故选B。
2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制成“麻沸散”、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之为“医圣”。扁鹊,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识记能力。华佗发明“麻沸散、编成”五禽戏“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本题属于送分题。
23.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都是中医方面的著作,所以它们所属的领域是中医药学,故选C,排除ABD。
24.A
【解析】东汉时期张仲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A项正确;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排除B项;李时珍是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C项;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主张四诊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A项正确;扁鹊总结出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排除B项;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排除C项;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排除D项。故选A项。
26.A
【解析】根据材料“汉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可见,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五禽戏”是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故A符合题意;诊断疾病,中西结合,在材料中未涉及西医,故B不符合题意;针灸疗法,辨证施治,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药食同源,用药简易,在材料中未提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D
【解析】根据材料“治未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D项正确;《黄帝内经》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华佗擅长针炙,能实施外科手术治病,排除B项;华佗编导出可强身健体的“五禽戏”,排除C项。故选D项。
28.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其中体现了“治未病”思想,B项正确;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排除A项;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史书,排除C项;张角创立太平道,领导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支,黄巾起义与佛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9.D
【解析】 东汉著名的医生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针灸等,并擅长外科手术,D项正确;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排除A项;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生,排除B项;医学 东汉张仲景是“医圣”,著有 《伤寒杂病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1.D
【解析】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D项正确;张仲景也是东汉时期人,他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卫青是汉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排除B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被誉为“药圣”,排除C项。故选D项。
32.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故A符合题意;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诗词与题干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3.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岷江上修建的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传说为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所以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战国和东汉,D项正确;都江堰不是春秋时修建的,排除A项;道教不是秦朝是创立的,排除B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而不是秦朝时修建的,西汉时相关宗教是从天竺经西域传入我国的佛教,与青城山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4.D
【解析】西汉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之下著成《史记》。故D符合题意;“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均与司马迁不符合,排除A和B;“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是受辱之前,排除C。故选D。
35.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材料强调的是“实录”,这反映了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B项符合题意;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思想。A项不合题意;《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C项不合题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3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7.B
【解析】出土文物“西周墙盘”所记述的周王功绩与历史文献《史记 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说明《史记》的记载具有真实性,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史记》内容的丰富性,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史记》的体裁的多样性、文笔的优美性,排除CD项。故选B项。
38.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史记》记载的时间是上自黄帝时期,下至汉武帝时期,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在《史记》中应该没有记载,D项正确;黄帝、秦始皇和陈胜都是《史记》中记载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3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秦朝的史实,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②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景象,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能够在《史记》中查到;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③蔡伦改进造纸术和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在东汉时期,不能在《史记》中查到,排除含有③或者⑤的选项,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0.B
【解析】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41.C
【解析】依据题干“武当山是该宗教的圣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道教兴起,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C项符合题意;佛教是西汉时期,传入中国的宗教,A项不符合题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1)百家争鸣。
(2)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可知,这就是百家争鸣。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可知,优点是,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可知,这是评价《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3.(1)儒家、墨家、法家;百家争鸣。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3)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张骞。
(4)《史记》。
【解析】(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相继涌现,争芳斗艳,这种局面被称作百家争鸣。
(2)
由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其中的“臣”指的是董仲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
(3)
据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并结合所学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如果要颁发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张骞最有资格,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据所学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