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导入新课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时空定位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BC770
BC475
BC221
秦朝
BC207
BC202
BC206
两汉
AD220
BC356
2.小国蓄能:秦国-秦朝
秦孝公
嬴政
1.历史大势
商鞅变法
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战争
BC259
出生
BC247
13岁 继承王位
22岁 亲政平乱
BC230
BC238
BC221
BC210
3.个人命运
30岁 灭掉韩国
39岁 统一天下
49岁 病死沙丘
阶段特征
1.政治: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厉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3.思想: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一、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①民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头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要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
③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④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⑤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虽盛
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
A.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综合国力的增强
2、时间、过程
(1)统一六国:前230-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实现统一(注意顺序),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四海:
①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开凿灵渠,置岭南郡,岭南地区从此划入秦朝版图。
②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 修筑万里长城,筑直道。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后又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举措( )
A. 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B. 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C. 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
D. 加强了中央政权组织
〖名词解析〗
驰道 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国家级公路)
直道 自咸阳林光宫直通九原郡的大道,称为直道。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史料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史料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北至长城
南至南海
西至陇西
东至东海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课堂探究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1、皇帝制度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特点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二、秦的制度
2、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皇帝舆服车马
皇室宗族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皇室财务工商税务
民族外交
宗庙礼教
君主专制
丞
相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官僚政治
家天下
二、秦的制度
太尉
三公九卿制下,谁拥有决策权?
皇帝
御史大夫
九卿
丞相
太尉
(军事)
(统率)
(监察)
(具体事务)
至高权力:
皇帝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朝议(廷议)之后,由皇帝独裁,皇帝有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御史
大夫
太
尉
皇帝
丞
相
诸卿
郡
县
乡
里
亭
基层具体事务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①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②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基层管理),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3、郡县制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不同点 官员选拔
权力传承
官吏权利
政治体制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血缘为主
政绩为主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分权)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机构
(中央政府)
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政府)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九卿
郡守
郡尉
郡丞
县令
县尉
县丞
(地方管理制度)
郡县制
皇帝
三公与九卿
郡
县
最高权力
核心探究 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史料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小篆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
度
量
衡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统一车轨 修建驰道、直道
③制定《秦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编制户籍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⑥整顿社会风俗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总结归纳
领域 主要措施 作用和意义
政治
经济
文化风俗
(1)确立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确立,②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3)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特点:秦法严苛)
(1)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由此形成
(2)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1)统一车轨,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和直道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1)统一文字
(2)整顿社会风俗等
(1)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2)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和国家统一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
材料一
阿房宫景区(遗址复原)
秦始皇陵铜车马复原模型
大兴土木
兴师动众
四 秦的暴政
材料二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01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04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03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02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的
“四大工程”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四、秦的暴政
死刑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 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 又称活埋或坑杀
绞: 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肉刑
黥刑: 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
劓刑: 割去犯人的鼻子
刖刑: 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左右趾。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连坐
连坐 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族诛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铁桎
束颈的铁钳
四、秦的暴政
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与影响
①穷奢极欲:
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征发繁重
②刑法严苛:
③思想专制:
人民摇手触禁
材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史记·高祖本纪》
“焚书坑儒”
尊崇法家思想
秦国:
秦朝:
赏罚分明、吏治严明,迅速崛起
严刑峻法、强化专制,二世而亡
百姓不堪重负
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军功制度停转、权力争夺)
爆发农民大起义
影响
四 秦的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五、秦亡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目的 代表阶级 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
思考:秦末农民起义 vs 楚汉之争
陈胜【楚国农民】
项羽【楚国贵族】
刘邦【楚人秦官】
秦亡于徭役沉重,严酷刑法
秦亡于六国贵族复辟
秦亡于吏治败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思考:椐下列材料和教材所述,分析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秦短命而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律;
2.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而是一味重功利、恃酷治法;
3.文化专制把士人推到对立面;
4.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
5.秦二世未能改正过失,统治僵化腐朽,导致国家倾覆;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其中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600 条,其中多有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
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D
千古一帝——功过并存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
辩证评价
唯物史观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千古一帝——功过并存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辩证评价
唯物史观
课堂小结
检测训练
1、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A. 维护皇帝的至高权力 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A
检测训练
2、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 )。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车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B
▲ 秦半两钱
▲ 秦铜权
检测训练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 → 郡 → 县 → 乡 → 亭 → 里 → 什 → 伍 → 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 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 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检测训练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农民起义,刘项文育
C